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欧洲和中国城市家具的历史溯源,还原城市家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轨迹,澄清城市家具在塑造空间与场所性格方面不可取代的空间与文化价值,并以苏州观前街城市家具的现状调研为案例,从城市家具的视角对我国当下城市空间设计在场所营造方面所存在的功能单一、场所特征缺失以及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唤醒城市家具在场所特色营造中的角色认知,从而揭示城市家具在城市空间场所营造中的战略性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历史街区更新保护措施的日渐完善,加强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公共服务和空间格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的重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历史风貌完整性保护较为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回民街还处于居民自行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功能结构与商业形态无法满足游客与居民需求,需要进行系统的更新改造。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使用案例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历史资料收集、商业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分析、游客人群调查,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功能与保护的不足,并提出西安回民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为西安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与地域特色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结合其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数理分析以及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比较分析,在对泉州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问题,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保护的均衡,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地位,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林丹  冯丹 《文化学刊》2013,(6):151-158
特色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从当地特有的人文和历史出发,结合城市形象定位和文化积淀,形成的有别于他区域、并在本地区得到群众认可的文化形态。大连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城市品牌及政策等文化资源优势。但在建设进程中也存在城市间“千城一面”、特色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入的文化需求、缺乏深度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及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对此,大连应从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品牌、市民意识、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五个方面提升其本体实力、内部环境实力与外部环境实力,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湖南长沙为例,以长沙外地人为研究视角,围绕方言资源与城市文化形象的相关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笔者认为方言资源不仅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文化形象有效传播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合理规划方言资源,使其应用在城市文化形象中,并利用方言资源的优势实现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完成从选择文化学向认知文化学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文化学与认知文化学是我生造的两个词,但我认为,从鸦片战争以来直至目前的中国的文化论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文化观点,都只是选择性的,它们被一种选择意识所困扰,致力于为中国选择一种优秀的文化以做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并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立中思考一切问题。我认为,这种选择文化学一开始就带有严重的弊端,把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学引向了一条邪路,把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搞得极为混乱,在实践上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现在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出现在世界各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7.
对于文化学研究,常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其概括与提炼的基本特征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是在广义文化学基础上的一种概括和提炼,是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所有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本质认识,它涵概了人类文化存续过程中所有的文化成果,因此是认识文化,了解文化精髓内涵,全面进入文化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精华所在。相信通过"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累积性与变异性的统一"等五个方面的概括,能帮助我们认识文化学研究的全面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对象是城市文化建设,围绕建设"文化佛山"的总体目标,通过弘扬佛山特色文化、提升品位,加大文化在佛山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带动、支撑、持续的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在率先迈向文化强市的进程中,补齐城市文化建设的短板;将创新与弘扬特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现象与思想支撑的出发点,使提升文化品位引导城市发展成为共识。建设文化佛山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城市凝聚力,使市民更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通过加大文化软实力策略、实现文产的跨界融合、增强城市整体形象来进一步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文化学研究,常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其概括与提炼的基本特征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是在广义文化学基础上的一种概括和提炼,是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所有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本质认识,它涵概了人类文化存续过程中所有的文化成果,因此是认识文化,了解文化精髓内涵,全面进入文化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精华所在。相信通过“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累积性与变异性的统一”等五个方面的概括,能帮助我们认识文化学研究的全面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是构筑城市核心凝聚力的基础,文化空间是承载城市文脉的空间载体,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空间上有序的有机整体,并以此划分为城市整体文化肌理、城市文化分区、特色风貌街(地)区和文化空间节点四个层次。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梳理,实现多元的城市文化与空间结构的整合;对于城市特定文化街区与节点的功能塑造,实现这些特定空间的文化储存与创新。在整个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导入,将是多层次发展城市文化空间的一条主要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曾丽洁 《文化学刊》2012,(4):120-123
潮州偏于粤东一角,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因此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方面与中原文化有一定的距离,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潮州文化。潮州文化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近现代,随着潮人大规模的外迁,使得在世界文化中影响广泛。潮州湘子桥历史悠久、结构独特,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湘子桥这一具体物象可以深入地把握潮州文化精神,揭示潮州文化特质。为当代城市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对山东济南地域文化进行梳理,并对公共艺术概念及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应用进行介绍,同时,结合济南文化特色和地铁三号线具体站点设计,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济南地铁站点的地域文化背景,探讨如何塑造具有济南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和城市魅力的地铁站公共艺术,并提出设计原则,希望能为地域文化在济南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特色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施工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它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企业的发展"灵魂".文章对广东江门地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运用企业实例,谈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颜色词在词汇系统中极为重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伴随意义。从语言文化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后,文化伴随意义就被看作是一种语言文化学研究对象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的交往不断密切,国内外学者研究汉俄语中颜色词的频率不断提升。该类研究主要将语言本体扩展作为基础,从两国文学作品理论研究出发,缺少实践性及生活气息。本文系统阐述了汉俄语颜色文化伴随意义上的共性与异性,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5.
位于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茂县城,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无限的发展前景。在地震灾害中茂县等羌族城市受损严重,面临着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工作。通过对羌族地区中心城市茂县传统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为其城市开发建设提供思路。根据城市自身的历史资源和由此生长出来的发展战略,确定具有延续性的城市建设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赵万宏 《职业圈》2013,(36):135-135
本文通过对陕煤化铜川矿业深厚文化底蕴的内涵分析,结合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对在新形势下建设和打造铜煤文化特色品牌的路径和载体进行了调研思考,提出了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康翠莲 《职业圈》2008,(26):108-109
桂林城市建筑特色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及威胁,而缺乏独特的建筑特色,文章对此阐述了建筑文化对桂林城市发展的作用,展望桂林建设成为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8.
桂林城市建筑特色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及威胁,而缺乏独特的建筑特色,文章对此阐述了建筑文化对桂林城市发展的作用,展望桂林建设成为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广西积极组织高校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桂北地区红色文化基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红色基因传承情况。调研发现当地群众,包括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多,红色基因传承状况不佳。桂北地区可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努力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以实践调研完善青年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暑期"三下乡"实践育人的功能,积极拓展红色基因宣传渠道。  相似文献   

20.
张伟 《文化学刊》2012,(2):98-107
新时期以来,曾经受到冷落的文化学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接续和特别的关注,形成了所谓的"文化热"。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对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学者试图超越意识形态,通过建立起文化研究的平台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