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日本与我国同为亚洲国家,体育为外来文化,且在20世纪60年代举办东京奥运会时的国情,与当前我国国情有诸多相似之处,主办奥运会前后两国的体育发展也面临着相类似的环境和课题。因此,日本体育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比,提出了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与我国同为亚洲国家,体育为外来文化,且在20世纪60年代举办东京奥运会时的国情,与当前我国国情有诸多相似之处,主办奥运会前后两国的体育发展也面临着相类似的环境和课题。因此,日本体育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比,提出了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东亚体育强国中国、日本、韩国参与夏季奥运会为切入点,简述了20世纪以来东亚夏季奥运会的发展历程,日本是东亚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引领东亚奥运会;20世纪80年代日本逐渐衰落,韩国和中国共同位居世界体育板块的第二军团;90年代至今中国逐步成为东亚体育排头兵,2000年后中国在金牌和奖牌总数上已经远超过日本和韩国,引领着东亚夏季奥运会的格局不断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政治环境稳定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东亚奥运会发展的环境,揭示了东亚各国国力的增强对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为促进东亚夏季奥运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 建设现代化的体育设施 “建设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就是要使我国的体育设施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组织大型国际比赛,特别是亚运会和奥运会的能力。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公共体育馆(包括游泳池和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已达6000多  相似文献   

5.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普通高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的政治形象、经济效益、文教发展和科技进步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影响是全方位的。同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给对首都普通高校体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奥林匹克思想、理论和知识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2008年奥运会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校体育设施以及高校中的全民健身几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在高校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牛同舟  张博 《体育世界》2008,(4):100-102
体育设施是制约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重要因素。研究体育设施的运营管理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大部分体育设施集中在学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校体育设施、场馆的比较研究,找出我国的学校体育设施在建设规划、过程、后期管理等方面与其他一些国家的体育设施设备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设施建设与布局状况。主要结论: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发展状况;“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体育设施的布局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体育设施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大型赛会体育设施呈现多地组团式的布局;体育设施布局模式与体育设施配置类别匹配;《暂行规定》的出台使体育设施布局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建议:进一步完善用来指导体育设施布局的国家规范等。  相似文献   

8.
提起体育设施和建筑,尤其是奥运会、亚运会的设施,人们无不随之想到那庞大的财政开支。从目前国际上主办奥运会的城市,建筑设施的耗资情况看,这对于主办国是一项重大的支出,1972年幕尼黑奥运会耗资6.6亿美元,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5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竟达90亿美元之巨,1984年洛杉矶奥远会因利用了已有场馆和大学体育设施,相对投资较少,1988年汉城奥运会花费了30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预算是31亿美元。尽管商人尤伯罗斯首创了奥运会盈利的纪录,汉城奥运会再次证明了现代奥运会的经济新形象,蒙特利尔奥运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全面考察战后日本的体育方针及体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体育方针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发展体育适宜采取的方针进行了探讨。东京奥运会后的日本体育发展表明,对于体育是外来文化的国家,奥运会后发展体育应当兼顾“普及”和“提高”,不可厚此薄彼。综观今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北京奥运会后适宜采取“普及为重点,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发展体育。  相似文献   

10.
1.日本发展大众体育的理论与实践(1)重视完善大众体育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国民生活方式和意识的变化,日本逐步将发展体育的重心转移到大众体育上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逐步将完善大众体育环境的重心由公共体育设施转移到培育体育活动组织,即  相似文献   

11.
配套制度改革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科技、文化领域事业单位配套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并就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中央统一组织部署,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出台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规范配套制度改革实践、制定专项政策予以支持等推进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场馆在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上海市部分市属体育场馆进行调研分析,阐述了体育场馆基本概况以及对体育产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指出体育场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征,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对鄂东地区即黄冈、黄石、鄂州3个县市城乡体育场地的场地情况、安全措施、投资金额、场地设施管理等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鄂东地区城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和以学校为主的体育场地利用开展情况。调查与研究显示:鄂东地区的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与我国现阶段分布一样都是主要分布在以教育系统为主的单位;乡村体育场地总面积大于城镇场地总面积;城镇场地数量略大于乡村场地数量;政府对城镇的体育场地投资是乡村的4倍有余。对此提出了建议:1)紧跟国家政策与方针;2)加大对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3)加大健身宣传力度,科学指导群众健身。  相似文献   

14.
对新兴体育项目定义并明确其包括的体育场地名称的基础上,描述吉林省新兴体育场地的状况,分析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及新兴项目体育场地本身构成间的异同,发现新兴项目体育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兴项目体育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吉林省的体育场地建设合理布局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存在诸如女大学生习惯被动参与、场地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课外体育行为的引导与组织,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氛围,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畲族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15所畲族学校体育现状进行的调查,和对学校的师资结构、体育教学现状、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的分析,了解其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为有关部门深化福建省少数民族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以丰富和发展我国学校民间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的历史分为竞训初起、专门发展、转入低潮、重振与停滞、恢复发展、步入艰难几个阶段,竞技体校在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发挥了独特和积极的作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培养优秀运动员和高水平教练员是高等体育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体育院校具有人才优势、基础条件优势和培养体系优势。调整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是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对近年来有关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文献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共享后对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的促进.其次.对有关国内外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情况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原因以及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指出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的理论研究、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现状研究、制约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研究等五类研究是今后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泉州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泉州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体育用地严重不足,种类单一;大部分住宅小区体育设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且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员配置少;体育场地设施以无偿开放为主,开放程度和时间都较好,利用率也较高,但对其的检查和维护频率都较低;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与简陋是影响着城市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在落实国家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体现上海特色,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体育管理、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体育的规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单一,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度不够或者开放的成本偏高,非体育教师缺乏运动的兴趣与基本技能,家长对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状况不关心,轻视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