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高职院校由数量型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导向理论的讨论,旨在从市场的发展需求入手,找出真正适合我国目前人才需求的高职教育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际背景下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背景下,我国博士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了不同层面的行动措施,在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指导与淘汰机制、学费支助、对外交流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追溯英国现代博士生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英国大学引入哲学博士学位作为开端,回顾英国现代博士生教育发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并透过影响英国现代博士生教育改革的五份重要报告分析其制度化建设历程。总结出其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和趋势:把回应社会需求作为博士生教育的出发点;强调博士生培养的完成率;关注博士生培养中的技能训练环节;不断强化博士生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培养联合体是英国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博士生的教育质量,规范“产学研”合作方式,回应英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关注英国博士生培养组织场域(联合体)运行的合法性,并分析维持其松散联结的行动举措。从组织合法性的“强意义”和“弱意义”两个层面,分析了博士生培养联合体建设在制度保障、经费发放和区域协作中的合法性基础,并阐述了构建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具体行动方式。分析了联合体博士生招生、培养与准出制度,发现其联合体与ESRC和研究组织之间存在的三种行动举措,即规范治理下的权力让渡、“费边主义”理念下的“产学研”协同发展、高校高度自治下的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特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在博士生教育改革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采取了一系列不同层面的行动措施,在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导师与考核、学费支助、对外交流形式等方面与国际博士生教育接轨.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地质教育》2009,(4):I0001-I0001
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世界范围的博士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竞争"成为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理念,博士生教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命题之下.因此,吸收最优秀的学生、促进国际间博士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在全球经济中最具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人才成为各国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策略.以美国、英国为案例,研究两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博士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国是近现代博士生教育的发源地,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博士教育成果有目共睹。在博士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德国始终锐意改革,推出了从招生到培养再到走向社会的一系列举措,客服了诸多发展中的困难,其经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也是为社会培养其所需求的人才。高职教育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确保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专业博士学位是上世纪90年代引入英国的,虽然只有短暂的发展历史,但近年已成为英国博士教育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形成了不同于哲学博士学位的鲜明培养特色。本文介绍了英国专业博士发展背景、发展成因及培养特色,并进一步指出其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我国专业博士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欧洲教育》2013,45(2):43-60
The recent White Paper on The Government's Expenditure Plans 1983/84 to 1985/86 (Cmnd 8789)1 says that "provis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beyond 1985/86 when the age groups will be falling is to be reviewed." This report, which is issued with the agreement of the Scottish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the Welsh Office, presents the latest projections produc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DES] of the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year 2000 in the light of the expected output from schools and colleges of those qualified for entry. The report gives historical series of student numbers, entrants and participation rates and explai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and projections. On the basis of recent patterns of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current trends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age group staying on in full-time education after the age of 16, the report suggests that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from qualified applicants is likely to be more buoyant than might be assumed from a simple view of the decline in the size of the 18-20 year-old age group. However, if the 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 places currently available were to be maintained, the supply of places would, sooner or later, exceed demand.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使中国电大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引领电大教育发展,需要适度调整电大办学定位,加快电大教育结构调整,推动电大发展模式转型,优化电大系统多层级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根据社会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从学校专业建设层面、企业合作层面、科研合作层面,实施建设了产学研创新创业课程、产学研合作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建立了校企共建教育环境、共建共享、权责对等的校企联动模式,拓展了校企联动模式下地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提出了校企联动模式下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举措。通过实施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分析博士生训练中心的特色,发现通过学术界内外机构的高度合作,博士生训练中心构建了研究与技能训练相平衡的博士生培养模式,提供兼顾学术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多方位可迁移训练,并给予博士生基于自我反思的职业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16.
法国博士生教育职业化改革以“博士生教育作为一种研究型职业经历”和“基于学术能力基础上的可迁移技能”为逻辑起点,在实践中采取注重博士生可迁移能力培养,构建博士生院的博士生职业化培训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的计划与落实,促进博士生与企业双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具体举措来推进博士生职业化改革。这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政府应加强博士生教育顶层战略规划及相应的政策引领与保障;博士生教育机构需重申博士生培养理念,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博士生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自信,提高可持续发展和可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德国工科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了改革,并形成了若干显著特征:强调既"专"又"博"的培养目标;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并重;加强跨学科研究应对全球化挑战。我国工科院校应该借鉴德国工科大学的博士生教育特色,树立起"登高见博"的博士生培养理念,在坚持特色中实现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并加强跨学科研究,从而达到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生成性思维是博士生教育质量生成机制的逻辑支点。博士生教育质量生成机制具有过程性、生态主体性和动态生成的特性,包含质量观及其变革的价值机制、导向与激励的动力机制、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输入-过程-结果质量有机链接的链接机制和基于教育质量评价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