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两种分类方法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种是按文化遗产和运河的关系亲疏,将遗产分为核心遗产、关联遗产和连带遗产。第二种分法是按照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工程性进行分类,笔者在此基础上略加修正,将大运河文化遗产分为大运河工程遗产、大运河工程相关性遗产及大运河衍生性遗产。根据工程性来确定大运河文化遗产类型对申遗的实际操作有利,也有利于向世遗委员会整体连贯阐释大运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遗产类型的不断丰富,在大尺度遗产的保护过程中,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我国既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对遗产区域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初步分析了遗产区域化保护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例,就大运河遗产的区域化保护方法进行探讨.认为文化遗产区域化保护不仅是保护理念、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保护管理好这些珍贵的遗产越来越重要。文化遗产监测是管理者保护管理工作中一个新兴的保护管理方法。本文从监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两个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遗产的保护管理者有所启发,发挥出遗产监测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特征是按照遗产类型分部门管理:一般意义上的文物由文物部门管理,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则由建设部门负责。本文通过对遗产类型、保护理念与遗产管理体制三者内在关联性的分析,将中国的遗产管理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并展望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王娅  胡敏 《中国名城》2011,(8):26-30
从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国内外遗产保护的趋势入手,认为虽然名城保护中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面临很好的机遇。文章分析认为无形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生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提出了在名城保护中应当实行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广泛参与的三项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以及基于上述原则的保护方法。最后,文章通过...  相似文献   

6.
本文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构成及作用,提出了提高非物质遗产保护主体素养的三个方面,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与弘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将整理和传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重任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他有文、献并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既重视大国遗产,也重视周边小国遗产;既保护胜利者所创造的遗产,也保护失败者所留下的遗产;既重视载体信息保护,也重视核心信息保护等值得后人珍视的遗产思想,可以用来指导今天的历史名城保护。名城保护还需解决好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实用空间和审美空间的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8.
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和保护理念的更新为园林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因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及统筹多方数据源信息的方式,针对园林遗产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等问题,构建适用于园林遗产历史信息共享管理的流程方法,对园林信息和数据文件进行系统分类与统一管理。同时,以苏州艺圃为例,基于对姜氏时期艺圃的复原研究,运用三维数字化等相关技术构建园林遗产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信息展示与传播的Web平台,对艺圃遗产信息进行数据共享,在提高用户浏览体验感受的同时,提升园林遗产的信息传播效果,为园林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保障名城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双向共赢,应强化整合型保护和创意化开发,并在其间建立协同耦合机制。整合型保护,包含区域联动整合保护、城乡统筹整合保护、动态评估整合保护三个方面。创意化开发的耦合机制则需要区域旅游一体化、遗产旅游品牌化、遗产开发产业化等基本模式。黄山市歙县作为皖南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其名城旅游发展提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型保护与创意化开发,必须全面契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大尺度区域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0.
宜昌是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成为海内外特别关注的地方。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宜昌更加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热点。宜昌市对外宣传工作抓住这一机遇,把三峡和宜昌紧紧联在一起,宣传宜昌不离宣传三峡,宣传三峡不离宣传宜昌,让世界更多更快地了解了宜昌。  相似文献   

11.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3,(2):134-1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处理好遗产利用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研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要有新的视角,应坚持以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本质在创新,其工作重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好用于市场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应有的权益,最终目标是促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公众利益的名义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国家。1793年法国文物博物馆的创建确立了历史文化遗产为民族共有的概念。自此以后,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不断扩充,政府对历史遗产保护的管  相似文献   

13.
遗产保护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事业。不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不论是有形的物质遗产,还是无形的非物质遗产,都是自然界留存的硕果或  相似文献   

14.
滇越铁路是线性文化遗产中极具特色的范例,是中国铁路建设百年巨变的见证者。也可谓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铁路项目的先驱。如何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线性文化遗产对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论证了在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廊道遗产"概念对于线性文化遗产再认识的意义和启示,阐释国内学者如何定义中国的线性文化遗产,并对国际理念进行本土化解读,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大跨度大体量线性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以“活态遗产”为视角,分析苏州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的现状,阐述当下园林遗产实施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与意义,提出活态化、发展式、开放性的数字化传承体系框架。从流程结构、实施机制、技术体系3个方面进行系统化阐述,提出以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化信息存储与分析、多元遗产文化展示与传播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数字化技术保护框架,以期通过对苏州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模式的初步探讨,为中国数字化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实现园林遗产的续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遗产小雁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让普通大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的文化内涵,是文化遗产传播人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小雁塔的建筑魅力、蕴含的文化精神、后世的累加遗产三个层面解读小雁塔的遗产价值,梳理小雁塔的文化内涵,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几年,我国逐渐开始关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研究发现,高度社会化的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大利模式"实质为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各地方政府主导与"文物监督人"及"遗产领养人"共同保护,该模式使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通过解读"意大利模式"并对比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提出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一个兼具大陆和海洋生态多样性的国家,大陆和海洋都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造就了我们这个文化遗产大国。非遗保护不断加强,法律体系开始建立。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逐渐走上轨道;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标志着非遗保护正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很多城市的工业遗产面临着逐渐消失的现象,即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政府部门管理和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因此,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挖掘出其内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3,(1):74-74
郑向春在《文化遗产》2012年第2期撰文指出,某一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传承,其关键前提在于需要获得本族群的承认与认同,也正因为这一遗产融入了族群的观念、知识、性格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