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效应,而技术创新是中国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就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接下来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29个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度,并将其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纳入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利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来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灰色关联与CRITIC方法而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上海市2006-2015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上海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在近年来提升显著;而复合产业系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受限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及产业间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欠缺,导致两者产业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无法进一步有序耦合,产业协同化进程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3.
运用协同学思想构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灰色关联与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赋权法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上海市2006—2015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化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在近年来提升显著;而复合产业系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受限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及产业间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欠缺,导致两产业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无法进一步有序耦合,产业协同化进程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4.
知识密集型产业间的协同集聚发展能够产生明显的创新效应,这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文章从产业协同集聚角度出发,分析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创新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利用简化的E-G模型考察中国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表征,并将协同集聚度作为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存在良好互动关系,两者的协同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提升呈倒U型关系;(2)依托科技服务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应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序参量指标权重,改进传统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具有速度特征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综合测度模型。基于15个专利密集型产业2011年—2016年的样本数据,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水平及其演变状态与趋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发展水平较低,协同度在[-0.08,0.1]区间震荡。不同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发展相对不平衡,其中计算机制造业其协同水平相对较低,排名靠后;而医疗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协同水平相对稳定,排名靠前。此外,各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除了通信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外,其他专利密集型产业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多数产业能均衡有序发展。研究结论以期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论视角,将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分为技术创新环境、研发、改引、产出和辅助五个子系统,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耦合性,构建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选取专利密集型产业2012—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调耦合度总体偏低,且逐年下降,原因在于同产业子系统有序发展差异显著。通信设备制造业协同度最高,基本保持稳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协同度最低,且逐年下降。专利密集型产业在耦合分类区间呈"橄榄"型分布,低度和高度耦合区间数量少,中度耦合区间数量多,高度耦合区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最后,根据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聚现象从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数量分析,并对经济开放对知识密集型行业集聚现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行业层面来看,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集聚趋势是在不断增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经济区的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集聚程度不同;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会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集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南  李济宇  顾文君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38-1646
本文基于专利转让的视角,利用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专利密集型产业等理论,从微观专利层面研究了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与知识转移成功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宽度、技术深度和知识转移成功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文章以1991-2012年度期间在中国大陆授权的1944928件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宽度与知识转移、技术深度与知识转移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专利密集型产业会弱化这种倒U型关系,更有利于较复杂技术的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9.
孙大明  原毅军  郭然 《科研管理》2022,43(5):154-163
    协同创新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协同创新系统中,由空间溢出视角出发,讨论了不同协同创新系统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进而以中国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水平,由此构建面板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各协同创新系统均对区域产业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政府-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系数更大;(2)基于空间溢出的创新要素流动和集聚是带动其他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该溢出效应呈距离衰减特征;(3)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推动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和珠三角已形成都市圈效应,是空间溢出重要途径。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各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推进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就环境规制等因素对清洁生产型产业2004—2010年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度"的限制。与整个工业相比,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驱动效应更大。倒U型曲线具有更高的拐点,表明在不损害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政府对清洁生产型产业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孙冰  袭希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72-1280
适应性是技术演化的根本动力。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观点研究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呈现的新特征,是促进动态环境和变量下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将kene理论引入产业技术的动态研究,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提出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的适应性演化新观点。通过仿真模型对技术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揭示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及其演化的七个复杂适应特征。仿真结果表明,与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相比,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技术的复杂适应特征更加明显,且系统整体在动态环境中复杂地进行演化。研究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技术演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等方面分析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企业,使用两阶段网络DEA测度产业链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当中,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对企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还未发挥出来;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效率低于产品创新阶段效率,且企业间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偏少,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主动性偏低;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能够有效缓解高技术产业中技术知识外溢,保护创新企业先行优势;从创新两阶段来看,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分别与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效率、产品创新阶段效率呈倒U型、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协同创新模型对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创新协同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重视程度不足则会对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和产出产生负向影响作用,影响地区的协同度,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其次,京津两地对河北的人力资源具有"吸虹"现象,且对河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这也是河北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中的"短板"之原因;最后,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究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与关联机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产业联盟的特点,对影响其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共享、知识产权、技术进步、知识转移是关键影响因素,且这些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其他因素,最终影响京津冀地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年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迅速崛起要求人们进一步明晰其内在产业特征.本文在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的讨论,分析其内在的产业特征.以期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究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与关联机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产业联盟的特点,对影响其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共享、知识产权、技术进步、知识转移是关键影响因素,且这些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其他因素,最终影响京津冀地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叶江峰  任浩  郝斌 《科研管理》2016,37(8):8-17
尽管近期大量学者验证了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曲线效应,但却没有能够厘清这一效应的内生性机制及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基于知识重构和吸收能力的视角,通过采集和分析来自江苏、浙江和上海的261个创新型样本企业问卷数据,识别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倒U型曲线效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外部知识异质度通过促进知识重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却通过弱化吸收能力反向影响创新绩效;这两种效果相反的中介机制导致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了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发现揭示了企业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发展了主流文献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1):81-86
通过将产业集聚分为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以及专业化三种不同的类型,并将集聚函数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构建了分析产业集聚对环境影响的数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4~2016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考虑空间相关性和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的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以及专业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程度与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与专业化呈"U"型曲线关系。目前有29个省份的相关多样化水平和12个省份的无关多样化水平都低于临界值,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同时,有14个省份的专业化集聚水平高于临界值,已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未来这些省份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压力。最后,就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区如何减轻环境压力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