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无达诂而有诂,诗无确旨而旨存。古今学人解诗,皆各以己意说之,即以己之志逆诗人之志而己。逆之成理,研之有据,则成一家之言,或有所谓之“误解”,不必弃也。诸家于《诗经》文本有所见,足矣;诗之本义,还诸诗人可也。故本文于诗之《小星》等七篇中文句,或有“误解”,然必揆之以情,度之以理,副之以据,以己意逆诗人之志,庶几近哉?  相似文献   

2.
来自隐秘角落的自弹自唱 冥冥地下的孤零零之音 如此出色.如此激越 如无人之秋的深夜 那是旅行者无法顾忌  相似文献   

3.
来自隐秘角落的自弹自唱冥冥地下的孤零零之音
  如此出色,如此激越如无人之秋的深夜那是旅行者无法顾忌
  思念故土思念季节的心音这样急急切切吐露出来
  一下子把我叫回古代
  叫回《诗经》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录的乐歌总集。它使用的语言,是“雅言”,即当时周王朝统治区通用的经过加工和规范化的文学语言,又叫标准语。它收录的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作品,但是表现在语言上却是统一的。《诗经》三百篇,使用了大约三千个单字,有些字一字多(意)义,一字多用。“何”即是其中之一。“何”在《诗经》里多次出现,但意义却不尽相同,可译成不同的英文。它的本意是“肩挑,肩扛”,可译作shoulder,bear.其转义既可译成what,who,也可译成how和where,关键是看“何”字在不同的句子里的具体意义。 一、读作he,后来写作“荷”,表示“肩挑,肩扛”,译成to carry on one’s shoulder(或back). 例1、原文:何蓑何笠。(曹风·侯人) 译文(1)with a bamboo cloak on the back. and a bamboo hat on the head (2)to be in straw cape and hat. 在译文中,“shoulder”or“bear”,不宜译出,只好用介词短语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语言艺术的精华。 诗词鉴赏,就是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文将就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前提即阅读理解,进行分析解说,以便在此基础上把握诗词主旨,从而帮助考生顺利地解答与主旨有关联的各种类型的鉴赏试题。  相似文献   

6.
初中古诗词教学无论对学生应试能力还是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而言都至关重要。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举一隅”或者这“一隅”也没“举”得恰当、有效呢?学生还能“反三隅”吗?  相似文献   

7.
《诗经》具有独特的语境,体现出鲜明的自由创作精神,其简约的文学表达常常具有丰厚的接受意蕴,形成了《诗经》的多义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给予我国后代的文学以巨大的影响。本文仅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格。计分为:1、借代,2、比喻,3、反复,4、颠倒,5、示现,6、感叹,7、顶真,8、夸张,9、对偶,10、摹状:共十种。各举例说明。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对于《诗经》艺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之后,我选读了一些课外读物.公木写的<毛泽东诗词鉴赏>(2002年长春出版社出版)对我很有帮助,现在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诗经原始》是方玉润众多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部。在这部著作中蕴含着方玉润的诗歌鉴赏思想,即文学作品要用文学的眼光来鉴赏,总览全篇和反复涵泳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法则,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诗歌鉴赏的理想境界。其诗歌鉴赏具有辨析诗之本意、分析篇章结构、解析诗中情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鲤"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陈风·衡门》鲤鱼,作为鲤科鱼类首席,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鱼类代言人"。古时结婚送鲤鱼寓意"多子多福","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到日本后发展出"男孩节"的鲤鱼旗,"年年有余"等艺术品中鲤鱼更是常驻嘉宾。人气最高的锦鲤,在看"脸"的鱼界脱颖而出,拥有一大波转发祈福的忠实粉丝。难怪《衡门》中,表达两情相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对先秦时期人们生产生活图景完整而详实的描绘.历代研究《诗经》名家云集,成果颇丰,本文旨在另辟蹊径,以《诗经》里多样多彩的夜生活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夜晚概念的界定,夜晚环境的描写,夜生活如工作、行役、宴饮、约会等各方面的分析与探讨,解读夜幕降临后的《诗经》,加深对于《诗经》现实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14.
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  相似文献   

15.
<正>一卷竹简,穿越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岁月风尘。那些低吟浅唱中的古老爱情与风俗习惯,透过记载了《诗经》的单薄纸张,传承了几千年。风牵着雅,雅携着颂,它们跟着时光的河流行走,有时放声歌唱,有时又失声痛哭。那些浓厚的情感依旧在当今的生活中绽放如花,是心底响过的声音,是一起唱过的歌谣,是前世的前世,是影子的影  相似文献   

16.
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  相似文献   

17.
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人们情感升华的结晶,是一种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文学形式。学会鉴赏诗歌,对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起到丰富充实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作为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中占据了绝对的核心位置。而且诗歌鉴赏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面临高考的学生怎样去读懂诗歌呢?第一步:读题目诗词的标题,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它所告诉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举一反三,原本是数理化等理科课程的学习之路:课本"举一"于前,学生"反三"于后。通过一个例题,学会解同类习题。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热衷于"举一反三":以一篇课文作范例"举一",不厌其"深""细""透",繁琐解析,斟字酌句,以图学生循例"反三",会读、会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只学约30篇,六年小学也只学约720篇课文。试图通过720篇范例,让学生会读、会写远远超过720篇的文章,是杯水车薪、缘木求鱼。学语文,本是"举三反一",讲究积累,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数量在先,从量变到质变。只有积累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更别说"反三"了。这是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举一反三,原本是数理化等理科课程的学习之路:课本"举一"于前,学生"反三"于后。通过一个例题,学会解同类习题。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热衷于"举一反三":以一篇课文作范例"举一",不厌其"深""细""透",繁琐解析,斟字酌句,以图学生循例"反三",会读、会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只学约30篇,六年小学也只学约720篇课文。试图通过720篇范例,让学生会读、会写远远超过720篇的文章,是杯水车薪、缘木求鱼。学语文,本是"举三反一",讲究积累,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数量在先,从量变到质变。只有积累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更别说"反三"了。这是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