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常谈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许多学问是集腋成裘的。一块块砖砌起来可以砌一个大房子。中国的传统方法要大家都守规矩,按部就班地使很多学生达成造一个大房子的地步。假如他们当初不受这种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不是拿所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显然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掌握知识的钥匙,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下面着重谈谈指导学生归纳段意的几种方式。渗透...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梁启超曾精辟论述:“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善于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他的这一教学观点是可贵的,就划分段落的教学来说也是完全适用的。文章无不是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安排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作者作文,不管自觉不自觉,写不写提纲,总有个先后次第。”而给文章分段,无非要辨明这个先后次第。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是不难将文章的段落作出确当划分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增长如同爆炸,知识物比过程缩短,知识废旧速度加快,人们已不再可能在学校一劳永逸地掌握知识,受用终生。因此,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其教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不是拿所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赞可夫语),教学生学会学习,不光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5.
勤娘懒闺女     
《魏书生的“懒”》一文发表《山东教育》后 ,桓台县田庄二中分校师生 ,以“勤娘懒闺女”为教研课题 ,进行了大讨论、大争辩。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说“头脑不是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善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梁启超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 ,最要紧的是拿怎得着结果方法教人。”世界通才学者奥本海默说得好“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教会了学习方法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具备了自学能力 ,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离开学校以后 ,也能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 ,才能不断地…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训练环节,特别是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更为重要。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论中指出:"不是拿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1]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教会儿童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2]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生在阅读中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更需要自我坚持不懈的摸索。  相似文献   

7.
所谓素质教育进课堂,其实就是说教育者在课堂上应按明确的目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天赋,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技能。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中,我逐步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处理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关系。教与学梁启超先生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语文教学很容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10)
本期策划教师,既是一个称呼,也是一种职业。何谓教师?教者,意即将自己所知、所有传授、教给学生;师者,人之表率与楷模。那教,该教人什么?教人学会思考,教人探求知识,教人解决问题,教师就应该是这几方面综合体现的表率与楷模。如此看来,身为教师,自身必须会思考,要有思考的内容与目标,应当让自己的教学穿行于思考之间。因为只有教师自身能、自身有,才可教给、传授,如果自身都不能,自己都没有,拿什么传,又拿什么来教?传与授,就变得令人怀疑。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也就有了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尴尬。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德国作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持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近代大学者梁启超也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在当今中国教坛上,继承和发展叶圣陶这一光辉思想并成功地实践了的,当数魏书生。笔者发现,在魏书生那里,教师“不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1995年冬天,我们在盘锦实验中学考察、学习,一个星期,魏书生没讲过一节课,全部由学生自学。对此,他这样解释:“过去还讲点儿课,现在连讲也不…  相似文献   

10.
教育格言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惟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这说明后进生是教师没有尽到责任的结果,只要教师直面现实,用心教育,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九个语段,按各自的要求答题:(一)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相似文献   

13.
程方 《儿童音乐》2011,(2):46-47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还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用简单直白的一个"变"字,提出了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陶行知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教育若能陶冶人格而推动社会生长,便算尽了能事,此外实在别无捷径。——民国时期教育家林砺儒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想在专业成长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必须要有强烈的成长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成长的动机和兴趣。没有成长意识,教师的成长免谈。一个教师是不是有成长意识,可以看他有没有做到"四自":自愿、自觉、自律、自立。成长意识从哪里来?来自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改变人。陶行知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或不教人变不是教  相似文献   

16.
郑家林  郑立平 《学子》2012,(7):20-21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使教人变死。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这振聋发聩的语句,就是陶老论述师范生角色转换的一篇文章的开篇语。语言诙谐幽默,而寓意明了直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深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教育的至理名言。犀利的论辩、精辟的分析,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变化的点点滴滴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善于变,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育在于让你所教育的对象有所变,变好、变坏都是教育。我们要在每一天里感受着教育给你所教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与美育     
德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和如何处世为人的基本教育。斯大林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样塑造青少年崇高美丽的灵魂,使它们具有无产阶级的立场、世界观,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恋爱观、审美观等等,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责任,学校尤其有责。教书和教人,是各个学科教师的共同任务。这似乎有点老生常谈了,其实不然。就拿语文教师来说,一些人往往忘记了教人,忘记了“传道”,只顾“受业、解惑”,这就使人有“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喟。所谓“传道”,当然不是空讲政治道理,将语文课变为  相似文献   

19.
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在反民主的时代或是民主不够的时代,民主教育的任务是教人争取民主;到了政治走上民主之路,民主教育的任务是配合整个国家之创造计划,教人依着民主的原则,发挥各人及集体的创造力,以为全民造幸福。  相似文献   

20.
李忠 《生活教育》2011,(3):32-33
教育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因此,教育是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人类实践活动。正是在不同价值取向及其支配下的教育目的的设定、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选择等,出现不同性质、作用和类型的教育。陶行知对此有清晰认识:“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