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自己满意的作品不被编辑看好,而一些作者并不看好的作品,编辑却能发现它的独特的价值.这种现象就是作者与编辑的价值判断错位.价值判断错位不单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传播心理学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和互补式编校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13,25(2):159-160
专家审稿意见是编辑判断稿件质量的重要依据。编辑向作者转达审稿意见的方式不同,将对作者修改稿件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科技期刊审稿环节中专家审稿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编辑向作者转达审稿意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不断有编辑同人建议《编辑学报》简化作者信息的著录 ,删去属于个人隐私的性别、出生年、职称、职务等 ,有的作者在发文时坚决反对公开自己的这些信息。而编辑部为了使作者信息齐全常常要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鉴于上列作者信息对判断文章的水平没有实际价值 ,国家标准对此未有相关规范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也早已不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 ,为了保护作者的个人隐私 ,避免过多著录作者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与有关专家讨论 ,《编辑学报》决定从 2 0 0 4年第 1期起简化著录作者信息 ,只著录作者的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所在城…  相似文献   

4.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0,18(4):21-22
判断编辑活动的起源有三条标准,根据这三条标准,作者赞成编辑活动起源于春秋,并认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编辑家。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编辑的直觉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稿件做出初步判断和进一步的编辑加工,以便达到发表的要求。可以说,判断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编辑的判断主要是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政策性、平衡性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思维过程,以准确地评价稿件质量的高低。从判断的方式来看,有逻辑性判断和依靠知识、经验做出的非逻辑性判断。本文试图从科技期刊编辑这一特定的主体和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出发,剖析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的直觉判断的特点及直觉判断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黄志红 《编辑学报》2016,28(5):418-420
从编辑人员的角度论述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包括向作者虚心学习、对作者严格要求、为作者热忱服务,从而实现编辑与作者的密切合作,达到提高期刊质量、编辑与作者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编辑的演绎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编辑的演绎推理李文川,刘继宁,王有登1科技编辑与推理作者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作科技论著时,必然大量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同样,科技编辑在审读加工中也离不开推理。如何从含有大量图、表、式、符等人工语言的文章中对推理形式进行判断、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陆续出版,编辑和出版大型综合性、专业性学术全集和百科工具书,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适应这类书的编辑特点,掌握编辑规律,提高编辑水平,《百科全书稿件的编辑判断》的作者,积个人多年从事百科全书编辑之经验作了讲述。  相似文献   

9.
认稿又认人     
“认稿不认人”,确实是编辑处理来稿应有的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辑也应该力求“认稿又认人”,就是说,要熟悉作者。有些来稿,主题很不错,报道角度也新鲜,新闻要素都齐全,却很难判断其内容真实程度如何。我们就登过一些事实来自捕风捉影、情节和数字任意夸大、甚至是作者化名自吹自擂的稿件;就是因为它们写得似乎“天衣无缝”,编辑对作者不了解,满足于就稿选稿,未认真核实,被打了“马虎眼”的。  相似文献   

10.
巧用文后英文参考文献辅助审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莉  刘祥娥 《编辑学报》2012,24(2):134-135
结合编辑工作实践,讨论文后英文参考文献在审稿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可以利用文后英文参考文献判断稿件的创新性、遴选高层次审稿专家以及判断作者的科研及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1.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青年编辑的定位、青年编辑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作者、青年编辑要选择长期合作的作者、青年编辑要全身心经营好自己选定的作者等几个方面,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实例,来分析青年编辑如何迅速有效地搭建自己的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3.
报纸编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审美角度来看,将报纸编辑工作视为新闻审美与创美活动的重要方面来研究,至今还未引起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为倡导建立报纸编辑美学,促进依据美学原理进行报纸编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本文试从以下几点作一些探讨。 一、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动因 何为报纸编辑美学?笔者认为,报纸编辑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把握报纸编辑的整体活动美,以构成报纸编辑主体与客体(包括读者、作者及其他相关者)之间的审美关系和谐一致。报纸编辑美学由长期的报纸编辑实践及读者的检验应运而生,具有客观规律性。 1、报纸编辑工作本身创造了编辑美。报纸所刊内容是人类现实的反映,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真善美。从新闻实践来看,作者的审美角度是用事实的真与善来判断对象是否有采写价值。而从读者方面讲,则不仅要求真与善的信息,还希望作品生动活泼,读报时有一种和谐自然的审美愉悦。这二者统一于报纸编辑的审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活动,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期刊是向社会、向企业传播文化的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创造具有独造性的智力产品的人。作者的思想、学识和风格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价值,而编辑则根据期刊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书刊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了可以传播和保存的刊物。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传播、交流,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决定了作者的命运,所以编辑的支持和帮助对作者很重要,作者可以根据编辑所提供的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制订和修改自己的撰稿计划。另一方面,编辑...  相似文献   

15.
认稿又认人     
“认稿不认人”,确实是编辑处理来稿应有的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辑也应该力求“认稿又认人”,就是说,要熟悉作者。有些来稿,主题很不错,报道角度也新鲜,新闻要素都齐全,却很难判断其内容真实程度如何。我们就登过一些事实来自捕风捉影、情节和数字任意夸大、甚至是作者化名自吹自擂的稿件;就是因为它们写得似乎“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16.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刘扬  廖小刚 《中国编辑》2022,(7):81-84+96
作者是文本的创造者,是编辑生态系统的起点,也是编辑实践的作用对象。编辑通过强化作者意识、理解作者需求,提升专业水平、服务作者工作,提高媒介素养、改善文本质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赢得作者信任,充分调动和发挥作者在编辑实践中的作用。作者生态的良序建构和编辑活动的长效发展,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媒介功能、强化品牌效应、培育作者队伍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并根据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理论,建构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即编辑与作者的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并剖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违背的表现、原因及后果,从编辑和作者两方面分别阐述了促进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履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宋媛 《现代出版》2008,(6):55-59
学术编辑与作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交流,是做好学术编辑工作的非常关键的一步。较高的个人学术水平是学术编辑与作者交流的基础,这需要编辑与作者在导向上取得共识,并在相关学术领域获得话语权;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学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必备素质,在交流中编辑要诚恳相待、不卑不亢:积极沟通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现实途径,这种沟通工作贯穿在从约稿到定稿以至刊发后反馈的整个编辑流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