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民居是中国一切传统建筑之根源,具有强大的文化附着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民居不断汲取着新的文化内涵,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向外传递着连绵不断的文化信息。因此,研究中国民居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晋城位于太行山的南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繁荣的明清经济,使这里保存了数以万计的明清两代民居。根据晋城的地理环境、城镇布局,分析了晋城古村落形成的原因,概括和总结了晋城民居的布局、形制及不同建筑的相关特点,进而深入地研究了晋城民居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还对与晋城民居有关的民俗与社会现象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了解到晋城醇厚的民风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以及勤劳务实的晋城人民对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岛珊瑚民居村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岛屿村落,其特色的珊瑚民居建筑,是发展岛屿旅游业、促进岛屿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该文面对当前西岛珊瑚民居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的现状,立足于岛屿文化,分析西岛珊瑚民居破坏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展示岛屿生态魅力,推动西岛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顺屯堡是明代朝廷"调北征南"军事政策下的产物,其民居不仅拥有独特的防御性空间体系,而且具有防卫侦察等功能的特殊装饰构件,装饰艺术内涵特征与创作手法特色鲜明.通过实地调研与收集资料,对屯堡民居装饰进行系统地调查与研究,发现安顺屯堡民居装饰主要蕴含了居住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地域内涵,其装饰构件造型生动,材料质朴.装...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地的乡土民居类型多样,其空间定型对应于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其布局对应于生活方式与宗法观念、其建构方式对应于地区可便捷获取的建筑材料、其形态特征对应于气候条件并体现出地区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建造技术。以乡土民居的地区类型为基础,形变后的民居汇集成聚落,在强化乡土民居类型的地区属性的同时,更突显出人文信仰在聚落构成上的规则。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下,各地都开展了乡土民居和聚落的更新改造工作,在这其中村民自主更新方式对于乡土聚落保有地区性特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徽州民居生成的哲学原点和文化表象。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方根精神和中道意识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影响了徽州民居的深层文化心理和哲学原点,使之与其它地区民居具有同一性;而盛行于徽州的理学思想、宗法制度和风水学说,则是徽州民居生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表象,使徽州民居的物质空间形态具有了特异性,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从来就是活的,对它的"活化"也并非始自今日。历史上传统民居除了居住及精神功能(家族团聚、祭祀活动等)外,还经常根据户主的发展需要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功能或转换他用。在分析了近十多年我国城镇中传统民居的"活化"三种不同的方式及其利弊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传统村落活化的四种类型,结合元阳阿者科村的实践进行探索,旨在对传统民居"活化"问题作出较全面的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保加利亚传统民居建筑按照地域分布及历史时期可分为四个时期及六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从空间布局、造型、材料以及结构上均呈现较大差异。每种类型在其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均融合临近斯拉夫国家建筑风格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筑特点,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保加利亚传统民居建筑。按照历史时序与地域分布两条主线对其各时期民居类建筑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对深入研究斯拉夫地区建筑、拜占庭建筑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民居的本原出发来探讨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提出可将"适应、合理、变通、兼融"作为其核心价值,并以此来讨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指出民居的发展是绝对的,对待传统民居的保护只能区分层次、不同对待,新民居的探索应体现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新民居。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是指按照传统方式建造的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特征,供家庭或家族居住使用的民间建筑。以清朝至民国时期甘南藏区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梳理、比较、分析认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有帐篷、板屋、碉房、土木平房、土木二层楼房等多种形制的建筑风格;甘南藏区的居民由于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在发展演变中表现出传统型、混合型以及商业型3种模式;藏族传统民居具有地域适用性强、多功能的土平屋顶、建材多就地取材、民居内部格局深受风俗习惯的影响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延边乡村住宅现状的调查,从传统民居和新建住宅两种形式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取其中的节能、生态优势,并针对延边乡村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借鉴传统民居的的生态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朝鲜族居民生活习惯和起居方式进行住宅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从住宅的平面形式、围护结构构造形式、采暖方式、建造材料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指导今后延边地区乡村的住宅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延边乡村住宅现状的调查,从传统民居和新建住宅两种形式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取其中的节能、生态优势,并针对延边乡村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借鉴传统民居的的生态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朝鲜族居民生活习惯和起居方式进行住宅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从住宅的平面形式、围护结构构造形式、采暖方式、建造材料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指导今后延边地区乡村的住宅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的地域性特征被逐渐淡化,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筑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展示利用显得日趋重要.黄淮交汇文化区乡土石砌民居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形式,自身营造技艺和其风俗特征,都是当地的宝贵历史财富.对于文化区乡土石砌民居的研究,以历史资料和实地走访为基础,系统梳理该区域乡土石砌民居的...  相似文献   

15.
东亚传统民居由于共同承袭了悠久的儒家、佛家、道家及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的传统,今日仍被中外建筑学者及建筑师所重视。而今日东亚建筑学者及建筑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传统民居中珍贵而有价值的原则,融入现代住宅,尤其城市中的现代高层集合住宅之中。本文提出了三种重要原则,探讨其对未来现代住宅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施秉县城南面40多公里的龙塘村,一幕幕苗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景像令人惊讶。村前,小侨流水,稻田纵横。相传村头原有一水塘,潜藏一龙,故名龙塘。村民认为龙能带来风调雨顺、村寨安宁。谁知后来一村妇在龙塘洗婴儿尿布,龙怕尿味便跑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饱含丰富的乡土景观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特色小镇乡土景观的保护有助于与之关联的自然生态保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维价值的实现。在对乡土景观价值构成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沙溪古镇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价值及其对古镇旅游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镇乡土景观包含了自然生态、民居聚落等物质实体以及日常生活图景、民俗活动氛围等人文环境,并具有传统人居智慧体现、文化传承、社群关系塑造、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多元价值,同时认为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应从整体观的视角出发,实现其多元价值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民居保护中,存在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弊病,大量跨省的异地施工使文物建筑丢失很多珍贵的地域特征;民居修好以后,日常性维护的缺乏也是古民居保护中的一大问题。文章分析了三个浙江的案例,指出组织当地民间匠师参与民居的保护或许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笔者实地走访调查江苏南通历史文化街区,以拍摄、绘图、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南通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该文以流传至今的明清时期南通老城区偏西部和平桥附近小巷内的典型大宅为范例,细致阐述南通传统的民居格局,并就屋脊、瓦当等装饰细节追寻当地民众的传统等级观念,以及风水思想。通过研究区域建筑风格,探讨其反映的城市文化形象,并指明保护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5年8月2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为了办好这次学术活动,2015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为我国的民居文化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出您的聪明才智,特诚挚邀请您撰写论文拨冗莅会。一、会议名称:2015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二、会议主题:1.传统民居保护与活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