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街区公众认知画像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公众主体对街区客体空间特征、文化价值的认知逻辑,针对性指导“存量时代”历史街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与文化传承。为此,根据环境行为学科的“认知画像”理论,建构了历史街区公众认知画像分析方法。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研究样本,对不同性别、源地、年龄主体进行了认知画像分析,获得“男性注重空间结构与人文信息,女性注重景观细部与审美体验;外地游客关注标志景点与传统民俗,本地市民关注日常生活与休闲景观;老年人倾向活力景观与建筑遗产,中年人倾向清寂环境与品质空间,青年人倾向潮玩元素与解构文化”等特征结论;同时,从空间环境更新、业态设施更新、节庆活动策划、空间分区导览和游线订制推介五方面提出了基于群类、个体认知画像的历史街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与展示导览策略。上述结论、方法可为城市历史街区主客认知交互研究与保护更新方法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昆明市老城区内重要的传统街区,是昆明老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运用空间句法对文明街片区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并通过对句法分析结果与街区规划结构、商业分布现状及历史要素分布的关联分析,探索文明街片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为未来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进一步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街区的核心街道空间结构为“两横两纵”;街区整体呈现出“大街有序,小巷杂乱”的空间特征;街区商业空间分布与街道整合度呈现出正相关,商铺多聚集在整合度较高的街道中,且整合度越高的街道,其业态相对越丰富;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相对集中且位于整合度较高的街道附近,但部分可达性较差甚至无法到达。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评价有利于发掘历史街区的潜力,为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因此,以长沙太平街和成都宽窄巷子两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创新建立基于GIS-DEA-MI模型的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对上述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发展效率和非空间发展效率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发展效率基本相同,而非空间发展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与历史文化街区在空间形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环境生态的规划利用有关。更客观、更全面地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效率,以期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前提下,以地下空间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首先,分析城市更新影响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及其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难点。其次,分析城市更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与作用。接着,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相互关系,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多方合作、规划建设和公众参与3个方面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建议。对于促进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历史街区更新保护措施的日渐完善,加强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公共服务和空间格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的重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历史风貌完整性保护较为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回民街还处于居民自行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功能结构与商业形态无法满足游客与居民需求,需要进行系统的更新改造。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使用案例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历史资料收集、商业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分析、游客人群调查,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功能与保护的不足,并提出西安回民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为西安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与地域特色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国内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高峰期街道拥挤、游客旅游体验变差的问题,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除了需要统筹开发与保护,还应考虑如何引导人流、改善体验。街道作为活动的载体,其空间属性与要素影响游客的分布与行为。以历史街区型遗产地丽江古城为例,构建街道环境要素指标体系,并通过ArcGIS进行可视化,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探讨街道环境要素指标与人群分布的相关性,得出主要相关性因素;通过行为注记法进行实地观测验证,总结出相关性因素对人群分布的影响机制,以此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历史文化街区代表为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但是因过去对历史文化街区认知的局限性,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在近30年的保护利用中有一些不足.如何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去思考探索优化该街区的空间质量,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给出较好的应对方法与措施是当前值得考虑的议题.根据实地走访与调研绍兴市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八字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索贺州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保护与传承历史内涵与传统风貌可持续发展保护理念,对贺州市保存较为完好的西约街、河东骑楼街、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论述贺州市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保存状况、历史、文物及艺术价值。通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对贺州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时代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日渐显露并得到重视。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城市更新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北京坊是北京城市更新项目中比较成功的一例。它以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为指引,汇聚各类文创内容,顺应文创街区消费升级需求,充分挖掘业态特色,用文化和创意提升街区品质,将项目建设成为文化元素与商业氛围和谐统一、传统文明与现代创意有机融合的街区,巩固、发展了当地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深入传播。这为今后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现实案例与操作路径,也为我们理解当代语境下的"怀旧"提供了一个经典诠释。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的缩影.随着保护意识的提升,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不再单纯强调街区遗存的保护和延续街区的风貌特色,而是同时更加注重更新和完善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维持街区生活的延续性.然而工程的系统改造与遗存的保护修缮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也体现了规划方法从宏观到微...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的过程中,伴随传统风貌维修和居住环境改善,往往会出现地区的绅士化现象。以国外绅士化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为方法,分析总结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的模式和绅士化现象的基本特征。绅士化现象虽有利于街区物质形态的保存和历史风貌的延续,但不利于街区社会网络结构的维系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街区往往是城市工薪阶层甚至贫困人群的聚居区,街区的绅士化会加剧社会分层和空间隔离,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切实推进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将保护整治工程与住宅保障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历史城区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3.
左力  时钰琳 《中国名城》2023,(12):41-49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建成物质遗产,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需求。纽约市的历史街区经过几十年的保护更新实践,建立了完善的建成遗产保护政策机制,通过一系列开发权转移政策机制,平衡了遗产保护与更新发展的矛盾,释放了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诉求,成为纽约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以纽约高线公园及周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详细梳理了保护更新的各个阶段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分析促进高线公园成功更新的区域“哺育”措施,重点考察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区划调整、建设控制及其他激励政策,从而了解保护更新背后发挥主导作用的开发权转移机制的介入方式与流程。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核心载体,在其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适应存量时代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发展演变趋势,对未来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未来以人本视角为研究主体,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探索“空间—感知需求—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营造方法应极具潜力;(2)以多源数据为基础的支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决策的方法和工具研究具有重要价值;(3)公众参与机制对于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协同决策水平和平衡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实地走访调查江苏南通历史文化街区,以拍摄、绘图、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南通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该文以流传至今的明清时期南通老城区偏西部和平桥附近小巷内的典型大宅为范例,细致阐述南通传统的民居格局,并就屋脊、瓦当等装饰细节追寻当地民众的传统等级观念,以及风水思想。通过研究区域建筑风格,探讨其反映的城市文化形象,并指明保护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修旧如旧、原汁原味老底子,活色生香、现代靓丽都市风——"天封塔、鼓楼沿,东南西北通走遍",这句老话在浙江宁波的百姓中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宁波现存的八大历史街区中,有7个在海曙区。上面老话中的天封塔、鼓楼也都在海曙区管辖范围内。近年来,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所在地的海曙区,探索历史街区多元保护与文化旅游商业  相似文献   

17.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是中国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其沿线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大运河乡土文化被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价值,沧州段京杭大运河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15年8月11日,瑞金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瑞金市这座以"红色故都"著称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其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却鲜为人知。阐述了瑞金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对瑞金市3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及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2006-2012年38座地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城市空间增长概念模型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空间增长动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和交通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非农业人口和教育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城市空间增长,人口密度的变化同城市空间增长未呈现出显性关系。为此,建议合理处理好老城区、历史街区与新城的发展关系,推动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发展,运用科学规划处理好老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空间增长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更新保护的前提下,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内在肌理,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从空间要素的组织构成入手,探讨了历史街区中各个空间要素的组织形式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