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要变在哪里?实际教学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新的"飘"起来。不顾及语文教学规律,一味追求"新手段""新方法",制定玄而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非驴非马",语文能力培养"隔靴搔痒",教学落不到实处;二是新的"乱"起来。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程序乱,不同文体教学基本方法被改头换面,各种教学处理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是对语文教学规律认识不清,教材处理方式不对,我认为在进行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实""新"与"活"。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5,(12B):6-6
潘涌在《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上认为,反思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养方式。但是,新课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教学过程空泛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展望语文新课程的前景,还存在着走向绚丽的种种障碍。举其有三。第一,指令型课中形成的刻板化统考制度有待施以“大手术”。  相似文献   

3.
黄丽新 《考试周刊》2009,(49):21-22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近几年.我们的语文课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理念.上升为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创设者。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活起来、靓起来。在此我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红阳 《中学文科》2009,(13):87-87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常常一唱到底。而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充满活力。然而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5.
范慧莲 《青海教育》2010,(11):31-31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不能老让学生盯在教材中的这几篇文章上。新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门课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摄入语文课堂,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里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教得好必须拥有超过教材十倍的专业涵养。"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教育观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学习主体是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些原则问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再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科学地实现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张爱新 《教师》2010,(34):32-32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教材所选之文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语文教材资源,这是语文有效教学之根,因为教材中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完整意蕴,有浑然不可分割而又渗透表里的特定神韵,用好这些教材的前提就是教师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世界,为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语文教学虽然是课内延伸课外的大语文教学,但作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主阵地还是语文课堂。新课程一个基本的理念是学生“主动参与”,那么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提问启发策略才能十分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去“主动参与”呢?  相似文献   

10.
王治仓 《教师》2014,(12):44-44
语文课堂作业的“课外化”倾向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出现,正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正确而导致。实际上,作业和练习只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教学实施的形式。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人们已经能够看到很多新课改理念的“闪光点”,然而也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实质,对新课程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导致语文教学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追求真实与实效。  相似文献   

12.
周爱玲 《现代语文》2011,(10):101-102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倾向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走进语文课堂,已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恰当地统一起来,切实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  相似文献   

14.
潘涌 《学语文》2009,(2):4-5,9
近年,在与浙江语文名师班学员同赴京穗苏等课改先进地区的教学观摩中.强烈感受到新课程在很高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风貌。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刷新了语文教师的研究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教学过程空泛化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尤其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导致一些语文课“看头”有余、“味道”不足。由于语文新课程实施,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就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新课程秀”。有的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未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探究讨论。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遑论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如何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度”,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丁云能 《学语文》2011,(1):28-29
一、理解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理论.把握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语文教材价值的实现.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之中,这一活动过程实现的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很多老师反映.在新课程面前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而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常规,又无法规范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的操作问题。在目前“均衡”与“和谐”被广泛关注的背景下,非常迫切地需要有一套基本的学科操作要求来规范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潘叶荷 《贵州教育》2009,(13):34-3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高效率的要求。然而一讲到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有的语文教师就感叹:教《阿Q正传》竞用了10课时,不知如何改变这种“少差慢费”的现象。其实,对于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教材所负载的知识都是已知的。如何驾驭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取得高效益,这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处理指的是在准确理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的教材组合过程,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处理艺术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我认为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把传统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选择最佳的教材处理艺术,以求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和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课程下的好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太多“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搬着新教法.不知该怎样教”的苦恼困扰着教师:太多的无效教学、无效训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太多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乌云”笼罩着我们的校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