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一些细菌竟然可以在没有食物和氧气的情况下,以纯电能维持生存。有一些细菌,经常生活在泥泞的海底或河流两岸的泥巴里,如果你想找到它们,其实方法很简单:准备好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海底或河流的泥巴中,就能将它们从躲藏的地方引诱出来,吸附到电极上。它们是一些特别的细菌,因为别人吃饭,它们吃电!这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怪能力,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3-I0004
<正>[导读]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细菌"却是真真实实的,随处都可能蹦出来。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这种细菌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它们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它们是以电为食的活细胞。找到它们的方法很简单,把一些灰尘放在盛满水的浅盘子里,轻轻旋转,尘土就会分开。如果没有分开,很可能就是被细菌生成的"电缆"连接在一起。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  相似文献   

3.
正发生在2020年10月的黑龙江鸡西一家人聚餐食用酸汤子后全部死亡的悲剧,给大家带来了值得深思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各种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到底是保鲜还是慢慢变成毒药?食物放冰箱真的安全吗?如今,虽然家家户户都在用冰箱,但是真正懂冰箱的人并不多。冰箱虽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低温,但是由于冰箱属于一个封闭的环境,放在里面的食物一旦腐败,细菌便会大量滋生。或许有些人会问,如此寒冷的环境,细菌有那么"坚强"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些细菌远比我们人类"坚强"得多,它们不仅不"畏惧"冰箱里的寒冷,还能在冰箱里"自得其乐",组建"家庭",迅速生长繁衍出更多的细菌。  相似文献   

4.
正细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之一,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们的真实面目,但它们却蕴藏着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力!蓝藻能变"制氧机"如果无法找到在火星正常呼吸的方法,人类所有殖民火星的计划又有什么意义?或许我们只能放弃在火星建造殖民地、培育食物或者挖掘隧道的想法。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线新的希望,能够让人类在火星上获得稳定的氧气供应。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它们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目前已知的食电细菌有两种:希瓦氏菌(图)和地杆菌,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培养出的食电细菌,与已知的两种食电细菌毫不相像。这意味着还有一个整体的微生物世界是我们从不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异形。  相似文献   

6.
阮光锋 《百科知识》2013,(13):34-35
你听说过"负能量食物"吗?据说吃了这种食物,不会给人体增加能量储备,还可以边吃边减肥。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关于"负能量食物"的说法还真多。最近在某科学杂志的网站上有专题介绍"负能量食物",文章认为"负能量食物"包括苹果、芹菜、羽衣甘蓝、番木瓜和生菜等25种食物,它们大多是能量低、富含膳食纤维的植物性食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蛇在自然条件下,是会冬眠的。在食物匮乏的冬天里"大睡一场",这种方式能够帮助蛇节省不少能量,让它们安然度过冬天。那么,是不是一遇到寒冷的环境,比如把它们扔到冰箱里,蛇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呢?事实上,一个人冒冒失失把家里的宠物蛇丢到冰箱里,是一种"过失犯罪"的行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0):25-27
在我们的肠道里定居着上万亿个细菌,它们构成了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这些数量庞大的人体"肠道居民"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肠道细菌的"日常",你就会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9.
<正>流言:吃负能量食物不仅不会给人体增加能量储备,反而会消耗能量,使人越吃越瘦。甚至某科学杂志的网站上最新专题也在介绍"负能量食物",包括苹果、芹菜、羽衣甘蓝、番木瓜和生菜等25种食物。真相:"负能量食物"的概念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它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的能量的食物。  相似文献   

10.
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了幸福之神,让她到世间去撒播这些种子.上帝问:"你准备把这些快乐的种子放在什么地方呢?"幸福之神回答说:"我准备把它们藏在最深的海底."上帝听后摇了摇头.幸福之神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说:"那我就把它们藏在高山底下吧."可上帝听后仍是摇头.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拉肚子时,实际上是肠道内的细菌在作怪。日本科学家最近对人类肠道中肮脏的细菌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害虫"的祖先竟然来自海底!  相似文献   

12.
那时的生命还年轻,那时的身体还简单,在氧气和食物极其有限的海水里,它们极尽所能地伸展着自己的身体,表面积加大、再加大,布满了早期的海洋.它们是伊迪卡拉动物,它们生活在遥远的前寒武纪,它们通过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身体表面积来获得充足的养分,它们在拥有较为复杂的内部构造的新一代生物面前,无声地死去.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是细胞内微小的细胞器,平均每个细胞里有300-400个线粒体,整个人体里有1亿亿个.本质上所有的复杂细胞里都有线粒体.线粒体看上去像细菌,因为它们从前是自由生活的细菌,后来大约在20亿年前适应了寄生在大细胞里的生活.它们还保留了基因组的一个碎片,作为曾经独立存在的印记.它们与宿主细胞之间纠结的关系织成了生命所有的经纬,从能量、性和繁殖,到细胞自杀、衰老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人体内也在燃烧吗?我们稍一考虑,马上恍然大悟:我们的身体内时时刻刻都在"燃烧","燃烧"我们摄入的食物,把它们转变为二氧化碳和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那么,人体内也在进行核反应吗?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就不免要困惑了:我们身体内能进行核反应吗?是像原子弹那样的核裂变,还是像氢弹那样的核聚变?如果不可能,那么下面的情况该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15.
你问我答     
《知识窗》2009,(1)
口腔里的细菌都有害吗? 口腔里面大约生活了100多种细菌,而且还有上百种的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口腔内部温度适宜,100%潮湿,还有大量的食物,简直就是一片适宜细菌生存的丛林.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研究中发现,19亿年前地球上偶然出现了一种可以利用阳光能量产生氧气的细菌,它们后来又演化出了各种植物和生命,进而彻底改变了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漆黑的深海海底,有一种长得像一根雪茄烟的动物,脑袋向下勾着,贴近布满沙砾的洋底,慢慢地游动,用它那象鼻似的下巴横扫着洋底,它是在为海洋打扫卫生吗?不,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的下巴并没有接触地面,距离地面还有几毫米。那么它在干什么?它看起来更像是寻宝者用金属探测器在沙滩里寻找金币,当然它不是寻觅金币,它是在沉积物中寻觅自己喜欢的食物。  相似文献   

18.
在深邃的海底,生活着许多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生物。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深海生物的科学家们,那就是,在距离水面近千米,阳光根本到达不了的海底,哪里来的那么多食物供给这些生命维持生存呢?科学家们近来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种在水层中漂浮的“鼻涕泡”一样的黏液体上面。这种令人恶心的“鼻涕泡”是一种像蝌蚪一样的小动物建造出来的,上面黏附着很多食物颗粒。这种小动物可以编织出一张直径约为1米的黏液球,它们自己栖息在黏液球的中间,并且利用黏液球从海水中过滤出可供它们食用的细碎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较大的食物颗粒就…  相似文献   

19.
猫咪会拍照     
你知道小猫是如何度过它们的一天吗?给它们的脖子戴上一个小型的照像机。我们就可能知道它们的一切情况。原来它们并不是整天睡大觉,它们还会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它们会三天两头地去邻居家找食物吃,还会在汽车底下和车灯亲昵呢,没事时会去后院的鸟屋溜达,它们渴了会在地上找水喝……在它们的周边有许多的猫朋友,一天要见上好几次面。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需要食物提供的能量来维持,食物在人体内转化为能量的时候需要氧气,所以人就必须时时刻刻吸入空气,并把废气排出体外.生命时刻需要补充氧气,鼻子是空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鼻腔对空气起到加温和湿润的作用,鼻子内的黏膜和鼻毛可以挡住微粒和灰尘.进入人体的空气通过肺和体内的二氧化碳交换,肺由7亿多个肺泡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就发生在这些肺泡表面.每一个肺泡上面都覆盖有无数的毛细血管,新鲜的氧气通过肺泡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顺着血管流到心脏,心脏把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肺泡则把接收到的二氧化碳交给支气管,经呼吸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