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解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师生对文本言语和意蕴能否作出深度的体验及挖掘,可以说是文学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中学语文课上的文学阅读相对于一般人的文学欣赏而言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规定。该文针对当前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文本解读方面的问题,指出教师只有在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下,立足人文立场,用全新的解读理念,多维的解读视角,开拓的解读视野,灵活的解读方法重新审视体味我们的语文教材,才能让我们的文学课堂同时体现出“文学”和“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2.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从史书记载到戏剧、电影,“赵氏孤儿”故事在不同时代的传播过程中,作家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作为文学接受者,对文学作品的准确解读是读者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本方式,也是读者正确了解文学发展和掌握时代发展规律的基本原则.因而应结合不同的文体特征和时代特征,在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下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准确地解读文学作品是实施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解读是文学作品解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学形象及其典范形态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与人类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相对应,因而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学形象时,必须引导他们识别、把握形象的类型归属和审美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文学解读,希望通过艺术分析为文学文本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终极结论,但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今天的文学解读,则希望通过创造性的解读,找寻他人所没有发现过的文学意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文学解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文学模糊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句法模糊等方面.对文学翻译应把握原作的意义,适当保留模糊性,以让读者去创造,发现原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8.
吴云 《安康学院学报》2014,26(6):115-119
为使学生切实提高文学修养、掌握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必要进行层级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以文学作品解读为主、文学史为辅,新发表文学作品解读与经典作品解读相结合的二元板块式教学内容;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讲、演、评为主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以阅读、文献整理、课件制作、讲评、小论文等为主的多元作业模式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全程立体式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之间在解读目的、解读方法、解读风险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二者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语文教学的尺度又决定了文学解读向教学解读的转化要从"教什么"和"教给谁"两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课文解读作为一种"教学事件",是解读者带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寻找意义的过程。文学课文解读的合理性必须从解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中确立,主要体现在目的论、内容观和解读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文学课文解读的目的应该"向内转"——转向解读活动和解读者自身;意义应是文学课文解读的中心内容;合理的文学课文解读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文学解读现状不容乐观,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效应和价值功能在解读中不能充分展现.归纳起来,文学解读中大致存在五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2.
立足当下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通过王国维提出的"出入说",以期待解决文学经典解读时存在的忽视文本、肢解文本、脱离文本等错误倾向。王国维的"出入说"原本是针对创作者所提出的,但它对鉴赏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图找到"出入说"与文学经典解读的关联,让读者掌握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提高读者阅读文学的兴趣和鉴赏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隐喻在语文教育中具有的多重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文学解读中,由于文学文本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使得隐喻式的解读成为一种独特的方法.这对深入挖掘文学文本的内在意蕴和文化价值大有裨益.同时,隐喻可以拓展到教育行为之中,为我们提供新的理解教育的视角.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隐喻能力,复兴隐喻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乔纳森.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就如语言能力一样是文学解读中的一种"语法规则",它形成于读者对文学文本类似的反应,读者通过对文学阅读程式的理解和把握而形成"文学能力",由此可以帮助读者游刃有余地解读各种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5.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围绕着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上曾出现了三种有影响的解读理论和解读实践:以作者的创作为理解作品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以文本自身的语言为理解文学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以读者的阅读、反应、创造性理解为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根源的读者中心论。接受美学正是在三种理论的碰…  相似文献   

16.
《嘉莉妹妹》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作品,而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最近时兴的重要文学批评方法.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嘉莉妹妹》重新解读,就同一文学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伦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儿童文学研究的蓬勃发展,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学作品质高量多。而要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效应和价值功能,必须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解读文学作品,教师要善于引导。要熟知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把握少年儿童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认知发展规律,紧紧抓住文学的语言、情感和形象这三个基本要素,进一步的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少年儿童在文学解读中增长知识,扩展视野,丰富人生体验,对文学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的把握,最终给予审美的观照。  相似文献   

18.
文学象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象征自人类创作神话之时就已诞生,但因文学象征的超越性、不确定性和抽象性,要全面把握文学象征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对文学象征的概念、特点和解读原则做出了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小说文本解读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其一,学生的浅解读;其二,教师引导造成误读.浅解读与误读现象的普遍存在困扰着小说解读教学,暴露出文本解读作为教学形态的严重缺陷,探索文学文本解读教学的方法已是十分迫切的课题.为此,本文提出语境解读作为小说教学的一种方法,尝试破解这种困局.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精神被逐渐冷落.从基本创作原则而言,现实主义精神所包含的理性的社会人生态度、热情的人文关怀应是文学的一般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解读,呼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