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语文≠<语文>,要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课内,一只眼睛看课外."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起来,除了认识到位,还须得法.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四有".  相似文献   

2.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3.
孙力银 《教师》2012,(26):73-73
前不久,读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留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眼,紧闭着本该聚焦语言形式的目。怎么让学生睁大这只眼?靠学生的自得自悟恐怕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4.
崔慧琴 《生活教育》2012,(19):63-65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读的书不少,但是语文却不好","我天天看作文书,还是不会写作文"。甚至有些老师也颇委屈:"我每天都认真地上课,每篇课文都详细地分析,但是学生就是考不好"……其实这些现象都不足为怪,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清楚地知道"事必有因",只要努力寻找对策,就一定会达到豁然开朗之境。一、学生处在阅读的误区1.只阅读不思考许多学生都是只重视阅读的量而不重视阅读的质;只留意到文章的字面信息而不深入品味思考;只,  相似文献   

5.
1.让课堂氛围宽松和谐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士军 《成才之路》2012,(29):11-11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高耗低效”的状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是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看语文分数不看语文水平,只看语文成绩,不看语文能力,只看作文字数,不看作文内容。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我们就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观,以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根据我个人教学感受,要树立大语文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是语文教学的根。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蕴含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  相似文献   

9.
李紫乾 《辅导员》2010,(13):81-81
我五岁时,几乎天天都去大姨家玩。一次让小猫"陪"我"看"电视的事,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大姨家养了一只"捕鼠能手"——大黑猫。她生了五只小猫:两只黑的,三只花的。一天,我又去大姨家玩,看见一只小花猫睁开了眼睛,高兴极了。小花猫一身灰白相间的“衣服”,两只敏锐的小眼睛,一个黑色的鼻子,一张还没长满牙的小嘴,一条细长的尾巴摆动着,异常可爱。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在加强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留白是国画的一种构图艺术,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语文教学也要讲究留白,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创造。一、在课题导入处留白——激发阅读期待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师教学时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留下悬念。如我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接触课  相似文献   

11.
攘羊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11):F0002-F0002
一妇攘邻家羊一只,藏匿床下,嘱其子勿言。已而邻家沿街叫骂,其子曰:"我娘并不曾偷你的羊。"妇恶其惹事,因以目睨之,子指其母谓邻人曰:"你看我娘这只眼睛,活像床底下的那只羊眼。"(清·石成金《笑得好》)  相似文献   

12.
课堂回放: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轻重"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本情境图后,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问:"仅凭眼睛看,你能知道它们的轻重吗?"学生摇头。于是,我接着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呢?"  相似文献   

13.
妈妈的眼睛     
每天,妈妈两只眼睛都忙不赢,一只眼睛看爸爸,一只眼睛看我。看到有什么不满意时,妈  相似文献   

14.
<正>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15.
龚玉凤 《学子》2012,(12):82-82
一、积极引导,激发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一次语文阅读课上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我的一个学生才上小学六年级,发表的文章已有100多篇了。""哇!"学生瞪大了眼睛。"很羡慕,是吧?""是!""其实呀,要像他那样并不难,只要你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能赶上他,甚至超过他,有没有信心?”“有!...  相似文献   

16.
贺迪 《现代语文》2011,(8):123-124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得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一、给予高分,激活学生写作的信心在写作之前,笔者教给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笔者布置第一篇作文时告诉学生,"我不看内容,只看写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态度端正,书写认真,就拿高分。"看着学生半信半疑的神情,笔者再次强调:"只要你写,  相似文献   

17.
韦志成先生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语文是一门极具美的魅力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认识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必须培养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的习惯 ,一只眼睛紧盯课内 ,一只眼睛放眼课外。要将课本作为一个例子 ,一把金钥匙 ,把语文阅读引向精彩的课外世界 ,大量地占有阅读材料 ,锻炼阅读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每一位语文成绩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 ,都醉心于课外阅读和以课外阅读为主体的课外语文活动 ,其中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的语文能力 ,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形成具有无可争议的作用。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至少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吸引力 :独立性 ,可以独立自主 ,自由选择 ;新颖性 ,内容新鲜 ,感受新奇 ;广阔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有许多挂图,怎样更有效地运用挂图这一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注意时机。一位老师教第五册《壁虎》时,先讲第一自然段,抓住末尾一句:“我就仰着头,看壁虎捉虫。”问学生:“什么样的动作叫‘仰’?谁能做做看?”一时,许多同学把头翘得高高的。老师接着说:“课文中的‘我’仰起头来,看墙上的壁虎捉虫了。瞧,我们的黑板上也有只壁虎在捉虫呢?”大家感到很奇怪,眼睛在黑板上滴溜溜地转,哪  相似文献   

20.
在上有关"眼睛的成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借助课件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学生一般可以接受"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这一事实.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往往是理解抽象物理原理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