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各行各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一些地方党报副刊也不幸滑入利益的深潭,于是“休闲”掩护下的文化轻浮、“大众”口号下的文化轻薄、“娱乐”旗帜下的文化轻佻纷至沓来,向以权威性著称的地方党报副刊正面临着虚幻的繁荣。笔者以为,重视党报副刊不能承受之轻这一严峻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张长星 《传媒》2002,(10):31-31,33
坚持党报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们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报纸的“正”报上,认为这块发的是“硬新闻”,是体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喉舌”的主阵地。这是自然的。但是,与此同时,决不能忽视了作为除了新闻、评论之外的报纸第三大块,即有着固定板块的“副刊”的宣传作用。“副刊”虽然刊登的多是一些“软新闻”,但在担负党报宣传任务中绝对不是“配角”和“附属”之刊。相反,由于副刊内容、形式上的生动活泼,贴近性、可读性强等特点,弥补了“硬新闻”在宣传中很可  相似文献   

3.
元平英 《新闻三昧》2004,(10):40-41
在报纸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报逐步走向市场,全社会对报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报副刊编辑如何经营自己的版面,就成了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对报纸的印象中,副刊似乎总是处在报纸尾巴的位置。无论文化类、生活类还是文学类的副刊,似乎总是可有可无。的确,在报社版面紧张,比如有重大选题或者广告时,首先被冲掉的就是副刊。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使副刊不再成为“正刊”的附庸,让副刊不“副”呢?在长期经营副刊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特别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新闻和信息的吸纳,纯文学性的副刊愈加受到冷淡,有成为鸡肋之虞。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副刊必须放下身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街上随便买一份报纸,往往翻不了几页,就会从中掉出两三张纸片,大都是些产品推广、商家直销类的内容。我习惯称这种宣传夹页为附看,即附加的,可有可无的。前些时间,我与朋友闲聊,谈及当下报纸副刊的逐步缩水,不禁扼腕。朋友顺手拿起厚厚一沓报纸,扬着反问我:副刊哪  相似文献   

7.
陆应铸 《新闻通讯》2011,(10):58-59
副刊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报纸靠新闻“打天下”,靠副刊“守天下”。报纸新闻做得好,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可以抢得更多的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副刊做得好则可以留住更多的读者,巩固既有市场。实践证明,副刊不“副”,在新的办报条件下,副刊的内容、题材不断地丰富、延展,副刊的构架、形式也在不断地重组、刷新,许多得到市场认可的晚报、都市报,副刊版面富有创意.稿源充裕,名家荟萃,夺人眼球。种种迹象表明,报纸副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试以包括《盐城晚报》在内的晚报、都市报为例,谈谈副刊文学性延展与旨趣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主张“大副刊”的前提下认为: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其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广告、资讯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科学、艺术及其它相关文化、知识、资讯(或传播“大文化”)的一切报纸作品、形式及其版面语言。  相似文献   

9.
对生活在快节奏社会的人来说,报纸副刊无疑是人们心灵栖息的后花园。文艺副刊就是以文会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人们的心态,形象有趣,使广大读者在不知不觉的精神享受中,起到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汉字就是我们编辑的食材,如何将这些食材烹制,拼盘出一个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奉献给读者?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副刊编辑,必须具备高超...  相似文献   

10.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这是每个办报人都知道的道理。作为能把读者的心留下来的副刊,要将其办好,对一张报纸来说是太重要了。笔者是从1996年走上副刊编辑岗位的,10多年来,如何办好副刊,如何让自己经手的副刊更有特色,一  相似文献   

12.
当代企业报的副刊主要担负着社会文明道德的张扬、企业文化艺术的繁荣、职工审美情趣提高的职责、具有美的启发、情操的培养、知识的传播、情绪的愉悦等多种功能。它对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帮助千家万户提高休闲生活的品位有着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办好企业报的副刊呢?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新闻窗》2006,(5):87-88
新闻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历来是报纸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副刊文化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以往那种纯文学的老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读者的需要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他们不仅需要获得外在的感官审美愉悦,还对报纸副刊多了一种“获益”心态,他们期待从副刊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获取更多的趣味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文学作品就已占据了报纸副刊的主要版面。翻阅那时的报纸,我们会看到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巴金、朱自清、徐志摩等文坛大家的许多作品,都是发表在报纸副刊版面上的。如鲁迅的《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名篇,均是先在报纸副刊上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才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15.
王霞 《传媒观察》2011,(4):27-28
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一起,并称现代报纸的四大要件。近年来,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报业奋起迎战,在新闻、评论、广告上均有出新出彩之举。相形之下,副刊板块的改造相对滞后,偏文学性、文艺性的传统副刊日渐"式微",在报纸的资源整合中,常常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边勋 《新闻爱好者》2005,(10):35-35
“河之洲”是《大河报》化副刊,从开办之时,就以准确的化定位、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诠释思想,抒发情感,正如评论家孙荪先生所言,“这里是安静的,无论是叙事、抒情、说理.都是一种经过沉淀和整理的.秩序井然的、有条有理的世界,她并没有离开红尘,好像是红尘万丈中的散落物或经过精心挑选的标本”。一个版面的生命力,在于她一以贯之的灵魂和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田朝晖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副刊文摘部主任嘉宾陈凯星新华每日电讯副总编辑肖春飞新华社上海分社副总编辑杜涌涛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颜晓华时尚最体育总编辑李劳搜狐文化·搜狐艺术主编田朝晖:如何评价一份文化副刊的影响力?看引导舆论能力?发行量?口碑和可读性?权威性?记者知名度?网络转载?还是其它?有没有明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高雅的文化品位、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副刊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张报纸,特别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状态下的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文化品位如何坚守,它的功能如何再定位,它的表现方式如何创新与发展等,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包括军队报纸在内的传统纸媒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对军队报纸副刊形成较大冲击。要突出"重围",就必须能"攻"善"守"。  相似文献   

20.
正"苟日新,日日新。"新闻事业是创新的事业,其生命力就在于"新"。故此,在全球一体化、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纸媒副刊更需常办常新。副刊编辑应该向"点子"要题目,要办法,要质量,要水平,要特色。其实,"点子"策划在新闻工作中比比皆是,只要稍微留心,你就会发现有报纸或展示创新版面,或设立新栏目,或开展征文活动,其中,无不体现着编采人员自觉而有意识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