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访耕夫     
沈耕夫是个在盐城很有名气的农民通讯员,今年57岁。他几十年笔耕不辍,发表了2000多篇鲜活的新闻。沈耕夫家住建湖县近湖镇中堡村。借去建湖开会之机,我们报社三人拜访了他。去之前小张打了电话联系。天很黑,我们刚下出租车,就听到从十几米外一幢楼房旁传来招呼...  相似文献   

2.
4月11日上午,我刚到报社上班,便接到罗泾卫生院一位医生的来电,说潘桥村何家宅有一村民清早突然“自燃”身亡。我曾在罗泾中学任教8年,学校与卫生院近在咫尺,这位医生和我很熟悉。因此,他的来电按理不致虚假。他很详细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又说:“罗泾中学的徐老师就住在这个宅上,他刚来医院看病,也知道这件事。”我立即挂电话给徐老师,他的回答也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晴天,虽然墓地的草丛里露水很重,一会儿就把鞋整个打湿了,但却是一个照相的好天气.更为幸运的是,刚进去不久,就遇到了一位在这个墓地工作、主要负责雕刻墓碑的工人.很遗憾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不过,因为他说自己以前是从德国来这里的,姑且就称他为G先生吧.  相似文献   

4.
刘兵 《出版参考》2005,(7):46-46
这是一个晴天,虽然墓地的草丛里露水很重,一会儿就把鞋整个打湿了,但却是一个照相的好天气。更为幸运的足,刚进去不久,就遇到了一位在这个墓地工作、主要负责雕刻墓碑的工人。很遗憾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不过,因为他说自己以前是从德国来这里的,姑且就称他为G先生吧。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2,(Z1)
黄凡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属于那种奇怪的人,说得好听是有个性,说得难听是够厉害。”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由于平日与他交往不多,真没看出他是个个性很强的人,倒是记得四年前他刚进台时那副见人就笑的讨喜模样,他当时高中刚毕业,人长的帅气,很是抢镜,阿姐级主持人争着要他做搭档,最后跟着“关阿姨”到经济台《大小世界》当孩子们的大哥哥去了。就在南京没有几个孩子不知道“黄凡大哥哥”的时候,他却转  相似文献   

6.
正这种对"师生关系的挖掘",使得顾颉刚学术版图变迁,与顾氏师门掌故,成为同一维度上的多向度叙述对象。像我这类没学问的人,翻翻中华书局出版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就很能够知道一些做学问的  相似文献   

7.
静悄悄与不打扰冯伯群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第一次住进一家外国旅馆。当我拉着旅行箱找自己的房间时,刚走了几步,翻译小沈便急匆匆赶上来,小声提醒我:“把箱子提起来走,别弄出这么大声音。”经她一说,我也感觉到楼道里真是静得出奇,而我刚才拉着箱子走时哗啦哗...  相似文献   

8.
很幸运能够连续两年获北京地区十版权经理人称号。我从1999年就开始足这个领域,当时我没有版权贸易的念,只是由于约稿的需要。一个刚进入版业的年轻编辑去拼国内的稿源市场点困难,故而避重就轻地选择了利用湾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出版资源。现在起来完全是一种偶然又很自然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认识老大苏秋萍已经20年了。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广告圈的前辈,华文广告界的领袖人物。我们都叫他Peter Soh.老板请他来给公司做创意顾问,领导我们做奥迪专案,那个时候,我倒觉得他更像很有点背景的黑道老大,气场极强。但是一说起奥迪创意要怎么做时,他是又准又狠又张扬。原来,他的黑道是在创意,同时把策略都一起霸走。我看到一种做创意的自信。他说什么,做什么,客户就会买单什么。当时是羡慕不妒忌也不恨,就觉得他赚钱很容易,就写几个标题,一点文案和最后的提案,  相似文献   

10.
摄在巴城     
沉重的装备离开北京那天,我们出版社的年轻司机小周来接我去机场。他好心帮我拿行李,捡了一只最大的箱子提,把我爱人逗乐了。她对小周说:“你试试这只小箱子!”小周一提,小箱子几乎没动,“哎呀,妈呀,怎么这么沉?”这只小箱子就是我的器材箱,里面装了三台相机、十个镜头,其中包括一个又大又重的400mm的望远镜头,少说也得有80斤重,当然不轻。我吸取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经验,采取以长镜头为主,变焦镜头为辅的原则。况且我这次赴巴城任务很重,要完成各个体育专业期刊,如《体操》、《游泳》、《篮球》、《足球世界》等杂志的发稿任务,还要完成大型画册《’92巴塞罗那》及年历、挂历等拍片任务,镜头当然是多多益善,到时用着方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9,(30):75-75
对于次成来说,这个夏天异常忙碌。两周前,他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十—世班禅喇嘛近日要来白居寺视察。“这可能是十世班禅来的时候用过的,”次成喇嘛打开箱子,拨开一堆堆香布,翻出一个绘有吉祥图的坐垫套子。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方行业协会何以率先叫板国家版权局?在过去的一周里,广州娱乐业协会的会长黄世球成为了新闻人物。但媒体的关注和话题的敏感,却让他很矛盾。一般情况下,在刚接到媒体采访电话的时候,他会抱怨着不要再骚扰他了,他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随后,他会在深呼吸的调整后,滔滔不绝地陈述协会的一揽子观点。他不停地通过电话向外界重复一句话是:“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不是反对收费,我们是反对这种收费方式。”统一与分歧11月24日,他在接受本刊采访的一个小时里,接到6个这样的电话,向对方抱怨了6回,重申了十多次他的观点。然后他开始当着记者的面,…  相似文献   

13.
小气男人     
江苏有一频道,专在新闻联播时段报道市民新闻。那天就看到一则特别的新闻,某农民工男报警称老婆跑了,于是记者帮忙寻人,找到以后却大跌眼镜:那跑了的老婆不是老婆,而是"二奶"。那女人说;刚认识他时大方得很,同居以后他每个月才给600块,你说我能跟着他吗?  相似文献   

14.
认识杜秉如是在5年前读了《人民武警报》的一篇题为《幸运的孤儿》后,知道这位河北籍战士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往事。而真正见到他是前不久在武警鞍山市消防支队,那天他刚走下消防车结束了一次火线采访。肩杠上士军衔的代理宣传干事的杜秉如,原来是一个弃儿,他出生不到十天就成  相似文献   

15.
老李     
老李刚来组织部时,人们不叫他老李,而是叫他小李.这小李一叫十多年,到四十多岁了,同事们就改口,开始叫他老李.刚来组织部时,小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部长也对他很器重,所有部里的总结、打算和领导讲话,都让他执笔来写.在部内部外,领导提起小李,就夸他是"我们部里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16.
我刚入门时也曾经在农村淘宝时上过当。那是在河南许昌一个村子,我住在生产队长老尤家里,老尤人很好,我们很谈得来。老尤出门买菜了,我一个人无聊就出门,走到他家屋后的老刘家。老刘在家,听说我是来买制钱的(由于受清朝制钱制度影响,现在很多农民还把古币叫做制钱),他就拍胸脯说他知道谁有,就带我去了另一个人家。那个人说你来晚了,东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个朋友,是好几家报刊的特约通讯员或通讯员。就写稿而言,他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文字修养,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某些报刊“委托”给他的一些其他任务,却使他很苦恼。一是动员发行。本来,通讯员协助报刊做好发行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但某些报刊却给通讯员下达发行指标,少则十份、几十份,多则上百份、几百份,这就使得通讯员很为难。  相似文献   

18.
老李     
老李 《出版参考》2005,(9):12-12
老李刚来组织部时,人们不叫他老李,而是叫他小李。这小李一叫十多年,到四十多岁了,同事们就改口,开始叫他老李。刚来组织部时,小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部长也对他很器重,所有部里的总结、打算和领导讲话,都让他执笔来写。在部内部外,领导提起小李,就夸他是“我们部里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19.
谁能想到,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初中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将周至县各条战线发生的新变化挥笔成稿。十余年中,就有千余篇的收获和数十个获奖证书。他就是周至县宣传部通讯干事——张伟。张伟14岁时,就为家庭生活所迫,刚上完初中就返乡参加劳动。但是,1.50米的个头又能干些什么?队干部犯难了,最后照顾他当了记工员。在这期间,他经常阅读着队里订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以及村里少数人家存的几本发黄破旧的小说、演义之类,渐渐地,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能登在报上,那该有多好!就这样,他开始写稿子。  相似文献   

20.
突然发现,自己很久没看过电视。朋友也说自己很久没有看电视了。我们是十多年的朋友,刚认识的时候,他是电视新闻的铁杆观众。据说当年他家里的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