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兴海 《武当》2012,(4):25-26
武当顾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顾殿一道长传至河北邯郸,至今已流传了三百多年。期间,该拳未作一丝一毫的改动和删减,完全保留了其初创时的风貌。如能揭示出该拳初创时在套路编排、拳式命名、动作招式等方面所遵循的规律,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顾式太极拳,也就能更好的继承和传播顾式太极拳。笔者师从顾式太极拳第九代掌门人刘登信先生习练顾式太极拳多年,在师傅指导下,试着对顾式太极拳的拳式名称、拳式动作及拳式衔接、套路编排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以期对广大顾式太极拳习练者有些许的启迪和帮助,更好地促进顾式太极拳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马杰 《武当》2014,(5):10-12
武当内功太极拳,系武当玄门丹派道家修炼摄卫大法中的“内功太极”动功,是武当气功太极拳的高层次上乘摄生方术。它根据《易经》太极阴阳的精髓,天人合一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谭大江 《武当》2005,(10):55-55
我与宋蕴华先生交往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我们由赵堡太极拳而结缘,又因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学术研讨爱好而投缘。因我年长两岁,他每称我必“大哥”长“大哥”短,我称他则直呼“蕴华”,无形中结成了兄弟之情缘。然而我认为,人与人之间虽然往往因机而结缘,但根本上却是有缘方能生机的。就如现在我撰写这篇拙文,不同样也是因缘生机么?  相似文献   

4.
翁心诚 《精武》2009,(6):58-59
一、小引 近来重读司马平先生提供的《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精武》2007年第12期第8至9页),觉其所论均为太极拳术正理,朴实真切且精当。文中说:“宇宙之原动力在太极,人生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腹为人全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文中谈了三种“非太极”。1.“一动而不全身皆动者,非太极也”;2.“一动作即见剑拔弩张之形者,非太极也”;  相似文献   

5.
探讨<周易>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追溯太极拳理论和实践方法形成的哲学基础,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及其文化内涵.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为气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以及太极拳地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物物有一太极"的宇宙本体论是太极拳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为太极拳提供了构建方式;"天人合一"思想为太极拳的思维方式提供了范型.此外,太极拳还蕴涵着<周易>"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五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太极拳理论与<周易>的渊源和联系,旨在进一步梳理和挖掘太极拳理论所蕴含的传统哲学基础和传统文化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太极拳理论,从而指导太极拳练习实践,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民族文化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子》作为一部研究“道”的哲学著作,对作为体育学这门具体科学内容之一的太极拳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老子》所阐述的“道”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及功理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太极拳正是历代武术家主动使武术运动符合“道”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门拳术。由于这种关系,人们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沈晓东 《武当》2008,(7):52-53
农历二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喜闻林泉宝恩师的大作《武当赵堡侯氏太极拳与行功心悟》一书,终由台湾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出版,不禁喜上眉梢。第一次看到这部巨著时,让人眼前一亮。该书装帧十分精美,富有内涵的棕色封面,凹凸有致的书名及人物肖像,再加上气度不凡的国际流行大16开版本,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诚如林老师的拳架,厚重大气却处处温润圆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