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实地走访调查江苏南通历史文化街区,以拍摄、绘图、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南通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该文以流传至今的明清时期南通老城区偏西部和平桥附近小巷内的典型大宅为范例,细致阐述南通传统的民居格局,并就屋脊、瓦当等装饰细节追寻当地民众的传统等级观念,以及风水思想。通过研究区域建筑风格,探讨其反映的城市文化形象,并指明保护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技术与文化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定的技术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传统民居中的营建技术以及由营建技术而产生的文化特征是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其中表现出的低技术文化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原理的简单性和地域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保加利亚传统民居建筑按照地域分布及历史时期可分为四个时期及六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从空间布局、造型、材料以及结构上均呈现较大差异。每种类型在其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均融合临近斯拉夫国家建筑风格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筑特点,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保加利亚传统民居建筑。按照历史时序与地域分布两条主线对其各时期民居类建筑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对深入研究斯拉夫地区建筑、拜占庭建筑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东亚传统民居由于共同承袭了悠久的儒家、佛家、道家及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的传统,今日仍被中外建筑学者及建筑师所重视。而今日东亚建筑学者及建筑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传统民居中珍贵而有价值的原则,融入现代住宅,尤其城市中的现代高层集合住宅之中。本文提出了三种重要原则,探讨其对未来现代住宅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伦理为主线,通过考察人类传统民居建筑在单一空间、复合空间、院落布局中的空间划分方式,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空间形式、材料、技术三个角度,阐述了传统民居体现的生态价值观和构思,结合当代生态建筑设计案例,总结出在生态建筑设计创新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为生态建筑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是指按照传统方式建造的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特征,供家庭或家族居住使用的民间建筑。以清朝至民国时期甘南藏区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梳理、比较、分析认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有帐篷、板屋、碉房、土木平房、土木二层楼房等多种形制的建筑风格;甘南藏区的居民由于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在发展演变中表现出传统型、混合型以及商业型3种模式;藏族传统民居具有地域适用性强、多功能的土平屋顶、建材多就地取材、民居内部格局深受风俗习惯的影响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民居的本原出发来探讨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提出可将"适应、合理、变通、兼融"作为其核心价值,并以此来讨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指出民居的发展是绝对的,对待传统民居的保护只能区分层次、不同对待,新民居的探索应体现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新民居。  相似文献   

10.
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传统家电连锁企业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形成了线上和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电销售业绩,但企业也不得不面对进军电子商务随之而来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厅堂与庭院的空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将浙江传统民居的厅堂分为开敞型、封闭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收集,分析了不同类型厅堂的地域分布。浙北杭嘉湖和宁波、绍兴等地的厅堂以封闭型为主,浙江中部和南部以开敞型为主。这种地域差异与气候之间有明显关系,但通过与安徽东部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礼制而言,更重视舒适性与私密性的江南地域文化也是浙北封闭型厅堂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本文将以广东传统聚落为例,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聚落空间的形态与区域性、适应性、演进性特征,并探讨其成因,诠释聚落的布局营造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渊源、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吴芳  董恩苗  王攀 《文化学刊》2015,(4):166-169
中国"四时"概念萌芽极早,并很快形成了庞大的"同实异名"体系,这些别名各司其职,完美呈现了民族丰富而鲜活的生命体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上古先民的四方与四时概念紧密结合,整齐匹配,在传统历法中完美呈现中国人的时空框架。人们依据历法,筹划生活,趋利避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四时事务。  相似文献   

14.
15.
正"建设文化强国,需多渠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让民族的文化瑰宝养在深闺。"自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要以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这些壮举谱写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壮丽篇章,为中华文  相似文献   

16.
幸娟 《职业圈》2007,(9S):174-174,179
文章通过分析在“长三角”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并具有自身的特色。同时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独特的发展背景及在办学过程中各院校彰显出的特色,也指出了办学过程中引人争议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观念与规范,其基本涵义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传统"信"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具体言之,"信"的核心是哲学之"真",精髓是道德之"善",结果是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有独特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使得"家"的地位超越个体,凌驾于公共事物之上,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的意义,然而,随着西方社会工作的引入及近年来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家"文化与舶来的价值观并未得到更好的整合。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我们要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根据中国社会具体情境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运用到社区实务中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情、理、法"为核心的法律文化始终凭借其高度凝练的文化内涵在法律文明史中发挥着独特魅力。它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区别于西方的特色所在,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全体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它是指引无数法律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方向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为珍贵的法律文化,因此,认清当今社会下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价值,积极促进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法律文化的协同发展,是协助法律人解决实务问题、提高办案效率,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成为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与重要媒介。一场酝酿于美国大陆的计算机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兴教学生态模式——"慕课",正以风暴般态势席卷全世界。本文通过分析"慕课"对中国大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从学生个体、学校和教师、国家教育部门和IT企业几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