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娟 《课外阅读》2011,(10):155-155
假期又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已经有了二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我对这部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感悟。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里,用大量的实例阐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可以指导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热爱付出、对学生的关注爱护、对教育教学的钻研思索、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阐述总结,就像细雨一样滋润着我,启迪了我的教育教学智慧,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坚定了我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信念。它不断地启发引导我思考、实践、反思,再思考、再实践、再反思……苏霍姆林斯基伴着我成长,他给了我全新的教育理念,给了我直面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育教学智慧和机智……他是我的导师,感谢他为我导航!  相似文献   

2.
正我不曾想到,在我挚爱的教育事业中,干了半个世纪之多!这是缘于我国改革开放,兴办民办学校,延长了我的教育生涯,给我带来人生机遇。是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给了我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机会。在我酷爱的教师职业中,咬定机遇不放松,在教育这块小天地里,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充分施展我的人生价值,创造教师生命的新纪录。是祖国伟大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给我的人生添了彩。我不曾想到,不停步地在教育苗圃里  相似文献   

3.
<正>从教10年来,经历了对教育科研的一无所知,对教育职业生涯的茫然无措;是教育科研,坚定了我对教育职业生涯的执着,改变着我的教育模式,成熟着我的教育意识形态,规划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未来,能让我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职业蜕变的,我相信就只有教育科研。下面,具体说说教育科研是如何让我改变,让我成长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专家说:理念改变思想,思想影响行为。学习给我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以往传统教学的教育思想,促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调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新的教育思想也必将影响我今后的教学行为,使我在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微言教育     
贺华义 《学子》2013,(9):87-88
继我的个人教育博客、教育论坛之后,我在腾讯又开始了"教育微博"——每天播发,主要话题仍是"教育",自由且责任,理性亦感性。微言教育,渐渐成了我教育生活中很重要、很有意思的组成。平日里,工作繁忙,难有很集中时间。于是,我选择了可以随时关注、随时传播、随时播发的微博。这样,让头脑保鲜,让我每天都对教育充满着热情和敏感;及时地记下一些教育灵感;结识一批新的有教育梦想、教育情怀的人,打开了另一  相似文献   

6.
常规教育之外存在"非常规的教育",美丽班级的建设启迪了我的教育情怀观,教材主题的整合启迪了我的课程统整观,少年出书的成功启迪了我的学生功课观,教育角色的换整启迪了我的资源整合观,"另类故事"促使我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是我很喜欢的期刊,也是和我很有缘分的朋友。与《教育文汇》相识相交以来,我读了《教育文汇》的大量优秀文章,受益匪浅。我也先后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6篇文章,还被邀请参加了5次《教育文汇》笔会。  相似文献   

8.
我是在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的,转眼已经走过了22载。回顾22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是《黑龙江教育》教会我怎样教育学生,怎样设计一节课,怎样有效地运用教育方法和策略,使我很快走出了教育蒙昧期。当我在工作中不断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感到失望彷徨时,又是《黑龙江教育》帮我度过了教育的危机阶段。《黑龙江教育》宣传着名优教师最真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汇集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黑龙江教育》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我徜徉于《黑龙江教育》,快乐地吮吸着其中的甘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终于有一天,我也可以拿起笔为《黑龙江教育》撰稿,写下我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终于有一天,我也可以在《黑龙江教育》上谈出我对教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做老师还是当校长,我这辈子跟科学教育分不开了。科学教育改变了我的视野,科学教育带给我快乐,科学教育带给我成就。”这是他——湖北省宜昌市西坝小学科学教师杨凌云经常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爱是教育的基础、核心;我也深知,教育应该有足够的宽容。我从教十几年来,虽然报定教育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和宽容。  相似文献   

11.
微言教育     
贺华义 《学子》2013,(8):87-88
继我的个人教育博客、教育论坛之后,我在腾讯又开始了"教育微博"——每天播发,主要话题仍是"教育",自由且责任,理性亦感性。微言教育,渐渐成了我教育生活中很重要、很有意思的组成。平日里,工作繁忙,难有很集中时间。于是,我选择了可以随时关注、随时传播、随时播发的微博。这样,让头脑保鲜,让我每天都对教育充满着热情和敏感;及时地记下一些教育灵感;结识一批新的有教育梦想、教育情怀的人,打开了另一  相似文献   

12.
王明华 《宁夏教育》2010,(10):24-24
时光荏苒,《宁夏教育》走过了30年办刊历程,这正好与我的教育生涯同龄。抚今追昔,感慨万千。30年前《宁夏教育》创刊时,我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30年来,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宁夏教育》一直是我每期必看、每月一见的教育刊物,是我忠实的伙伴,也是我成长的引路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肖培东 《师道》2014,(1):27-27
请别奢望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那不是教育.至少不是我要的教育。下课了,改完作业了,备好课了.走出校园,我就该走向教育工作时间以外的我。我很认真地工作.很讲效率地教书,就是为了我能赢得更多的属于我自己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39年5月生于兴凯湖畔的密山市。解放后,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我上了小学,读完了中学,后又获得了大学数学本科学历。1958年我当上了人民教师,197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我任密山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职务,至今已有22个年头了。这段经历占了我教育生涯的一半。我热爱教育事业,更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我立志终生从事这一事业。为此,我在近15年中先后辞谢了八次重要的升迁机会。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为搞好教育行政管理,我在各级党政领导、全市人民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下,努力钻研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刘波 《教师博览》2010,(12):38-39
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在2007年以前,我主要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心理专业类的刊物。从2007年开始,我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从2008年开始,我阅读教育类的著作。可见,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学科专业类刊物、综合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这样的三部曲。当然,后面的阅读是包括前面的,如我在阅读教育著作的同时,还阅读着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类刊物。在我的专业阅读上,有一本书,点亮了我阅读路上的心灯,让我进入了专业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就是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相似文献   

16.
李镇两 《教师博览》2013,(11):I0010-I0011
<正>我第一次见到这本杂志是在2000年秋天,那时我刚到苏州大学读博士。在导师朱永新的办公室,我看到这本外观朴素的教育文摘类杂志。随便翻了翻,便感到了它独特的风格——一篇篇文章短小精悍却观点鲜明,文风朴实而又视野开阔;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前瞻,又有紧贴大地的校园气息。《教师博览》很快吸引了我。后来,该刊编辑部薛农基老师向我约稿,我便寄去了一篇刚刚写好的《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发表在《教师博览》2001年第3期。我在文中把自己十八年的教育经历分为三个阶段: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教育理想主义。这是我第一  相似文献   

17.
陈邦元 《教育文汇》2011,(12):21-22
我当过十多年高中政治教师,担任过一所中学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三年前,我离开教育岗位履新,成了教育的"局外人"。人虽离开了教育,但我仍时时关注教育,思考教育,时常从"旁观者"角度认识教育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詹娜 《大学生》2013,(22):56-57
正如果你问我愿意在哪个领域干上一辈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教育。自打我上幼儿园那会儿,我就立下了要当老师的志向。2011年1月,我来到美国佛蒙特州读小学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本科。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极具创意的教学方法、即将引领教育变革的教育科技以及更符合人性和认知规律的教育理念。在这里,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我在美国学校实习时发生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19.
詹娜 《教师博览》2014,(3):37-38
<正>如果你问我愿意在哪个领域干上一辈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教育。自打我上幼儿园那会儿,我就立下了要当老师的志向。2011年1月,我来到美国佛蒙特州读小学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本科。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极具创意的教学方法、即将引领教育变革的教育科技以及更符合人性和认知规律的教育理念。在这里,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我在美国学校实习时发生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研究与评论》正式创刊了。作为出版社的老朋友,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教育实践的探索者,我对她充满着期待。这种期待,缘于我对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团队的了解与信任。我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和第一本代表作也都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主编的《海外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更是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他们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强烈的教育研究情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于教育理论的热情与专注,让我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