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翰儒 《收藏》2009,(8):99-103
自从清末以来,泉学家因袭鲍康《大钱图录》旧说,将一般钱局铸造之“天下太平”钱认定为“宫钱”。实际上,宫钱当为宫中内务府所辖之造办处承办制作,在冷工艺技术面有特殊要求,而非鲍氏所著录的一般“天下太平”铸币。  相似文献   

2.
赵丽红 《收藏》2013,(6):108-119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以及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考其来源,一部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杭州织造、苏州织主月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另一部分来自于地方进贡。清代内廷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的制作。一般是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即形成“内廷恭造之式”。  相似文献   

3.
古玩行话     
乌力吉 《收藏》2008,(3):167-167
古玩行业历史悠久,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玩行话叫“骨董”,初见于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的《凝耀》。“骨董”系方言,初无定字。后义称“古董”。清代乾隆年间改称“古玩”,顾名思义就是可供玩赏的古代东两。  相似文献   

4.
李烈初 《收藏》2007,(2):74-77
从“团方”看“南宋院画”总体水平 古代宫殿建筑,门窗未用玻璃,而用木条斗成图案形窗格,蒙以窗纱。为求美观,于窗格间留出方,圆形,张贴白绢书画。这些书画年久予以更换,贴土、剥落,即称为“贴落”。杨伯达先生《清代院画》49页即有关于“贴落”的引述;乾隆十六年(1751年)《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载:传旨:“汤山行宫内等处字画斗方五百八十五张,着造办处行取白绢写画。”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10,(8):140-141
继承清宫造办处手艺晋京坊有个“老年队” 晋京坊有个“老年队”,成员都是六十岁上下的老木工。这些位老木工可大有来头,全都是从百年老厂龙顺成退休下来的。年轻时,他们跟着清宫造办处遣散的能工巧匠们学艺,学到的都中最正宗的清宫造办处的手艺。刚一退休,就被晋京坊的老板老潘“一锅儿端”,请到了晋京坊。  相似文献   

6.
杨悯 《收藏》2012,(20):136-137
香港有街名摩罗,缘何起如此诡异的名儿,我懒得去考证。只是它是我寻常常去之所在。一般古玩行中人俱知其性质。听老辈人说,它以前是有地摊儿的,是否有鬼市儿,我没再追问。大略广东南方之性格习俗自与中原有不同,那条小街便亦有了自己的做派与潇洒的路数。其虽逼仄,或者的,还有几分惭愧,与周围的中环的摩登,仿佛差得了一个世纪,可它有文化,一份纠结的,迷醉的,似乎还恍恍惚惚间有你依稀可辨认的那个曾经。尤其是黄昏时分,家家户户铁皮棚子焦急着打烊,店家努力勉强撑住那最后一丝发财的欲望,生怕稍一松气儿,艰辛就将自己牢牢钉死在那无以翻身的铁门板子上。我缓缓踱步,看着人生旅客的奔忙,想着生命正如同了那抹光彩,渐行渐远。踏上石阶,文武庙中缓缓飘来的香火味道不经意间就钻进了身体,这条小街便也就此钻入了我的记忆。摩罗街,打它诞生起,断然就没少了  相似文献   

7.
姚悦 《收藏》2009,(10):68-68
一具品质拔俗的紫砂佳器的诞生,首先取决于制壶艺人对紫砂器审美标准的感悟。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能拥有一把美观实用的紫砂壶吃茶就足够了,并无太多的品质讲究。但一把看似普通的实用紫砂器。  相似文献   

8.
李理  王小莉 《收藏》2012,(7):104-117
近几年,以清朝宫廷生活为题材的影视剧越演越火,其中宏伟的建筑和华丽典雅的室内陈设,令长期生活在狭小空间的普通民众艳羡和向往。古代上木建筑不像当今水泥钢铁,这样可以任意分割空间,屏风自然就成为规划室内空间的理想实用之物。然屏风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屏风,这道室内别样的风景,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装饰技艺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1,(7):152-152
珐琅彩瓷是清代宫廷御用的一种彩绘瓷器,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康熙皇帝授意下,宫廷造办处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而创新的瓷器新品。珐琅彩瓷所需的白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在宫廷造办处由如意馆设计图样.  相似文献   

10.
吕成龙 《收藏界》2013,(2):36-41
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造给予了更多关心,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2,(17):17
孟德仁大师完美收官之作,50年功力挑战金银錾刻工艺极限仅用2公斤的纯银,打造盘径365mm的大银盘:在厚度1.1mm的银板上,起錾浮雕高度达到15mm;在3mm宽度坚硬的银板上,錾出10根0.1mm流畅的线条;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用150多种不同的錾子和勾、落、串,点、台、压、采、丝等十多种工艺技法。"当代金属锻錾工艺第一人"孟德仁大师龙年巨献,完美收官,独具一格的"骨法造型",精巧细微的  相似文献   

12.
程龙伟 《收藏》2012,(9):102-106
宜兴紫砂壶兴起于明代,明晚期至清代中前期走向兴盛,受到宫廷的重视。故宫旧藏的万历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壶,就是以紫砂为内胎、外罩雕漆的宫廷用品,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此类传世珍品。旧藏中还有一部分明代宜钧制品,以紫砂为内胎,外罩仿钧窑窑变釉。因明代紫砂尚属初创阶段,器表粗糙,为显示宫廷华贵气象,明代进入宫廷的紫砂茗壶都是以紫砂为内胎的雕漆或挂釉制品,尚未见光素无饰的本色紫砂茗壶,故宫收藏的这件明万历时残缺的雕漆提梁壶(图1)已经算是非常素雅的了。还有一件宜钧"祥符铭"茶叶末釉葫芦瓶(图2),也只是用紫砂为内胎。  相似文献   

13.
袁博昊 《收藏》2020,(5):54-69
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词语与形象,在艺术中表现为一只驮花瓶的白象,体现着皇室成员的统治理想,也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盼望。大象的吉祥寓意来自西汉,"太平有象"一词则源于南宋,其形象又脱胎于藏传佛教七政宝中的白象宝,于明代产生、清代流行。清朝皇帝崇信藏传佛教,加之造办处的成立发展,使得宫廷艺术中的太平有象形象十分多样。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1,(12):150-151
珐琅彩瓷在清廷档案中称"瓷胎画珐琅",于康熙晚期在清宫造办处珐琅作铜胎画珐琅的基础上产生,雍正、乾隆年间得到新的发展,而乾隆后期则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而悄然销声匿迹。珐琅彩瓷的精良白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按皇帝旨意生产提供,画面则由宫中如意馆画师遵旨出纸本画稿,再交付珐琅作,由画师本人或画匠精心画制而成,故艺术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3,(7):188
适用:高级礼品馈赠,家居摆设、收藏、庆典。珐琅彩"喜鹊登枝"颜色明亮、绘制精美,以喜鹊为主的吉祥图案由喜鹊和树枝构成,寓意吉祥、美好,取"喜上眉梢"的谐音。喜鹊登枝借用喜鹊报喜的含义,寓意好事马上将至,喜事不断。亿元天价瓷的传承人"瓷都小范曾"——傅建平经典力作傅建平,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傅窑"传承人,2011年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品市场"最具升值潜力"的八大家之一。傅窑传到傅建平已经是第六代,祖上专为清代康、雍乾三朝官窑烧瓷,是皇宫的珍品窑  相似文献   

16.
吕成龙 《收藏界》2013,(1):40-43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成本高,产量低,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成则由宫廷画家同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清宫造办处和圆明园造办处内完成。几乎都是适合把玩的小件器物,不见大  相似文献   

17.
赵丽红 《收藏》2013,(11):108-119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以及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考其来源,一部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杭州织造、苏州织主月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另一部分来自于地方进贡。清代内廷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的制作。一般是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即形成  相似文献   

18.
吕成龙 《收藏界》2013,(3):58-60
乾降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艺术水准总的来说要逊于雍正时期。从档案记载来看,这或许与造办处珐琅作内人员更替和缺乏有关。另外,与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审美趣味的差别也有密切关系。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元年三月十五日,首领吴书来说:乾清宫总管苏培盛等交小太监四名,何德禄、王成祥、杨加福、魏喜。传旨:着给珐琅处学烧珐琅。钦此。""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催总默尔参峨为画珐琅人不足用,另欲将画珐琅  相似文献   

19.
夏文峰 《收藏界》2016,(4):119-126
牙雕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因象牙质地光滑细腻,色泽柔润如玉,硬度适中,牙纹细洁,辽、金、元、明、清各朝代都把象牙作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制作牙雕制品的专门作坊。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有象牙镂雕  相似文献   

20.
吴斌 《集邮博览》2009,(8):75-75
天鸡作为一种神鸟的传说由来已久,其造型有别于平常所见之鸡,具有吉祥之意。"掐丝珐琅天鸡尊"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器物,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