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将政府科技资助对象按照创新主体分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运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关系,侧重于对不同创新主体资助绩效的研究,并研究了不同政府支持强度下弹性系数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助都与区域RD产出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不同创新主体的弹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随着政府支持强度的下降,政府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系数依次变小、变大以及基本不变。这一研究为政府科技经费在创新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有效促进区域RD产出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2005-2016年间北京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构建出同时包含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内的虚拟变量模型对三者的专利产出效率差异性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然后通过DEA-malquist指数方法将三者的效率分别进行分解,探究其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这三大创新主体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对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专利产出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总体上均在逐年提高,但企业R&D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提高是技术进步效应和规模效率降低的复合作用效果。三者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的专利产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从动态优化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RD经费的来源结构和执行主体差异,构建来源-执行分析框架,利用并联结构的DEA模型测算中美两国不同来源RD经费的执行效率,分析效率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中美两国不同来源的RD经费使用效率演化路径不同,而且其不同主体间使用效率也存在差异;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执行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的差异是其产出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创新成果类型视角,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分为学术产出成果和经济产出成果,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学术产出效率、经济产出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发现有:(1)样本期内,高校的学术产出是投资驱动型的,学术产出成果的增加主要依靠RD资本经费的投入来实现;RD资本存量对高校经济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适当增加RD活动人员有助于提升经济产出效率。(2)各省份高校之间的学术产出效率、经济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分布特征,表明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程度。(3)加强高校的科技活动交流可以显著提升高校学术产出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高校普遍偏重"数量"的考评制度使得RD人员素质和学术产出效率显著正相关,与经济产出效率非显著负相关;样本期间,加大政府经费支持力度不能有效提升学术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RD资本对区域内企业的技术溢出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利用中国30个地区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RD资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运用扩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实证分析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同类型的RD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与效果。研究发现:从全国看,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看,沿海地区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大于应用研究,而内陆地区应用研究的促进作用大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技术赶超的研究文献中,还没有以中国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的。本文所研究的华为公司,从1988年创立到2009年的20年间,以持续高效率的RD投入,取得了在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市场份额等全球领先,实现了技术赶超;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业绩?本文以爱立信作为华为技术追赶的标杆企业,运用道格拉斯模型计算2002-2009年间RD投资对销售收入的产出弹性;同时,以描述统计方式,对华为与爱立信进行了RD经费、人员投入和专利产出的趋势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为在持续高额RD投入的同时取得了持续的高投入产出效率,其RD投入产出弹性为0.85,远远高于爱立信(-1.0),表明华为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远高于爱立信;但同时,随着爱立信的RD人员数量的减少,华为的RD人员数量却迅速增加,在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的投入远高于爱立信,人均专利申请数量却只是爱立信的一半;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后发现,华为实现技术赶超的主要原因在于持续稳定的RD经费和高比重、低成本RD人员投入,明确的技术战略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有效的专一化、低成本与差异化的策略组合,在行业环境变化、领先者发展趋缓的时候,实现了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7.
借鉴经济学中弹性理论,将RD活动产出指标变化率与投入指标的变化率的比值定义为弹性系数,选取我国31个省市2009-2013年RD投入与产出数据,在考虑滞后期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各省市RD产出对投入的敏感性,并探究RD产出对投入的弹性系数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大多省市RD投入对专利授权量转化效率高呈规模报酬递增;科技论文数量对RD人员全时当量的弹性系数受各省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影响较大;各省市RD经费投入对科技论文数量产出的转换效率低呈规模报酬递减;对比2009年和2013年数据,各省市RD投入稳步增加,但弹性有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各省市科技政策制定工作的侧重点应该逐步从不断增加RD投入向合理调整RD资源的分配组合倾斜,推动各个级别的科研经费的改革与调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重点围绕贵州省RD经费投入强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问题,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研发投入主体出发,找出贵州政府投入比重偏低、引导力不足,企业的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尚未确立,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基础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方面的原因,并在充分吸收、集成各兄弟省区提升RD投入强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及建议,为贵州省提升RD经费投入强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PVAR模型的R&D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30个省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使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R&D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力投入对研发产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三类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研发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研发人员的研发产出效率并不理想;不仅研发投入各因素对研发产出有影响,而且研发产出对各个投入因素也有影响;前期专利授权数对当期专利产出具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投入的滞后一、二期,都对当期自身投入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变动对研发人员投入具有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北省新三板挂牌的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4—2016年研发活动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SFA模型,实证测度政府RD经费投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政府RD经费投入对企业技术知识产出具有轻微的负向作用,对创新产品市场化产出的正向激励作用有限,政府RD经费投入对企业RD资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企业RD资金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企业RD资金投入要比RD人员投入更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8-2011年中国30个省市及1987-2011年美国50个州的地区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对比分析了两国不同执行部门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各执行部门RD效果比较中,工业企业最强,余下依次为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而美国高等学校RD投入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弹性系数最大,其次为企业,最末为联邦政府的科研机构。相对于美国来讲,中国对高等学校RD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中国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同时保证资金和政策向高校合理倾斜,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模式,才能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Bayesian随机前沿模型,研究新疆科技要素投入对研发产出的作用,测算新疆15个地州技术创新效率;从科技要素投入的角度来探索新疆技术创新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新疆科技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科技资金投入对研发产出的贡献显著,而科技人员全时当量投入对研发产出的作用不显著;新疆各地州的技术创新效率逐年提高;新疆各地州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显著,南疆3地州技术创新效率非常低。科技要素投入起到一定的挤出效应,但这种挤出效应有限,企业RD经费的投入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研究了创新要素集聚下的科技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创新要素聚集对于对于科研机构具有负影响,对于高校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企业的影响为正;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要素集聚对于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而企业的创新要素集聚对于创新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明显,但是在超过800公里后显著性减低;政府支持对于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为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DEA中的基本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1996~2010年间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大RD执行部门的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1996~2010年间高校RD效率最高,科研机构和企业RD效率相对较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RD效率都呈现出波动性。认为三大部门RD效率波动与国家政策调整和RD机构改革密切相关,并分别就三大部门RD效率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RD投入要素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关系进行解析,实证测算出各RD投入要素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出弹性。研究发现:政府RD资金投入、企业自身RD资金投入、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其他RD人员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显著;企业增加自有资金在总的RD资金中的比重和加强其他RD人员的培养与激励有利于促进创新产出;当期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能有效促进研发和技术创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视基础研究,注重长期发展,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依赖程度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RD投入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更高。并据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RD投入要素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关系进行解析,实证测算出各RD投入要素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出弹性。研究发现:政府RD资金投入、企业自身RD资金投入、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其他RD人员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显著;企业增加自有资金在总的RD资金中的比重和加强其他RD人员的培养与激励有利于促进创新产出;当期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能有效促进研发和技术创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视基础研究,注重长期发展,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依赖程度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RD投入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更高。并据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效率,并考察政府支持、企业RD重视程度、市场竞争程度、企业盈利能力等因素对RD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效率总体不高,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企业盈利能力和RD效率呈不显著的正向关系,企业RD重视程度、高校及科研机构数量和RD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支持对RD效率呈不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建立S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强度和生产设备投入能力与创新产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RD经费投入强度冲击、RD人员投入强度冲击和生产设备投入能力冲击都会对自主创新产出产生正向的影响,其中生产设备投入能力的贡献最大,其次为RD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长期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我国不同类型产业的专利产出对RD投入要素的敏感程度,采用产业专利申请量变化率与RD人员全时当量变化率、RD经费总量变化率、RD项目总量变化率的比值作为弹性的计算方法,按产业年均专利申请规模划分产业类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规模和高规模专利产出的产业中专利申请量受RD人员全时当量的影响最为明显;中规模专利产出的产业中专利申请量受RD经费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需要考虑产业的不同类型,以便建立最有效的RD投入组合。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R&D活动的三大主体(大中型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和高校)角度出发,利用全国30个省市1998—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三大科研主体的R&D投入产出弹性均不高,其中以高校最低,而大中型企业的R&D投入产出弹性在三者中最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