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篇文章的发表,任何一部著作的出版,都应当以读者参与阅读并且能够读懂为首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多么深奥的理论文章,让读者能够理解都是第一位的.如何才能让读者读懂呢?最好的表达方式当然是"深入浅出",也就是用最浅近的语言文字写出最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篇文章的发表,任何一部著作的出版,都应当以读者参与阅读并且能够读懂为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多么深奥的理论文章,让读者能够理解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3.
写议论文,可以用比喻形象化地讲道理,把比较复杂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就喜欢用比喻来阐明理论。他用的比喻往往十分贴切,讲起道理来深入浅出,切中肯綮。例  相似文献   

4.
喻证法是运用打比方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即用具体事物“形象化”地证明抽象的道理。“喻巧而理至”,恰当而巧妙的比喻往往能把深奥复杂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深入浅出。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引述管仲  相似文献   

5.
易高胜 《高中生》2012,(10):10-11
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喻证法能够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使严肃的议论生动活泼起来,给议论文增添不少风采。  相似文献   

6.
比喻就是打比方,一般是以具体的表现抽象的,用浅显的说明深奥的,用熟识的指示生疏的,这样就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陌生的事物明晰化,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应是最有权威的未来学家。未来分为两半,一半是今天的延续,另一半要靠理智的雕琢。世界上有四种老师,第一种是讲课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他能讲得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这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种是深入深出,这样的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给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有些同学写议论文 ,或不喜欢用修辞 ,或不善于用修辞 ,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干瘪晦涩 ,要么矫揉造作 ,达不到说理的目的。以下谈谈议论文语言的几种修辞的运用及效果 ,以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一、巧用比喻 ,增强语言的形象美我们知道 ,议论的目的是宣传一种观点 ,讲清一种道理 ,而有些观点与道理 ,其本身就很抽象 ,很深奥。比喻的作用就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使深奥的道理明白化。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唤起读者的联想 ,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甚至铭记终生。高尔基形容…  相似文献   

9.
易高胜 《高中生》2012,(30):10-11
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喻证法能够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使严肃的议论生动活泼起来,给议论文增添不少风采。充分发挥喻证法的说理功能,提高它的艺术品位,是写好议论文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俞红梅 《成才之路》2012,(28):81-81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个道理地球人都知道。备课应当是一种高级脑力活动,它展示的是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但更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是教师将现成教案抄写到备课笔记本上,这种"搬运工"式备课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年复一年抄教案,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是登不上新课改的客船的。我认为,要让备课高效,需要教师富有深度备课理念,在教材中走个来回,让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实现备课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有四种老师:第一种是讲课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他能讲得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这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种是深入深出,这样的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就费劲,这也算是好老师;第三种是浅入浅出,这样的老师本身学问不深,但却实事求是,把自己懂的东西讲出来,这也能基本保证质量,也不乏是个好老师;最糟糕的是第四种老师,浅入深出,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听不懂。  相似文献   

12.
在教室里经常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警句。“苦”就是告诉人们要搞好学习.无论课内课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须下功苦功。课堂上我们不必“天地尊亲师”、“事师如父”,让课堂教学产生快乐情趣,让学生懂得接受知识的熏陶是一件快乐的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数建立在平等意义上的幽默。教师讲课用幽默的语言,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3.
爷爷     
这个词不深奥,我却用了整整一个童年的时间还未读懂它;这本书不厚,我却翻阅了脑海全部的记忆。人生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是华美壮丽的赞歌,抑或是朴实无华的往事,都散发着生命的芬芳。我的爷爷就是这样一部古老而深奥的书……  相似文献   

14.
诙谐与幽默,不仅能博一笑,令人“年少”,更重要的是,借助诙谐与幽默,我们能让许多深奥的道理在笑声中得到理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诙谐与幽默能够得到巧妙地运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因此,许...  相似文献   

16.
课文分析《青蛙的眼睛》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它牛动地讲述了人们对青蛙的观察和实验,语言精确,道理深入浅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篇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好课文。教学时,重点应让学生了解青蛙眼睛的特点,以及它对人们的启示。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了解青蛙眼睛的特点和它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赵晓亮 《教师》2008,(1):5-5
第一次听到魏书生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很多的想法,以为就是一个什么专家又来做一些学术上的报告而已,一点儿都没放在心上。而当我听完他的报告,读完他的著作后突然觉得胸襟特别的坦荡,魏书生老师和别的专家最为不同的是他的报告是谈心式的,总是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事例引发人们最深刻的思考,用最通俗的话语阐述最精辟的道理。让长期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我们感受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多姿多彩,原来教书可以如此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学界开始刮起了"繁复"风。明明可以用通俗的话语说清的问题,却非要堆砌新词———不但术语多,而且好用欧化长句兜圈子,翻滚转体,放烟幕,舞动灯光,故意上气不接下气,让你头晕目眩。似乎如此这般一弄,文章便陡然增加了含金量,一下就让人肃然起敬了。一次,和顾明远、陈桂生两位教育学家说起这一问题,两位教授深有同感,他们的一些硕士的读书笔记也常夹杂术语和外文,简单的道理,被解说得深奥艰涩,难以卒读。  相似文献   

19.
周敏 《福建教育》2014,(4):62-62
读完丽莲·凯兹所著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后,我发现,这是一本易于读懂,将问题和道理用平实的语言阐述清楚的充满智慧的书籍。其中让我感触良多的是第六章——《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  相似文献   

20.
这篇童趣盎然的讲读课文,叙述了一匹小马两次过河的经过,启迪孩子们遇事要动脑筋思考,亲身实践探索,课文深入浅出的将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教学时应紧扣这一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听老牛和松鼠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