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常规思考方法难以破解,请看问题假定有两排蜂房,形状如图1.一只蜜蜂在左下角的0 号蜂房内,由于受到外伤,只能爬不能飞,而且只能向右方(正右或右上或右下)爬行,从一间蜂房逐步爬到与之相邻的右蜂房中去,问这只蜜蜂从最初位置逐步爬到右上角的7号蜂房共有多少种爬法?  相似文献   

2.
老鹰和蜜蜂     
一只老鹰看见一只蜜蜂在一朵花上采蜜,就对蜜蜂说:“可怜的东西,我真为你感到惋惜,你这样辛劳,而又富于技巧!可整整一个夏天,你成千上万的同胞在蜂房建造蜂窝,可此后又有谁来为每个蜜蜂论功行赏呢?坦率地说,我不明白你又能从中得到什  相似文献   

3.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初步的创新能力呢 ?笔者认为应在四个“转化”上下功夫。  一、由“好胜”向“好奇”转化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如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为什么“二二得四” ?这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 ,怎样使学生的好胜心转化为好奇心呢 ?好奇心首先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在黑板上贴出 2 0只按鸡、鸭、兔顺序排列的动物图片 ,对学生说 :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 ,由一同学说出第几只 ,大家来猜猜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数百万只蜜蜂一夜之间突然消失!这种情形愈演愈烈。这些蜜蜂究竟去了哪里?一时间众说纷纭……一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职业养蜂人罗宾贝格像平常一样去他的蜂房巡视,眼前的景象让他非常震惊:那些成天在他眼皮底下飞来飞去的工蜂突然消失了,三千只蜂箱中只剩下一些蜂王和它们的卵!蜂房出奇的安静,罗宾贝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工蜂到哪里去了?它们是迷路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上《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时,在课堂上对半杯热水进行连续测量观察,我们发现,水温开始下降得很快,后来下降得慢,课内时间紧,5分钟的时间只测得几个数据。我们想这杯水最终能降到多少摄氏度?如果给一杯冷水加热,水温上升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家里在学校里作了几次实验。  相似文献   

6.
读了报刊上董加耕的事迹以后,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教育我们在校的学生学习董加耕,确立革命的志向,将来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我们的学校里对于这一问题,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有人认为:“过早地在毕业班学生中向学生提出到农村去,会使学生思想混乱,学习质量下降。”我想,难道不在学生中提出下农村的问题,不向他们提出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谈学习、升学、作专家,学生的思想就会不混乱了吗?学习“质量”就会上升了吗? 为了今后更好地使在校学生懂得从事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在和我校到东辛农场劳动的学生们接触中,跟他们一道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今后学校如何向同学们进行参加农业生产这一教育,是早讲好呢,还是迟讲好呢?是只对考不取的学生讲好呢,还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讲好呢?请他们作回答。同学们都根据自己参加劳动的亲身体会,谈了许多要早讲,要向  相似文献   

7.
蝗虫     
你知道蝗虫是怎样吃草叶的吗? 我在玻璃瓶里养了一只蝗虫.蝗虫不停地跳来跳去,似乎对这样的环境很不满意.也许因为玻璃瓶里没吃的食物吧,我赶快找了几片草叶放进瓶里,等着观察蝗虫怎样把草叶吃下去.谁知蝗虫踩在草叶上,像没看见似的,一点儿都不吃.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不饿吗?还是不喜欢这种草呢?  相似文献   

8.
我叔叔家养了几箱小蜜蜂,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有空闲时间便跑去看。我发现每个蜂箱里都有一只身体稍大而且不爱活动的蜜蜂,为什么这些蜜蜂与众不同昵?难道它们是群蜂之王吗?我还猜测,如果一个蜂箱内有二王并存,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为了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便做起实验来。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些问题:学生应该如何提问,老师该问什么问题;怎样评价学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等。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有限的课堂里抓住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和指导,以上提出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回答老师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的绝大部分学校都开始对自身教育制度及课堂模式进行多种变革,教育界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课堂模式日益更新。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出现很多新式变化,这些新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比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在改革大潮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教学变革,而变革之后的课堂学生能否适应呢?他们在课堂上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他们在课堂上是否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呢?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现状及究竟该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进行相关探究,并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人们更加关注"课堂实效性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那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课文《蜜蜂》前,我照例叫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蜜蜂的相关资料。在教学课文时,学生就课文里的句子“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一提出问题:既然蜜蜂有花粉篮为什么还写它满身都是花粉呢?蜜蜂并不是靠身体携带花粉的啊?课文里说的是不是不够准确啊?并展示了论据:蜜蜂是有花粉篮的,蜜蜂从一朵花飞向另一朵花,其三对足便协调地活动着,前足将头部的花粉清刷下来,中足把胸部的花粉清刷下来,后足刷集腹部的花粉,并接受中足传递过来的花粉。  相似文献   

13.
李力 《物理教师》2007,28(4):2-32
本刊2005年第11期《澳大利亚课堂教学见闻》一文里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先生想把热茶放进牛奶中得到一杯尽可能热的奶茶,就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怎么办?是先把热茶加进牛奶中去接电话呢?还是接过电话后再把热茶加进牛奶中呢?这个问题很贴近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讨论非常热烈,教师在一旁不作任何解释,细心的学生很快查阅了资料并在讨论中发现热量的散失与温差有关,温差越高,热量就散失得越快,教师在一旁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肯定,教师的鼓励使他们肯定了自己的结论:应该先把热茶加进牛奶中再去接电话可以得到更热的奶茶.”这个结论颇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14.
曾在一所学校看到一位老师教学《蜜蜂》这一课的场景。到自由讨论的时间里,该老师请学生自由质疑。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蜜蜂是怎样传播信息的?蜜蜂为什么飞行时是呈"8"字形的?一只蜜蜂一生会活多长时间,它会产多少蜜?……面对这些"大问号",该老师显然准备不足,出现短暂的冷场,但他还是"机智"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告诉同学们这不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眼中求知的热情顿时暗淡了下来。一些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抱怨说课堂不好控制,如完全放开来,一些学生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冷不丁地冒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中学校园里,经常会看见女生烫着离子烫,长发飘飘的;男生穿着有几个破洞的喇叭裤,几绺挑染发,嘴巴里哼着流行歌曲,从眼前走过.看着这些学生,笔者不禁陷入了沉思:当前审美教育是不是有问题?学生们真的懂得了什么是美吗?是不是美术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或者纯艺术作品欣赏就叫进行审美教育了?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思维教学呢?我认为,衡量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地把握了思维教学的契机,至少应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在课前预设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准备了什么?二是在课堂教学生成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了什么?三是在课堂教学延伸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了什么?在集合及其基本运算的复习小结课上,教师展示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假定有一排蜂房,形状如图1,一只蜜蜂在左下角,由于受了点伤,它只能始终向右方(包括右上、右下)爬行,从一间蜂房爬到右边相邻的蜂房中去.例如,蜜蜂到1号蜂房的爬法有:蜜蜂→1号:蜜蜂→0号→1号.……  相似文献   

18.
在跨世纪的今天,我们提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体育教育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们应该怎样去转变呢?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手段在于体育课堂教学上的变化,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在当校长的这些日子里,我始终考虑着这样的问题:怎样让教师在尊重的环境中都得到提高呢? 怎样将评价中的"尊重"变为有形的操作呢? 我们选择了"阳光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把思维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摆在首位。怎样在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铺垫导入,巧设悬念,引发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