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主义城市建设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大多数城市经历了或正在经历利用"西方城市营造法式"进行的改造,生活环境的确得到极大改善,但如何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之间找到连接的桥梁成为新时代社区规划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历史上东西方居住空间的差异对比,从社会学角度尝试分析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分形特征差异,进而根据东方的居住分形特征提出社区改革图景。  相似文献   

2.
太岁坛与先农坛分别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对"时"神与"农"神祭祀崇拜的体现,其祭祀时间、活动等都有所差别。太岁坛在明清两代的地位一直比较稳定,而嘉靖以后先农坛地位上升,逐渐包括其他坛壝。明清遵循追"诸神不罪"和坛壝独立的原则处理两坛差异,并形成融洽的关系,是明清两代认识和处理"农"与"时"关系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太岁神特殊神格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对过去4000年在全世界四个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发展进行研究,讨论其政治、军事、经济力量,以及城市系统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欧洲领导权的形成以及其后东亚城市的兴起。将东亚城市的成长与城市的起源地带——西亚、北非以及欧洲和南亚次大陆的城市成长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城市成长与衰落的轨迹,以及不同区域城市相对重要性随时间演变的过程。重新审视了"随着欧亚非大陆世界体系逐渐的一体化,世界上的城市同步兴衰"的假定。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空间传递给使用者的精神信息,是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作用力。文章试图通过城市设计方法合理表达城市核心空间的文化性,目标选取为银川市的清真寺建筑,经过调研、测绘与城市设计外部空间法则的建构实验,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周边建筑与清真寺在尺度与距离等问题中的主从关系,并对于实验过程做出合理性评价,展示从问题论到方法论的重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抉择。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要求北京认真对待和科学处理流动人口问题。北京迈向世界城市,就是外地流动人口占北京常住人口比例逐步提高的过程。北京在未来10年后将形成以流动人口为主的格局。必须准确预测北京流动人口增长趋势,制定科学的流动人口增长战略规划,主要通过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来合理调控流动人口,建立北京内外人口流动通开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北京及其他城市暴雨后内涝灾害的原因,对照古城水系的经验,认为古代以河渠为城市排水干渠,密度大,行洪断面大,调蓄系统容量巨大,管理良好,是防止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重要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7年12月15日至17日,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19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东京俱乐部协办的第十三届北京一东京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出席并做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明石康、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现任外交部副部长)、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致辞。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东京论坛"是中日两国高层次官民互动的交流平台,2005年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发起创立,每年在北京和东京轮流举办。从2015年起,"北京-东京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十五年来,"北京-东京论坛"广聚中日两国政治、经贸、外交、安全、文化和媒体等领域的权威知名人士,着眼于中日关系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努力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正能量,提供新思路,提出新建议。论坛现已成为两国间历时较久、议题覆盖广泛、中日高层和民间都给予高度重视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上更是有割不断的渊源。两千多年来,日本一直仰慕和学习中国文化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以说,中国为日本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养分。而近代以来,日本果断脱亚入欧并走上侵略扩张之路,给"文化之母"中国和中国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这种特殊的关系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文化上的相似带来的亲近之感与国家间的恩怨造成的心理阴影,像是一对无法分离的矛盾体,始终困扰着中国人看待日本的心态。随着两国政治上的起起  相似文献   

10.
该次研究以英语教育教学作为主题,选取与英语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英语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系与英语教育教学关系问题.具体论述中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的一般情况,对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系进行简要概述;然后,从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系与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多重关系进行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1.
潘虹燕 《文化学刊》2023,(10):141-144
基于对成都的城市观察,探讨城市传播力与体育文化的融合情况。通过对城市的体育文化、文体生活、媒介讯息等进行资料搜集、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发掘人们对城市体育的集体记忆、文化感知,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的赛事传播现状,结合城市赛事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和理解,研究与受众诉求相契合的赛事传播路径。最终在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规划响应路径是提升非遗保护、管理与开发水平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前提。以绵阳市为样本,运用GIS工具探究其非遗空间格局特征,进而立足规划视角提出具体发展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非遗类型结构完善、数量不均衡,整体格局为“四核一带”的“C”形空间分布结构,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基于此,试图在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将绵阳市非遗资源保护发展框架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机衔接,通过顶层设计与横向传导互促共进的方式完善绵阳市非遗保护发展规划体系。具体可通过构建连线成片空间结构、合理配置设施用地、显化高密度区功能价值,优化其非遗发展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3.
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外国文学进行研究,曾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及特点产生深远影响。而自外国文学研究这一学科在我国课程教学中设立以来,其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却逐渐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脱离。基于此,笔者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着重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罗马帝国(公元前47年—公元476年)与中世纪的西欧(5世纪—15世纪)都形成了自治城市。许多学者分别就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进行过研究,但很少有人将两者进行比较。自治城市是罗马帝国和中世纪西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自治城市在起源、内涵及其影响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基于两种不同的文明阶段,这两个时期的自治城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拟就这些差异进行浅议对比。通过分析比对这两个时期的城市自治,可进一步分析城市自治的运转,也可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社区自治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变电站的选址难度日益增加.文章着重通过对城市与郊区变电站的不同的接地情况和接地设计来研究和探讨了110kV变电站接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发展史中,哲学家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从无知到知,从简单认知到复杂认知的过程。从本体论角度看,人性是最初纯自然的状态,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本性逐渐被忽视,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的政治性、伦理性。当人从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自由不断受到限制,人性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引起人的思考。打破自然状态,建立社会状态下的人性依赖于道德哲学将自由和人性并存。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由受制于道德;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自由和道德是辩证统一的。理清自由与人性的关系对人的自我认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城市空间中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失忆现象,这需要从非物质要素角度拓展对城市记忆的保护研究。首先对事件领域与记忆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说明事件与记忆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以非物质要素-多样性城市事件为研究视角,结合北京大栅栏片区两次大规模的更新得失现象分析,从3个方面分析导致当前城市失忆的现象及原因:城市空间失去了城市事件导致的城市失忆;城市空间失去了时间的连续性导致的城市失忆;主体的记忆选择权力缺失导致的城市失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应对方法,以期对国内城市记忆保护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天水古民居的保护面临快速城市化、开发利用、保护技术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正确认识古民居保护对改善居住条件、保持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古民居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应用信息技术的角度来提高传统轨道交通规划工作效率和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改进轨道规划流程来促进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决策支持水平.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的深圳通数据挖掘分析,对深圳市的交通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认为,“儒教仅仅是人间的俗人理论,与清教徒所信仰的彼岸世界和积极改造世界的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韦伯在对比新教伦理与儒家思想之后,认为儒教伦理既缺乏法律的理性,又缺少自然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