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小平 《兰台世界》2016,(9):138-140
《全汉文》是清代严可均辑录西汉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还存在重出误收、张冠李戴、阙名不阙、误辑史家叙述文等阙误,略辨数则于此。  相似文献   

2.
《说苑疏证》是赵善治教授博引旁证、广为蒐集各种史料,前后历40余年将《说苑》整理而成的。《说苑》由刘向编撰。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的散文家、今文经学家、目录学家。成帝时,掌管国家图书整理工作,刘向利用检校宫廷藏书之便,辑录先秦及西汉以来经传子史中的史事、传说、  相似文献   

3.
四、集部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集部居第四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集部的源头集,指诗文集。所以称“集”,意取集聚众篇为一书。两汉以前,无“集”之名,抒情明理之文与辞赋诗歌大都以单篇形式保存在史传中,《史记》、《汉书》、《后汉书》都录载了不少。所以,《汉书·艺文志》分六个部分著录图书,无集部之设,于“诗赋略”中著录诗赋作品,类分五种。《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图书,于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三类著录诗、赋、文集。棉志)集部序:“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申之,合为三种…  相似文献   

4.
《全汉文》是清代严可均辑录西汉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不少本文和存目没有辑入《全汉文》.这里辑得61篇本文和存目,占《全汉文》总数的百分之四.  相似文献   

5.
《汉志·诗赋略》把赋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是"杂赋"。"杂赋"共12家:《客主赋》十八篇,《杂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  相似文献   

6.
刘向、刘歆是西汉著名的编辑家,他们奉诏对当时全国的图书进行了编辑整理。刘氏父子等在校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校勘程序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刘氏父子在校书时编定的《别录》、《七略》奠定了古代图书目录编辑的基本框架,他们整理群书的经验和《别录》、《七略》对后世书籍的校勘、目录的体例和分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志目录,是东汉班固在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撰的《七略》基础上增删修改而成的。关于《汉志》收录文献情况,该志篇末称:"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其中涉及到"家"的概念和数量,本文拟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殷周时期已经有了书目的萌芽,但正式的校书编目工作则始于西汉。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它在校勘整理文化古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对后世目录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隋志》总集观念的基本特征在于将“总集”与“总集类”区别对待,这有助于廓清以往关于《隋志》总集的模糊认识。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以例称善,《隋志》标举其为总集之轨则。《隋志》“总集类”只是以“总集”之名提其纲,并非全然总集。《隋志》总集类的性质和著录范围可从《唐六典》、《旧唐志》中推知。  相似文献   

10.
研究汉赋的学者,大多从史书(如《史记》、《汉书》)、总集(如《文选》、《历代赋汇》)、别集(如《司马文园集》、《扬子云集》)、诗文评(如《文心雕龙》、《历代赋话》)等各类著述中查找资料,却很少注意经部小学(即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类著作。其实,古代小学类著作中蕴藏着零散但又弥足珍贵的汉赋资料,倘若细心核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前言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浩瀚的文化典籍。从西汉起,就出现了刘向、刘欲父子所著的《别录》、《七略》,成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发展到目录学的巅  相似文献   

12.
在类分图书时,常常有人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等书归入1217.1,将《郭沫若选集》、《茅盾文集》、《臧克家文集》等书归入1217.2,即将“全集”入中国文学各时代作品集的总集,将“选集”、“文集”之类书入别集。究其原因,说:全集者乃是听有文章的汇集,故入“总集”;选集者则是其中部分文章而不是全部,故入“别集”。显然把“总集”,“别集”的概念搞错了。  相似文献   

13.
清差苦旅追本溯源──评介《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由《图书馆学通讯》原主编、高级编审袁咏秋主编、雷季光等专家参与搜集资料并整理编辑的《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和《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和名家藏读叙传选》,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辑录自秦汉至民国以来...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以下称《汉志》)著录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这是对医学典籍的最早著录。《汉志》所著录的书籍,是在西汉刘向《别录》、刘效《七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所以,其所著录的医经、经方之书,俱是西汉以前存世的医籍。要了解这些医书整理和著录的情况,应先了解刘向等校书的方法。一、《汉志》对医经与经方的整理著录方法据《汉书·艺文志序》说:“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威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其中专门提到待…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是考经证史,检索和整理古籍的重要工具。文章详细介绍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辑录目的、编辑人员、收录来源;并详述这四大类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一《墨子》书,西汉成帝年间,刘向曾予整理;而任宏领校兵书,亦曾涉乎《墨子》。故刘歆作成《七略》,将前者著录在《诸子略》,后者著录在《兵书略》。班固承《七略》而为《艺文志》,在《兵书略》"兵技巧"类谓"省《墨子》重",而在《诸子略》"墨家"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①。东汉时,《墨子》篇数有变化。高诱注《吕氏春秋·当染》云"墨子名翟,鲁人,作书七十二篇",却又于《吕氏春秋·慎大览》注  相似文献   

17.
西汉搜集图书具有长期的连贯性,其所储藏的书籍,屡经整理与缮写,不仅量多类繁,而且多有复本。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官府的藏书处所设立多处;管理图籍的官员数额增多,分工亦细;藏书和利用,出现了不同的类型。这些同汉前各代相比,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汉初,在官制上基本沿袭秦朝,但在管理图书的官员方面,却较秦朝有重大变化。根据古籍记载,汉有御史大夫,其属官有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按《初学记》解释,“汉御史大夫本有两丞,  相似文献   

18.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特有的书目分类体系,它植根于儒家伦理教化土壤,萌芽于"独尊儒术"的西汉《七略》;发轫于图书日增、目录事业繁荣的西晋《中经新簿》;初立于玄理日盛的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于学术繁荣、版本著录发达的唐代《隋书.经籍志》。清乾隆皇帝视四部分类法为"古今不易之法",在他督导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集处理古籍的四部图书分类法之大成,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分类体系臻于鼎盛,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三)经部类目与图书著录 经部类目的设立 懦家经典在西汉确立了经的地位以后,东汉初年,班固据刘歆《七略》撰《汉书·艺文志》,于“六艺略”著录儒家经典,分立九个类目,即:《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小学类。《汉志》“六艺略”的类目,奠定了后世书目经部类目划分的基础,以书为类成为经部类目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类目的设立,皆沿从《汉志》,或大同小异,从无超出其规范者。《隋志》将《七录》“技术录”中的“谶纬类”移入经部,唐代母煚的《古今书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目因之。《隋志》于《论语》类后附著“五经总义”方面的图书,《古今书录》增立“经解类”,两《唐志》、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因之;其中,《明志》改称“诸经类”,《四库全书总目》改称“五经总义类”。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将《孟子》由子部移入经部,附著于《论语》类之后,《直斋书录解题》仍合类著录,而将类名改称“论孟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承《七略》而来。向、歆父子整理书籍,充分借鉴了前代成果,即从事物分类以至典籍分类、学术分类,以及孔子以来的图书整理传统。而在汉代,由于孔子本人的被尊崇,使得孔子进行的图书整理事业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图书整理事业被看作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