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赢疾者是生于现在世界而做着将来世界的人的;他献身于生之尊严,而不妥协地没落下去。——朱自清:《白采的诗》 1926、8、27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浓而不腻,艳而不妖,朴而不俗,素而不淡,超乎寻常的淡远的美。他的散文《荷塘月色》更叫人叹服。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其文。(1)真挚深厚的感情的注入;(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3)对比映衬,多样统一的手法运用;(4)他不拘于从听觉写声音,而是用耳听,用心想像。唤起“联觉”,从而让触觉、听觉、味觉产生一个“通感”等几个方面来探求其本文的。  相似文献   

3.
张之阳 《四川教育》2001,(11):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 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 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 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  相似文献   

4.
5.
《荷塘月色》一流露出朱自清当时内心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也展现了他在经受痛苦后,改于再次直面人生的狷介形象,这表明朱自清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身上存在着中国传统人儒道互补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曾经说过:“朱自清虽然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然贮满着那一种诗意”。这话说得很好。以诗人之笔来写散文,诗意惘然,确实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特色。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用语造句,极有功力,写来朴素自然,又时见匠心,每有新意,经得起推敲玩味。这些特色在《荷塘月色》中都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文学》)。翻开《荷塘月色》,幽静、淡雅之气沁人心脾。1927年7月的清华园,应是酷暑难当,但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让人陶醉,让人感悟。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开篇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到底是因何而引起的 ,历来论者颇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大语境论者认为“像他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 1 92 7年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 ,就不能不隐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一封信》与《那里走》所表露的正是这选择的困惑” (钱理群《重读名著》)。很明显 ,大语境论者认为朱先生的“不宁静”是由他生存的时代使他“困惑”“彷徨”所引发的 ;另一种则是庸俗论者 ,他们认为“不宁静”可能是由与老婆吵架引起的。笔者认为后者固然可置之不理 ,就是前者…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久负盛名的散文名作。它清丽隽永,脍炙人口,历来被公认为现代散文的楷模。因此,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理解。但笔者认为在这些解读中,少了从"人"的角度去解读,没有关注文本中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12.
13.
周美兰 《学语文》2007,(1):51-51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兼及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几十年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个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他的散文简洁精炼,并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自然而著称,被称为典范的现代美文。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的主题,表现作对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心情,理解本的主题,应综合作一生的发展历程及当时社会大环境前后关联去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李意英 《中学文科》2007,(10):74-74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可谓是现代文学脍炙入口的美文,它那纯美的艺术境界永远令读者回味无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方维保 《学语文》2004,(1):16-17
~~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朱自清散文中的自我是“未老先衰的”。他的意思大概是说,朱自清一方面通过散文的本文作着肆无忌惮的情色梦幻,另一方面又总是老夫子似的摆脱了道德的自我约束。正是这样的原因,才有了《荷塘月色》文末的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正当“我”为美好的情  相似文献   

18.
王飞 《现代语文》2006,(9):81-82
经典的魅力百读不厌,经典的解读常读常新,经典的意蕴空灵多义。笔面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胸中之沉想洋溢于笔端,不当处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叙事抒情兼具的美文。文中,作者不仅写出了月光下荷塘的特有风韵,更写出了清净幽深的气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心情,也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是经典名篇,惟其如此,所以在教学上不容易出新。原因之一是教得太熟了,形成思维定势。很多老师执教时,无非是赏析其优美清丽的语言,分析其写景特点。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试图换一个角度来解读,也就是从孔子对《诗经》中的《关雎》的评论这个角度来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