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型城市类型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文城市在理论发生上,主要是以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城市科学理论资源的结果。在世界城市化和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人文城市既深受全球城市发展主流和趋势的影响,也是适应我国城市发展规律与需要的新探索和新实践。人文城市以承载着城市的价值和意义为主要职能,在各种城市形态中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是评价和衡量城市文明水平和城市美好生活的核心尺度。非一般性的物质、制度问题,人的文化和精神问题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城市必须选择人文城市的先进模式、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走文化型城市化新路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习《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研判云南省情为出发点,有效识别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特色内涵同质、转移人口梗阻、养老服务断层、名城名镇失真、新城旧城失重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国家战略部署要求和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研究认为: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在发展内涵特色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养老服务体系化、村落保护传统化、名城名镇精品化、生态保护红线化、新城旧城有机化、城市规模标准化等路径方面重点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财政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又是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动力系统,更是参与城镇建设、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工具。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在分析财政政策创新支持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并对资金需求预测进行研究,对财政政策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人本性、协同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等子系统层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起中国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子系统层中协同性对新型城镇化影响作用最大,人本性其次,可持续性再次,包容性最小;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不均衡,其中协同性差异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富有江南水乡风情的40多幢新型农民别墅,靓丽地矗立在温岭市太平街道下河村,这是温岭市首批确定的54个村镇住宅试点工程之一。在温岭,10多万农民如今通过改遣空心村、撤并自然村,聚居到中心村的别墅式居住区,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不已的生活。 温岭是浙江省农村现代化建设实验区,从1998年起,该市就以中心村建设着手,推进乡村城镇化。市里有关部门专门请来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的专家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高起点编制中心村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全市879个村,除了城镇规划覆盖331个村外,其余的将其组建为112个中心村,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社区中心,并在这些社区中心将现有大量结构古板、功能单一的通天式排屋,“升级”为别墅式的小康型住宅。  相似文献   

6.
不同区域在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切忌搞一样化、齐步走,而应有自身特色,并作出符合本区域实际的路径选择,以科学的态度实施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推进。不同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有六大共同的新标志,而这些共同标志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形成新型城镇化鲜明的区域特色。对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来说,新型城镇化的这种区域性特色,归根结底来自于各自发展的特定阶段性。江苏苏南、苏北是全国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缩影,各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仅内涵着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特色,还由此进一步决定了其差异性路径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差别化推进。  相似文献   

7.
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构建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PCA模型对2000-2013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GIS空间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与类型划分进行了初步定量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3年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局部上新型城镇化以"芜-马-铜"为核心圈层,呈现向外围减弱分布态势;2000-2013年新型城镇化4个维度指标在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高值主要分布在芜湖、马鞍山的县(市),而生态城镇化高值主要分布在黄山、池州的县(市);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上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Ⅰ高值区、Ⅱ较高区、Ⅲ中值区、Ⅳ低值区,并针对4种类型区提出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总体思路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历史村镇、乡土建筑的普查、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相关保护机制的研究,提出在当前新形势下,规划师如何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规划、规划管理者如何采取可实施的管理方法,以解决乡土建筑遗产面临的种种问题,使保护规划和规划管理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建设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都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分层推进、注重实效。城镇化、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的协同发展,将为创新城市的经营、生产、生活、治理的新模式提供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所志国 《职业圈》2014,(4):15-15
2013年下半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有了明显的加快,载着“中国梦”启航的城乡人民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值赋权法评价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皖江城市新型城镇化的优点与缺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皖江城市带城市发展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皖江城市带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上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工作的开展,要让文化遗产在城镇化发展中成为特有的竞争力,要正确把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向,避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3.
非整体观思维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引致的乡村文化与经济不协调发展的弊病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和整体效益。面对困惑,需要转换思维,借助中国哲学的整体观来寻求解决办法。中国哲学的整体观所蕴含的积极思想对于破解难题,有效融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文化景观概念规划的编制方法和规划内容,强调对京杭大运河这类线性、区域性的文化遗产应该从遗产廊道的角度编制保护规划。在介绍该规划对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内涵进行摸底、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对运河全线提出整体性保护和开发策略的过程,希望达到既能保护京杭大运河、为申遗做准备,又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规划实施评估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作用日渐凸显,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更为重要.其不仅能全面了解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真实情况,也利于摸清"家底",找准保护工作中的短板,进而在新一轮保护规划中,以此为要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周庄古镇为例,将"人"的感受和作用纳入评估对象,坚持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乡市顺应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从2006年开始,着眼于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站在最终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突出城镇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新乡都市区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一体规划、一并推进.  相似文献   

17.
路静 《职业圈》2011,(17):159-159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及环境保护等部门共同编制,并于2010年11月25日经由国务院批准,该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日前正在实施中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就有2100亿元将用于节能减排、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等相关产业,足以看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地震、海啸等重大灾难频发,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的规划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防灾减灾交通生命线系统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在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及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梳理和解读,分析了既有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规划实践,对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应尽快开展防灾减灾规划技术体系研究;尽快启动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开展全市及各区(县)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尽快完善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尽快出台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办法、技术指南或导则。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问题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特别是在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已经起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以往仅重点针对乡村建设空间的单一规划编制路径已无法全面、科学地管控县域乡村发展。在梳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政策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基础上,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为研究脉络,对空间辨识、空间战略、空间格局3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县域村镇空间布局存在域面乡村体系规划缺位、缺乏整体系统考量、弱化生态和生产空间控制的问题,确定全域统筹、多规融合、分区分级、分类管控以及底线控制5条基本战略,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同发展。同时,结合山西省平陆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实践,尝试通过村镇体系重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绿色产业体系建构、乡村风貌建设、整治导则编制等策略,探索县域层面乡村"三生"空间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户籍限制逐渐放开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城市这一课题,对以往较少被总结的社会融合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进行总结,认为当前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主要集中在户籍改革、就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国家将逐渐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以本地城镇化为方向,提升中小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农民工人力资本,建设社区式产业园区,这一切将是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城市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