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问题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关系网络中被建构生成的,体现出复杂性、关系性等特征。本研究运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阐释了“问题学生”是由于教育资本分配不均造成的,且惯习又使得“问题学生”的处境处于进一步恶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浅谈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随着离婚率的不断递增,单亲家庭已成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学生中“问题学生”数目的不断攀升,单亲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章试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就单亲家庭学生的学校教育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帮助单亲孩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问题学生”是当下教育领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现实的建构性和过程性,因而提供了研究“问题学生”的新的视野。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课堂问答、课堂朗读、目光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的社会建构过程探析,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转变对“问题学生”固有观念的独到见解:对“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本质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对“问题学生”的认识方式从类属性转向个体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小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小学“问题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影响逐步扩大,中小学生中的“问题学生”群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问题学生”该怎样进行转化这一问题,在中小学学生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但中小学“问题学生”转化对策却存在着许多差异和误区。本文对“问题学生”进行界定和成因分析,提出转化对策,以期让“问题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关注“心育”渗透 优化“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网络迷恋、独生子女的骄纵、性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等,这些都表明了,关注学生的“心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文军 《考试周刊》2010,(20):223-224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各种原因造成“问题学生”成为学校和老师心中“无法回避的痛”,违反纪律、说谎、叛逆、喜好无常成为他们的代名词,“问题学生”逐渐成为目前教育界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看待他们。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成为国内青少年教育专家热议的话题。本文从“问题学生”的成因、表现及相应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人数多、比重大、成绩差与心理行为不够健康等,其直接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生活环境欠佳,学校未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效抵御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既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薛浩 《江苏高教》2005,(3):90-92
高校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生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体制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习得性无助”是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对学生成长和高职教育效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现象的形成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都有密切的关系,如何科学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治,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教育即服务”这一理念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教育自身发展而产生的,是对教育认识的一种深化和丰富。高等教育为在校大学生服务,同时也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服务。其产品既有“教育服务”,同时也有人力资本得到增值的学生。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与其他行业服务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别:顾客(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复杂性和评价的复杂性。在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品质时,要解决经费问题,要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要形成比较全面的评价观,要形成“内部顾客链”的观念,要在服务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陈善卿 《生活教育》2012,(24):22-26
特别学生新概念,是在国内外专家学者100多年来从摩根提出的“词盲”到如今的“问题学生”的不断研究探讨的基础上,经笔者与姚文忠教授10多年来对“择差教育”、“工读教育”等研究的实践中提出来的。特别学生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牲”和“社会性”不足,而不是“学习能力的障碍”。特别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是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诸因素作了粗浅的分析,他们是在“静听”式课堂和“分数”式评价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结出的“异化”之果,乃是一种自尊人格的丑曲。  相似文献   

12.
在职业学校,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或心理不良的学生,我们称其为“问题学生”,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从小受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失当。因此,教师要从学业、心理、人格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施以传统的人文关照和道德理念教育,令其自信、自尊和自强,使“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基础教育价值观定位在“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的基础上。 新型学生观是教育生命性的具体化,强调将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独立个体,改变过去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只注意学生现有状态,评价也局限在对现有的评价上,忽视学生潜在的可能性的发现与开发的任务:把学生抽象化,假设他们从“起点”到“终点”及受教育的过程都是相同的。因此,正视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谭斌 《教育学报》2005,1(5):32-4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广泛展开,“学生的需要”这个口号被用来作为许多教育改革活动的依据甚至“旗号”。本文就此概念进行了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指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伦理性,并不能简化为其主观的“我想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时代中国教育理论对“学生需要”的建构过程和建构逻辑。最后,本文将“学生的需要”与“生活世界”、“学生的经验”等概念作了必要的区分,并简要梳理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人才,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当今时代,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等,我国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更应在坚持规范化的同时,注重“人性”,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入城市,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学生”。由于他们与祖父母、亲戚或者朋友一起生活,远离家长而疏于管教,导致任性、散漫……其教育变成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实践,拟探讨加强该群体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困扰家长、老师、学校的普遍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就“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心理感受、思想行为表现等方面作了调查与剖析,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加强与改进留守学生的管理与思想教育试着提出几条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问题学生”是目前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问题学生”的成因涉及学生生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它们常互为主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围绕着如何抓高校学生质量的问题,对一些教育观点和主张,如“掌握知识不如掌握方法”、“专业素质最有价值”、“增长学生的社会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等等,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学会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一步,而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核心。通过调查可知,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缺乏时间管理意识、方法和时间管理意志薄弱等问题。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施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成为一个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关注的重点问题。“双减”政策通过“减轻学业负担,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计划性和分配性”两方面对学生的时间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各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改革教育评价,发挥学校时间管理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家庭时间管理教育的协同作用,发挥学生时间管理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