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型风景区与城区逐步呈现协调共生的融合趋势,城景融合区域作为二者联动的过渡空间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磨山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探究其所处区域的城景融合发展特征,以生态资源和服务设施优势为依托,提出村落空间资源活化利用和村落空间肌理优化的具体策略,形成城市功能空间与景区生态空间的区域优势集合,促进城景一体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城融合是促进工业与城镇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新城新区发展的最新形态,回顾其发展历程,以系统的视角剖析产城融合内涵、要素关系和演变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新城新区演进过程与西方存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初创探索、单一功能、综合新城、功能整合和特色发展4个阶段;经过40余年城市化发展,我国新城新区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平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距甚远;以经济开发区为例,对新城新区产城关系演变进行分析,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开发区向着产城融合科学化方向持续推进。最后,针对我国新城新区产城融合面临的发展难题,提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于内涵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及城乡格局发展模式改变的全新挑战,研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产城融合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津市高新区渤龙湖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为例,阐述产城融合的概念内涵和当下高新区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中国高新区国空编制中产城融合的现实情况,重点围绕宜居、宜业、生态三大优化方面,提出以目标引领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高产城融合驱动能力、以指标精准投放优化用地布局、以统筹生态资源打造高端配套设施、以建立规划传导机制和完善政策机制为实施保障等六个方面策略,以期对未来高新区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城融合"是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城重要实现途径。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阐释产城融合内涵,并且从两者的辩证关系角度来思考解析产城融合的发展规律,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空间的变异,城市的发展又给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在分析现实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产城融合实现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城融合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产业与城市彼此关联及相互作用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加快两者互动发展具有共同的需求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综述国内外产城融合研究进展并概括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城新区产城融合演进的主要阶段,最后提出了促进新城新区产城融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体系重构过程中,提出应从“多规合一”的视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系统思考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促进其在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在中心城区,提出包含综合评估、系统布局、分类规划与分区管控、游憩体系构建等内容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框架。在规划编制组织、指标体系构建、信息平台建设、标准指南制定等四个方面给予规划保障建议。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系统化布局与管控,提升城市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新常态的提出,东部大型产业平台不能重复过去简单规模扩张的道路,未来在经济发展路径上需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发展视角上需从生产为主向城市功能和人的使用,产、城、人融合发展转变。基于上述判断,以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新一轮战略规划为例,提出未来应聚焦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应对:(1)创新驱动下的发展定位转型,注重与区域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创新体系构建;(2)审慎规模、减量规划,多规衔接下的底线思维控制;(3)要素集聚下的内生功能培育,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4)依托现有城镇和优势区位,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4年"工业4.0"再次像巨浪一样,获得众多业内人士争先恐后的响应,瞬时成为新时代产业变革的新趋势。自2011年"工业4.0"概念的出现以来.直到2013年的大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不遗余力地推广"工业4.0",其现象的背后更蕴含着深层次的战略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传承工业遗产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充分挖掘旧工业用地和老旧厂房的潜在价值,以匹配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促进其优化再利用成为当前大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创新城区契合了大城市“创新驱动”与“老城复兴”两大重要发展背景,是由创新科技产业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区重构集聚而形成的新空间模式。苏州西环路科创带是姑苏区实施做大做强科创产业战略、创新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国内大城市老城区探索创新城区发展的重要模式。研究以苏州西环路科创带为例,探索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更新和创新科技产业升级双驱的实践模式,总结提炼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基于创新城区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普及,城市智能化催生创新创业、创智创客、互联互通等城市新生力量和新生事物的发展,同时引起我们对传统和现实的城市工作与生活压力的思考,以及对创新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就业、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思考。本文就"互联网+"条件下,"互联网+创新创业+休闲"的发展趋势进行条件论证与创新探索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济源市,这个从济水源头和王屋山道教文化中走来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在努力营建一个"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森林生态城市。近年来,该市举全市之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以建设绿色济源、构筑森林城市、弘扬生态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城市文化的较量。岭南文化是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的灵魂,是湾区人民文化认同的根基。穗港澳三城发展了岭南文化,并展现出其独特的新面貌、精神特质与文化格局。搭建独具岭南特色的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提升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基础。该文探讨了如何借助岭南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为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内起文化引领作用的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座城市突出的岭南文化特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理论来探讨港澳文化加快融入湾区文化的方法,领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进岭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建设人文湾区、魅力湾区。  相似文献   

13.
<正>为庆祝芬兰独立100周年,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德国汉堡G20峰会,中宣部于6月28日至7月5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德国首都柏林举办了"感知中国"活动。北京市委外宣办分别在赫尔辛基举办了"魅力北京——穿越时空的紫禁城"主题展览,在柏林举办了北京电视台与德国电视媒体合作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外宣效果。一、活动情况和亮点开展文化外宣,推介北京城市形象。6月28日至30日"魅力北京——穿越时空的紫禁城"展览在赫尔辛基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及时代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当前高校需要以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切实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策略以及有效途径,改造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生态环境以及微观生态环境.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缓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每五年都进行区域与城市发展新规划,都要提出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这一轮中国各省市进行的"十二五规划"会不会又出现城市发展定位雷同化的现象?以北京为案例,对中国城市发展与定位的雷同化现象进行批判性研究并提出新的问题.城市定位的理论与创新之一就是一种"城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和再塑造.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地方性城市...  相似文献   

16.
对于绝大多数下榻旅馆、由导游带领游览城市和乡村的中欧人来说,今天的中国仍然是诱人的东方旅游国家。应中国老朋友的邀请,我有幸去中国欢度春节并住在他们的家里。我也许是德国工业城市杜伊斯堡,甚至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相似文献   

17.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建设生态城市要树立"以环境与资源为中心"的理念,阐述了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古代以龟形设计思路为营造城市意象的研究,以其出现的时间分为隋以前出现的龟城,唐宋出现的龟城,明清出现的龟城三种类型,并论述了龟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生象物学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一笔珍贵的文化遣产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今,以文化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文化品牌作为城市文化的基因,是推动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从城市文化品牌的概念及其理论逻辑入手,以成都市为例,总结成都市塑造"三城三都"城市文化品牌的基础与不足,提出强化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交通大学、光明日报社编辑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5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于2015年4月11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以"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战略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转型"、"智慧社区与智慧村镇建设"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并以新常态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探讨了文理学科交叉的创新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