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上,所谓“放“就是老师或学生紧贴文本,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高见.然后评价、鼓励,目的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当中,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但在此之前需要教师对文本有较全面、细致的品读,才能提出紧贴文本,而又不至于天马行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细读,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便捷、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只要教师探索文本细读的策略,抓住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涵咏语言,走进文本深处,就一定能够摆脱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意义至关重要,而怎样解读,探究文本的"弦外之音",这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真正的文本解读理应素读文本、细读文本、适读文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挖掘与拓宽,这样才能更好地捕捉到文本的"弦外之音",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生对散文文本的解读能力,是中职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散文文本以其优美,富于哲理深受学生喜爱。散文文本的解读一是要掌握其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散文文本的解读能力,笔者从对文本要"知人知文"、培养"三情"及注重课外阅读与习题等三个方面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胡天华 《知识窗》2014,(14):64-64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面对一道文字题,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知从何处人手。这时,只要教师慢慢读一遍题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是把数学内容当作达到训练目的的材料,而没有像语文教师一样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其实,数学文本(包括数学题)也是编者精心编写的,有极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这些文本,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就谈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阅读教学的本体意义出发,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论及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如何确立一种合理的认识论框架。并从现今阅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师生文本互读模式。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方对话的过程,并且,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基础。为了保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质疑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正"先行设疑"模式指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先行设疑"模式能让学生结合文本的中心点提出问题,从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艺术、人物形象和线索等角度入手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更好地探究文本,提高自主解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避免盲目以知人论诗代替学生对文本的原初理解,在文本细读视域下,从语言本身找到关涉"闲人"含义的切入点,方能原汁原味的感知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王国权 《科教文汇》2008,(33):103-103
一切为了教育行为的最高目标与最高追求,就是借助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正体现了这一宗旨。以往的语文教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体的思想、情感、体验。表现为:教师注重讲解语法、逻辑、修辞等理性内容,注重分析文章的结构框架,忽视了倾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即学生面对文本具有的思想。当老师割裂文本,将文本变为用零件组装起来的机器时,学生的情感之弦就不会被拨动,学生的思想之火也不会跳跃,课堂真正成了一潭死水。所以,真正的阅读是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感受文本,用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本对话,最后交流,达成对文本深刻的理解。本文对个性化阅读这一命题进行解读,从而加深其理解。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角度阅读,提高学生解读文本、走进文本、理解文意、情感共鸣的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质量。除了传统的多读、教师讲解引导等方法之外,感悟能力的培养还有主题解读与段落划分相结合、加强对中心句段的解读、学会“窥斑见豹”和尝试“内在表达”四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细读文本的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而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细读文本的教育更是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细读,从阅读教学出发,与阅读教学相互结合,更加关注学生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品词斟句中获得知识,提升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本文拟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的探寻和整理,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提炼行之有效的文本细读策略和方法,为同仁们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一点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能遇到了审美困境。对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正确的培养和塑造,使学生可以对阅读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真正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述的主旨思想。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困境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突破方法,希望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借鉴文中方法对审美困境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尤为关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真真切切感受文本,一是要以情入景,"反其道"体验语境;二是以景入情,"趁热打铁"体验文本;三是因景托情,"直捣黄龙"升华文本。教师始终要为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着文本价值功能的发挥,也是学生内化文本的前提.教师在引领学生实现阅读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实现文本意义的价值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上,所谓“放”就是老师或学生紧贴文本,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高见。然后评价、鼓励,目的让更多  相似文献   

17.
言语习得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一起研读文本后内化为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来提高学生言语习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方法有多种,以对话的形式走进文本是其中的一种。它包括: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编辑者对话、与其他研究者对话四个部分的对话内容。这种文本分析法有利于深入挖掘文本,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让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要达成这一目标,阅读教学必须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含英咀华,进入人物精神世界;以学定教,设置问题情境,透视人物性格特征;读写结合,开凿通往人物心灵的渠道,探寻人物多重人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感悟、探求、交流,才能与文本情感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20.
时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受接受美学中召唤结构的影响,教师比较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但忽略了文本确定性对阅读主体的制约。本文从把握人物性格、人物与人物的关系、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意境特点等角度来阐述文本确定性对阅读主体的制约,从而实现尊重文本基础上的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