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上几讲我已向同学们介绍了速读时注视文字的四种方法:“意群注视法,垂直注视法、斜线注视法、波浪注视法”,接下来要讲第五种方法——面式注视法。 面式注视法就是用一个视点看一面文字的注视方法,它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速读法。掌握了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猜读?猜读就是根据上下文猜测文章内容和文字的一种阅读方法。这是一种逻辑推理和语感训练。掌握猜读技巧能提高理解力和判断力。具备了猜读能力,在阅读文章时,视线不必掠过每一个字,可跳着读,跑过几个词或几个句子,甚至可跳过1/5的文字,这样阅读速度就加快了。我们在用意群注视法、垂直  相似文献   

3.
严华 《高中生》2009,(2):44-45
2008年高考历史题显示出重视考查考生材料阅读能力的趋势,考生对此应引起重视。 文字类型 读文字型材料时可采用分层法:看材料主要讲了几层意思,划出中心语句或关键性词句,概括史料的主要意思。阅读时尤其要注意一些特殊符号(如“………”“、”等)和一些特殊词语(如“因为”“然而”“所以”等)。  相似文献   

4.
春天的一个早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给学生讲写作知识,突然,我隐约听见有“嗡嗡”声从我头顶盘旋而过,可我被52双眼睛严密地注视着,看也没敢看一眼地继续着我的讲课,尽管如此,坐在前排的一个学生还是早已抬起了头,搜寻着目标。这时,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儿生气,想借此“惩罚”他一下,从而达到警示全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受骗     
李乔 《学习之友》2008,(12):41-41
上中学时听老师讲修辞学课,记住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曾国藩问幕僚:“你们看李鸿章怎么样?”一位师爷说:“人不能欺。”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看图,揭示教学目标.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基础训练6中的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屏幕显示软件封面),看谁最能干,能做到“仔细看,合理想,生动讲”(鼠标点“学法”按钮,屏幕显示:仔细看,合理想,生动讲.鼠标点击文字,可闪烁),编出完整的故事来.  相似文献   

7.
“视点”本来是绘画术语,说的是画家视线的出发点。借用在文学上,则指的是叙事文学中作家叙述故事的角度,也称叙述角或叙事角,即看作家以什么身份充当故事叙述人,从什么角度叙述故事。换句话说,也就是看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视点和叙述人称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一个问题,它有比叙述人称更深一层的意义和作用。创作中一定视点的选择关系着作家总体的艺术构思。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常常会有不向的看法和感受,选择什么人进行叙述,自然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基调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叙事文学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视点问题并非为小说所独有,它乃是一切叙事文学带普遍性的一个写作问题。 一般可将视点分为内视点和外视点。外视点指作者以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从旁叙述,作  相似文献   

8.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一种辅助工具。作为一个双音节合成词,从字义上讲,“文”与“字”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见《新华字典》),这也是如今人们提到“文字”时,未将二者加以区别的主要原因。其实,古时“文”与“字”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高考历史题显示出重视考查考生材料阅读能力的趋势,考生对此应引起重视。文字类型读文字型材料时可采用分层法:看材料主要讲了几层意思,划出中心语句或关键性词句,概括史料的主要意思。阅读时尤其要注意一些  相似文献   

10.
“留白”法亦称“不讲”法,或“布白”艺术。“留白”就是留出空白。教学中的“留白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不讲”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立“看、思、做”的更多机会。一、“留白不讲”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物理难题,老师在黑板上讲了,但考试时,还总有许多学生做错。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发现以“改错法”教学,效率最高。能以最少的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学懂,并牢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如图所示,斜面上物体,受与斜面成α角的牵引力F作用,求加速度”一题时,将摩擦力故意写成“f=μmg”。到此暂停,老师不语,等待学生检查改正。成绩好的学生看出来了,说应为:“f  相似文献   

12.
“讲中外之故”注释辨正唐遇春“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受法。”(梁启超《谭嗣同》)“讲中外之故”,中学课本注:“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先看“讲”。《说文》:“讲,和解也。”王筠注:“顾春秋时书,但有讲学义;战国时书,始...  相似文献   

13.
“上”:视点和对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中的“上”,表面简单的只有三划,就一个音节,只是一个汉字。但这种看似简单的现象其实有着很复杂的一面,它既是一个字,又是一个语素,还是一个词;从词的角度看,“上”是名词,是动词,也是趋向动词;从语义上看,“上”常常与“下”相对,但其中体现出一种对称而又不对称的关系,这是因为“视点”不同。“视点”受到物理世界、语言世界、化世界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出示:“他(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师: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生: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师:嗯!同学们看看,前面说“小心”后面又说“大胆”,这不是矛盾吗?想想这儿的“注视”可以换成“看”吗?生:我认为不矛盾!艄公观察、掌握水势,思考对付的方法,从而胸有成竹、破浪前行。他胆大心细,面对风浪是那样沉着。很明显,“注视”绝对不能换成“看”,注视是集中精力地看,要比看写得具体生动。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那大家再想想,这儿的“水势”能换成“水面”吗?  相似文献   

15.
“读”字最简单不过了,词典解释它也只有三个义项。一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一是“阅读,看文章”,一是“上学”,这些大约是谁都懂得的。“读”字在实际使用时,还有另外,一些含义。常见人们使用“读画”“读图”“读表”这样的词语,这些“读”是“看”的意思。看图表、品赏画作,虽然不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也不是“阅读文章”,但也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示众》借鉴了电影艺术手法,而其中主观视点不断变化的“反打”最为瞩目。这些多视点“反打镜头”的巧妙组接,不仅经济、有效地确立了多组“看”与“被看”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且使这个场景具有了丰厚的美学象征意蕴,体现了鲁迅的艺术观和他对个体生命的悲剧性体验。《示众》里多视点“反打镜头”构成的关系与组合,共同成就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美学空间,可以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春晓》中有一个“闻”字,一位老师是这样讲的:“耳朵在门里听门外的声音,所以,这个字外边是个门,里面是个耳。”在评议时,一些老师对此提出批评,理由是:“闻是一个形声字,从耳,门声,属内形外声,这位老师用会意法讲解了这个字,违背了“六书”原则。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源于图画,前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六书”——指事、象形、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我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探索出讲、看、听、议、做”五字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就是讲出一个道理,明确一个观点。小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识,是通过对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理解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应从小道理讲起,并坚持“一课一得”。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每一课的主题思想,形成一段文字,作为重点写在小黑板上,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我们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遵循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创设了“讲、看、听、议、做”的五字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讲。就是讲出一个道理,明确一个观点。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是通过对一个一个的道德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应从小道理讲起,并坚持“一课一得”。对于省编教材,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基础上,提炼出每一课的主题思想,形成一段文字。事先用幻灯片或小黑板写好;对于本校补充教材,我们也概括要点,采用同样教具写好。一上课就导入新课,开宗明义,出示书写内容。如四(1)班在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相似文献   

20.
“斜眼”、“斗鸡眼”,医学上叫“斜眼”,是一种常见的幼儿眼病。发病率约为百分之一至二,发病越早对视力的危害越大。早期患儿注视近物就会出现,注视远目标则不明显。若不注意纠正,时间一长,无论看近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