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似乎时刻处于危机之中,而社会危机的本质是人的危机,而人的危机正是人性的示现。社会危机是社会的常态,因为那是人性的常态映射。人性具有神圣、世俗与兽三性,在光荣年代,神圣性与世俗性得到极大的彰显。当下的中国社会,正是由于存在世俗性与兽性的猖獗,却为礼崩乐坏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契机,而教育内在的迷人性和人性的本来也生动地展示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王松岩 《考试周刊》2009,(45):240-240
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按马克思的观点,社会活动的一切变迁皆在人性之中,环境危机也是如此。环境危机正是人性的异化所致。人性的异化一方面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主题。在艺术探索中,他集中展示了自我独特的人性诗学:人性是“魔性”与“神性”的统一,“神性”的核心是“爱”与“美”;现实世界的危机实质上是人性危机的显性表现。以文学的审美方式可以净化人心,重造人性,调适现实矛盾和冲突,抗拒现代中国的危机,而且能够引导人们向人类的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4.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危机的揭露、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的出路的思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的主旋律就是道德危机以及灵魂与人性的堕落与救赎。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抛弃人性接受现实后杀了人也迷失了自我。最终在苦难的象征索尼娅的爱的感召下皈依宗教,拉斯柯尔尼科夫走上了一条用苦难来净化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5.
找回失落的人性——论环境教育的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的通常模式是将教育指向环境本身,这种模式不但存在着逻辑破绽,而且效果无法保证。正是现代社会对欲望的放纵导致人性物化,进而导致环境的恶化,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学校教育在推波助澜,扮演着物化人性再生产者的角色。真正的环境教育应该是对整体教育的重新思考,为现代学校教育重植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人的技术化生存,人性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人的功能化、心智的钝化和生存状态的非历史化等方面。人性这一危机是由精神的智能化和自然的物质化所导致。技术的进步应受到价值理性的导引,以不戕害人性的健全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张欣的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通过蒲刃、冯渊雷和柳乔乔的爱恨情仇,写出了主流群体社会精英光环下人性的复杂扭曲以及都市人的情感危机和精神危机,折射出人性的困惑、迷茫与自我挣扎。  相似文献   

8.
人性危机是引发生态困境的深层价值论根源。寻归人性"是其所是"的本性,积极推进生态人格的重塑和"爱自然"的人性生成,是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辩证审慎地探讨人性的确证方式并合理探寻人性生成方向,是应对生态困境、构筑人类文明大厦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性善恶说无法科学论证人性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指出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从而对人性做出了科学的论断。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通过对人的生存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全面、科学地解读人性内涵,以指导人们采取合适的生存方式,应对各种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实质是人性的危机,是现代人在自然面前迷失了自我,才造成了人对自然的恶行为和生态危机恶结果。而人性危机发生的原因则是人与自然发生了本质断裂、完全以自身的"我思"、"我欲"、"我类"为参照理解自我的必然后果。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须先将人从危机中解放出来。人的自我解放的关键是人类从孤独的自我走向自然,完成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人唯有向自然生成为人、拥有与自然和谐的本质,才能担保他所改造的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美丽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领域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上的分歧.严重影响了生态伦理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而进行的道德辩护的功能。从表面上看,分歧缘于两者之间存在“自然存在物是否有道德地位”的观念差异.深层则反映出两种理论都存在人性的缺失,出现了作为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错位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近代以来形成的现代性人性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就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现代性人性观,形成关爱自然界的人性,构建为人自身立法的新型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基于现代文明中人类种的退化的人性危机而著就的,基于人本主义的视角浅析发现,人本主义存在本体论下自然界的"红高粱"及"祖辈们"的种性,人性本能论下"红色"人性的诠释,"野合"人性的展现,"反抗"人性的内化,需要层次论下生存、尊重、爱情的人性需求,都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人性真谛。  相似文献   

13.
《人性的污秽》(The Human Stain)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世纪末推出的一部力作,也是他"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文章通过分析《人性的污秽》中两位主人公对本体身份的自我放逐,解读人物多重身份背后的人性的污秽,从而揭示当代美国存在的社会危机,表达出对人类追求本真自我的希冀。  相似文献   

14.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性的发展角度,结合历史经验和心理学原理,归纳出了“人性本贱”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严教育、从早教育、危机教育、生存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片面的科学教育及其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面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现实形态,完整的科学教育是其理想形态.中西方片面科学教育共同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即内容的片面性、方法的片面性、学科(或专业)的片面性和目的的片面性.片面科学教育不仅抑制学生创新能力,扭曲学生人格,而且加剧了科学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人性危机.  相似文献   

17.
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性危机,女性主义哲学揭示出正是男性逻辑与现代性的合谋,造就出"破坏环境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深受父权逻辑影响的现代教育推波助澜,一直在培育"破坏环境的人".要解决环境危机中的人性困境,人类社会需要重视女性特质和女性道德,培育"爱自然的人""关系中的人""多元丰富的人"和"拥有关怀能力的人".学校环境教育应从整体上转向造就人性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对人的影响是广泛、深刻的,它给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也是剧烈的。从一定方面来说,也极易造成大学生情感危机。这其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美育,其实质就是情感教育。在现代社会,它对大学生人性的培育、心灵的塑造、情感的陶冶、生命与生活节奏感的训练与把握,都有着重要作用。这既是美育的现代使命,也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情感教育及其危机化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人们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反思。深度心理学揭示了高校道德建设的偏差源于对人性预设的偏差,要走出道德建设危机,只有接受、整合人性的阴影,重建健康的完整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自然环境问题是当下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透过这个直观显在的危机,层层深入,不难发现,其根源是人类自身人性危机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