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 播 是 一 种 特 殊 产 业 , 它 生 产 的 精 神 产 品 是 节 目 。节 目 的 设 置 定 位 与 操 作 运 营 ,对 广 播 来 讲 好 比 是 车 之 两轮 ,鸟 之 双 翼 。 如 何 让 它 达 到 珠 联 璧 合 、比 翼 齐 飞 、良 性互 动 ,从 而 实 现 广 播 传 播 效 果 的 最 大 化 ,这 也 是 广 播 界有 识 之 士 殚 精 竭 虑 的 所 在 。 本 文 拟 对 江 西 电 台 综 合·新闻 频 率 2004 年 下 半 年 改 版 后 的 几 档 节 目 的 设 置 定 位 和操 作 运 营 作 一 番 探 讨 和 分 析 ,与 广 播 界 诸 位 同 仁 共 同 商榷 。 一 在市场经济的大…  相似文献   

2.
李汶炫 《青年记者》2012,(12):28-29
在网络传播中,传统的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使传播活动进入“众神狂欢”的时代,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狂欢者”势必带来杂乱的海量信息.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在众声喧哗之中如何对网络传播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网络传播的内容进行必要地把关,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新型报纸图片编辑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界 如 何建 立图 片 编辑 运行 机 制?此文 可帮 助 我们 开阔 思路 。作 者 借 鉴 国 外 的 报 刊 传 播 经 验 和 理 论 ,从 对 “新 闻 摄 影 ”的 概 念 解 释 、生 理接 受 规 律 、读 者 阅 读 习 惯 的 变 化 和 视 觉 心 理 等 几 个 方 面 ,说 明 了 重 视 并 大量 采 用图 片作 为 信息 载体 的 一种 必然 的 发展 趋势 。在 图 片编 辑机 制 的设 想方 面 ,作 者 介绍 了 写 作 、编 辑 、设 计 工 作模 式 ;在 图 片 编 辑的 职 责 、任 务 与 素质 问 题上 ,提 出了 一 些具 有操 作 性的 设想 和 建议 。本 刊发 表 此文 ,期 望进 一步 引 起报 界同 仁 的重 视,加快 建 立符 合各 报 实际 的图 片 编辑 运行 机 制。  相似文献   

4.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江 《新闻窗》2009,(3):67-68
频道专业化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体坩“广”播走向“窄”播,从传者中心走向受者中心的必然趋势,是对大量同质化的综合频道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有力反拨,目的是实现各种传播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取最大的传播效益,进而使媒介自身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电视市场上,由于电视剧、新闻、综艺节目、法制节目的“四大金刚”效应,再加上电视节目的克隆和仿制速度太快,专业频道的同质化现象仍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试论21世纪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兴盛的时代,受众地位的研究显然需要重新审视。有人认为受众 与传者的距离正在消解,但事实上受众与专业传播机构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也有人 认为受众的地位已发生质变,而事实证明,这种质变并没有发生。我们仍将面对一 个分众化传播的时代,这种分众传播的时代受众将真正享有信息的选择权,比网络 出现以前的分众化传播更进一步。一个后分众化传播的时代已经来临。 对于受众研究来说,长期以来,它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以  相似文献   

6.
“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的“广播秀”节目,并可将之上传因特网进行网络发布;与此同时,每个人也可订制自己喜欢的“广播秀”,并同步下载到MP3等“随身播”接收设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中用户拥有多重身份的原因
  1.表达的需要。传者在传播过程中出于一些担心,常采用匿名的方式宣泄情绪,以平复心中的怨恨和怒气。比如传者想表达不满,散布反主流话语,又怕这种传播遭受打压,招致难以承受的后果,他们就用昵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另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讹人钱财,骗取美色,用虚假言语和多重身份掩盖不良动机,这种现象在网络传播中并不鲜见,这也会使网络传播中用户身份多元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8.
□要闻 全 省 档 案 工 作 暨 表 彰 先 进 会 议 在 南 京 召 开 /1-封 二 、三 2003 年 江 苏 档 案 工 作 十 件 大 事 /1-1 学 习 先 进 开 拓 创 新 服 务 大 局 争 作 贡 献 — — 全 省 档 案 工 作 暨 表 彰 先 进 会 议 —隆 重 召 开 /1-4 努 力 把 档 案 事 业 建 设 好 发 展 好 — — 省 委 常 委 、 常 务 副 省 长 蒋 定 之 同 志 在 全 —省 档 案 工 作 暨 表 彰 先 进 会 议 上 的 讲 话 /1-6 定 位“ 两 个 率 先 ”…  相似文献   

9.
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把我们带到了后传播时代。在此之前,人类的传播史可以划分为前传播时代和后传播时代。在后传播时代,传者和受众的极限被打破了。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网络对传媒的舆论把关人角色是一种解构。按照传统的概念,传媒至少应该是一个组织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位,而网络既可以是一个组织,又可以是个人。过去的传播大多是由组织向个人传播,或者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网络是不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媒体?网络是不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网络是不是用形式“颠覆”着内容?网络是不是使大众传播变成了小众传播或者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旧媒介的划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传播学界在提到“新媒介”时一般指的是互联网,但是由于新媒介越来越多并且在传播上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以网络指代新媒介已无法清晰地体现出现代传播与传统传播的真正区别。笔者主张突出“数字化,”并以其作为新旧传播形态的分界。  相似文献   

11.
王亚琴 《新闻世界》2009,(9):152-153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得到普及和发展,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公认的继报刊、广播、电视这样的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介”。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它打破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对社会信息和舆论的相对垄断,在网络上,传者和受者相互转化,每一个网民都能成为传者,传播信息,发表舆论,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对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的表征与身份传播的作用模式发现:组织传播中身份的作用既是组织统一性的维护,也是组织结构的维系。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则体现为媒介身份和受众身份的双重博弈,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形成的统一身份认知相融合,以促使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多元化构造。传者身份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束缚的表现。传者身份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方式影响个体的信息传递和交往活动。网络传播中的身份则重新划分为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互联网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带来各个传播环节的不稳定性,使传者的身份作用更加凸显,并将原有的传播类型转化而出现传播类型边界的消融。在互联网环境及其影响下,网络传播导致传播边界的消融与身份传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大传》的作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东润同志。朱先生硕学高寿,为世所钦。在他数十年辛勤劳动之中,著述宏富,涉及的方面较广,“传记文学”(即传叙文学)这一文学园地中的一隅,尤为朱先生独具慧眼,苦耕不辍,而卓有成就者。朱先生自己说,他在民国初年,“读到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我开始对于传叙文学感觉很大的兴趣”,对它“作切实的研讨,只是民国二十八年以来的事”。那么就以1939年(民二十八年)来说,迄今也已有四十多年了。朱先生对传记文学,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并有实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15.
章浩 《现代传播》2022,(12):18-26+47
过往对影响受者解码因素的研究聚焦在传者所呈现信息、传播情境中业已存在的各种信息和受者心智三种因素,忽视了不同受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一次传播活动中,传播行为会影响到多个主体。对某个特定的受者而言,其他主体所受的影响都可以称为“第三方效果”。在很多单一的传播事件中,第三方效果会影响到受者对传者所呈现信息的判断,成为影响受者解码的第四种因素。第三方效果的影响广泛存在于社会互动之中,在网络传播中尤其显著。它是传播行为在现实情境中即时制造的新信息,以“传者呈现导致了他者的这般状况”“他人对此传者呈现持这般判断”和“他者处于这般状态”的形式,对传者所呈现的信息形成补充,并以复合因果链的方式,共同作用于受者的解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32年提出并经过16年修正、补充而成的5W传播模式,在传播学界已是有口皆碑了。这个5W传播模式影响之大,以至在传统学领域形成了相应的5项专门研究,即“传者研究”、“信息或传播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者研究”和“效果研究”。 拉斯韦尔的功绩在于他通过这个5W传播模式正确地指明了传播学研究战略的主攻方向,帮助我们免于把注意力集中到传播的枝节甚至鸡毛蒜皮的问题上,使传播学界的主力军在近半个世纪里,把主要精力用在考察、研究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为整个传播科学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半个多世纪以来,拉斯韦尔的5W模式实在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传播科学大海上导航的灯塔。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今天,受众明显分化,媒体也随之精确定位,越来越“分众化”。这种做法在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带来某种隐忧,其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分众传媒的成功给分众传播这一传播形态点火加温,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据此误读分众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分众传播是媒体成功的王道。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其独特定位,即它开发了一片信息传播的“蓝海”。这是特定商业实体的特定做法,而不应该由此就对分众传播趋之若鹜,从而淡化大众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个稿技习讯适见会编登_讯上桐文’能’员合”’经的这员’城明推-]以同业摸通验都个介宣市在一动么提太余得俗和是刊绍传音夸捶重鸯毫彝鬓青曼岑二物。雪章牟i%B&95iD、、:$&ggM8isb”镇坚身若员学’新专目闻朱篡月二写不订2石。篙而X签c通卫二2的二学得读闻职众爱立常七两好岔阅刁苏匡s蚤茎民某讯占z此”Z葩茄民岩一,王法报三汞刊一恿厂暑士内一恙迢并平井他觅一的作容’向工的和认霎‘种写者丰他与作安写真汞非看作的富说会会暨作学盒禽得沫乖二二逼议省本刊在安徽桐城受欢迎@罗剑飞  相似文献   

19.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受”向“受—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20.
从传者与受众的互动看媒体的分众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粗放到集约、由宽泛到专业的过程,新闻传媒行业作为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的一个产业,也不可避免地走上市场细分的道路。随着大众文化成为文化主流,进而由大众化走向小众化、分众化,媒体在受众需求和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正在实现从信息发布者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的方向转变。本文试图从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媒体分众化的成因。一、处于主导地位的传者通过细分市场和自我定位来影响受众从本质上讲,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功利性过程,解决的是知与不知、欲被人知与欲知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