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部地区城镇化路径可总结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劳动者,从而实现半城镇化。这个过程的背后是东部地区巨大的、触手可及的城乡差异带来的"求发展"的群体性意识观点,而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宗教氛围浓重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意识观点几乎没有生存土壤,因此也就导致了东部城镇化经验难以直接用于西部地区。在国家推进新丝绸之路的宏观背景下,西部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并以宁夏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殖民中国的产物,而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给沿线地区带来了客观的影响。中东铁路东部线的修建,为沿线地区带来移民、人口的集聚与流动,加速沿线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近代工业与商品贸易的兴起,增强了东线区域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联系,铁路站点逐渐演化成具有辐射力的近代化城镇。沿线地区基础公共设施的建立,使得市政功能愈发完善。可以说,这条铁路干线的修建直接促进了沿线地区发展,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西省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流动人口区位商和人口多中心模型对山西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山西省流动人口规模发展迅速,地级以上城市在吸纳流动人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小城市逐步成为影响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新驱动力;来源于本县(市、区)的流动人口逐步由空间集聚向空间均衡方向发展,来源于本省其它县(市、区)和省外的流动人口,呈现向人口规模大、城市等级高的地区集聚的特征;流动人口集聚与区位条件、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密切相关,与城镇化水平并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汪姣  李灿 《职业圈》2011,(32):141-142
FDI与经济增长以及产业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FDI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延伸到我国物流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我国数量最多的区域中心城市为省域内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类中心城市的发展将是新常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今后区域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将更多地体现为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像湖南常德这类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经过5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已先后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太原都市圈等城市群。江西省也以中部崛起为契机推出环鄱阳湖城市群,并积极推进该城市群的对外贸易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发展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研究,有利于加速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江西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整体处于农村社会但也已出现城市病苗头的西部省区,迫切需要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吸取东部城镇化发展经验教训,后发赶超,及早把提升城镇化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患于未然,避免走他们走过的老路、弯路。尽快探索出一条能为所有欠发达地区提供经验借鉴的"低消耗、低排放、集约型"的高质量的城镇化之路,尤其要探索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步提升路径。因此,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地构建了城镇化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典型省份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监测与评价。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结论:西部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参差不齐;西部城镇化质量不高,且相差悬殊;城市现代化水平不高,且有下降趋势;西部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低,且二元结构明显。由此提出:西部省区应直面差距,遵循规律,乘势而上,吸取教训,后发赶超;在重视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提质增速同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是促进工业与城镇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新城新区发展的最新形态,回顾其发展历程,以系统的视角剖析产城融合内涵、要素关系和演变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新城新区演进过程与西方存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初创探索、单一功能、综合新城、功能整合和特色发展4个阶段;经过40余年城市化发展,我国新城新区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平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距甚远;以经济开发区为例,对新城新区产城关系演变进行分析,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开发区向着产城融合科学化方向持续推进。最后,针对我国新城新区产城融合面临的发展难题,提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特别是原有工业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原有基础差,发展较慢。有统计材料显示,全国已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FDI的大量流入,在我国呈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难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外商投资渗透到我国经济体的方方面面,其对我国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也逐步凸显.文章从FDI流入对我国金融秩序和产业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是城市的世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研究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洞悉的大势。以大运河城市群为总体框架建构运河城市文化共同体,推动运河城市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在实践中保持战略及发展步调的一致与协调,是避免大运河世界遗产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陷入"公地悲剧"的重要战略思路。以共建大运河文化城市群为契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在名分、资源、投资、项目、客源等方面的"单打独斗"和"恶性竞争",在集体履行保护大运河世界遗产"完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运河沿线城乡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人本性、协同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等子系统层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起中国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子系统层中协同性对新型城镇化影响作用最大,人本性其次,可持续性再次,包容性最小;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不均衡,其中协同性差异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客观诉求下,《2014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梳理和解读了中国都市化进程2013年度十大焦点问题:一是上海自贸区先行试验启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开启;二是雾霾大规模降临中国,考验城市环境治理能力和转型发展能力;三是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各地城市纷纷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型经验;四是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风起云涌;五是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诉求明显,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压力加大;六是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正式上路;七是中心城市大力整治群租现象;八是城市文化建设走向务实惠民,文化节庆活动出现新趋势;九是以城市餐饮浪费得到遏制为突破点,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逐步改善;十是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方案的不断明晰,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学术研究与讨论显著增加,并呈现跨学科、多角度综合考量的趋势。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中国城市开始逐渐走上机制变革的自觉性道路,以各个层次的新政策导向和新机制引导将城市扩张逐步转到限定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其中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具体模式选择成为一道难题,争论较为激烈的两大观点为“就地城镇化”与“异地集聚发展”。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为实证,探索“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投资公司+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村民”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以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为实证,分析了“异地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小县大城”发展模式,对“人往哪里去”这一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城乡统筹”的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邹博清 《文化学刊》2014,(6):123-131
通过采用实证的方法,以端午节和圣诞节为例,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节日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一定的替代性,部分促进西方节日在我国流行的因素也是导致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的因素。目前,城镇化会导致以端午节为代表的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全球化和信息化中存在导致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的因素,但其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具体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开发区发展的密集区。作为微观的区域发展模式,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研究对于开发区自身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定量化评价,探究开发区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将园区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经济社会波动增长阶段(2004年以前);②经济社会同步提升阶段(2005-2011年);③社会持续提升、经济稳定阶段(2012年以后),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得益于根据外部政策要求和自身发展阶段坚持了有力的空间规划引导、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并通过不断调整空间规划和策略实现了区域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画廊产业通过创意生产和销售等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社会空间重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利用历年的全国画廊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地理分析方法对画廊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时段内全国画廊核密度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大城市集聚效应;(2)画廊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先增后减;(3)画廊热点格局具有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为热点区域;(4)画廊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等级城市间分布差异显著;(5)画廊的空间分布受到经济发展、文化创新、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璐  侯春晓 《职业圈》2007,(23):22-23
文章通过研究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市场现状,并结合外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最终提出要正视外资并购,通过适当并购来利用外资,进而发展自主品牌企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城镇化进程.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以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来推动此类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途径,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商,政府、村民三方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外国直接投资(FDI)作为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将FDI看作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并不遗余力地吸引FDI。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目前中国已成为FDI的主要接受国。随着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FDI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度量和评价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成为了经济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