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部地区城镇化路径可总结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劳动者,从而实现半城镇化。这个过程的背后是东部地区巨大的、触手可及的城乡差异带来的"求发展"的群体性意识观点,而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宗教氛围浓重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意识观点几乎没有生存土壤,因此也就导致了东部城镇化经验难以直接用于西部地区。在国家推进新丝绸之路的宏观背景下,西部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并以宁夏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以区域为划分标准,不同的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区域文化,所以文化产业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将通过竞争与合作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塑造特有的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并从政府政策、融资渠道、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整体处于农村社会但也已出现城市病苗头的西部省区,迫切需要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吸取东部城镇化发展经验教训,后发赶超,及早把提升城镇化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患于未然,避免走他们走过的老路、弯路。尽快探索出一条能为所有欠发达地区提供经验借鉴的"低消耗、低排放、集约型"的高质量的城镇化之路,尤其要探索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步提升路径。因此,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地构建了城镇化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典型省份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监测与评价。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结论:西部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参差不齐;西部城镇化质量不高,且相差悬殊;城市现代化水平不高,且有下降趋势;西部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低,且二元结构明显。由此提出:西部省区应直面差距,遵循规律,乘势而上,吸取教训,后发赶超;在重视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提质增速同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大转型、大发展背景下,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支持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现代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有效、生活更好美好的愿景。基于智慧城市内涵分析与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财政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又是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动力系统,更是参与城镇建设、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工具。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在分析财政政策创新支持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并对资金需求预测进行研究,对财政政策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逻辑,作为意识形态而存在的社会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就欠发达地区而言,有必要挖掘新常态背景下所隐藏的发展机遇来改变以往的文化发展失衡状态,并从文化层面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思维,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间的文化差距。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习《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研判云南省情为出发点,有效识别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特色内涵同质、转移人口梗阻、养老服务断层、名城名镇失真、新城旧城失重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国家战略部署要求和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研究认为: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在发展内涵特色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养老服务体系化、村落保护传统化、名城名镇精品化、生态保护红线化、新城旧城有机化、城市规模标准化等路径方面重点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继续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要发展,农村也要发展,新时代同步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城镇化可以看作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路径和方式,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助推着城镇化,它们互相支持配合。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我国数量最多的区域中心城市为省域内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类中心城市的发展将是新常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今后区域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将更多地体现为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像湖南常德这类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文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型城市类型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文城市在理论发生上,主要是以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城市科学理论资源的结果。在世界城市化和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人文城市既深受全球城市发展主流和趋势的影响,也是适应我国城市发展规律与需要的新探索和新实践。人文城市以承载着城市的价值和意义为主要职能,在各种城市形态中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是评价和衡量城市文明水平和城市美好生活的核心尺度。非一般性的物质、制度问题,人的文化和精神问题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城市必须选择人文城市的先进模式、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走文化型城市化新路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决定了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港口型城镇具有非常典型的特色化发展模式,但如何从单一港口经济转变为多元经济推动模式,既是坚持特色,更是拓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启东市吕四镇从港区经济到多元经济模式的探索,预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新的趋势。问题虽然也有,但走新型城镇化之路,通过发展实现转型和优化是一条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十一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必将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时于推进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中小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开始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前景,这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探析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以促进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建设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都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分层推进、注重实效。城镇化、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的协同发展,将为创新城市的经营、生产、生活、治理的新模式提供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与邻国:推进共同繁荣与发展"国际学术论坛2014年5月27-28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国22个邻国的智库代表参加论坛,他们就共同繁荣与发展、互利共赢经济合作、区域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人文交流和建立智库交流合作等4项议程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在论坛上呼吁:以互信互惠之双轮,推进东亚合作繁荣。他建议:坚持增信释疑共同交流;推进战略对话使新兴力量加入东亚地区安全架构重建;提高地区合作,加强海上危机管理机制,以应对地区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16.
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资源配给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高度关注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这对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是围绕着工程项目施工的三个不同的群体,伴随着整个建设的全过程,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文章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如何搞好协同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经济区.覆盖范围面积广、人口多的特点使其成为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在乡村振兴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之际,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性的成果与问题,改文运用基于新乡村主义和地域振兴理念的整体设计方法,提出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国实行加工贸易政策以来,加工贸易格局一直是东强西弱.经过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呈饱和态势,在这些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加工贸易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内陆地区正在逐渐成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古城镇。因地域差异使得各个古城镇的发展不能只是简单的套用经验,必须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本文将以科学技术哲学为视角,审视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探析古城镇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