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在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影响下,日本为摆脱战后危机、打破内外困局,最终选择了法西斯主义。日本国家社会党和新日本国民同盟等团体也纷纷创建,这些法西斯团体打出各种“改造”的思想标签,进行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宣传,一时间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2.
陇南民间美术文化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其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更是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秦汉文化、氐羌文化、川蜀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等方面分析陇南民间美术的文化背景,可以明确陇南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及其创作和传承方式,对挖掘、整理、保护陇南民间美术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较早出现的民间文学体裁,民间歌谣与民间谚语率先见证并记载了闽都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劳动生产到爱情婚姻,从家庭生活到人际交往,从民俗风情到人生百态,闽都人融入了种种观察与思考,体现了鲜明的闽都特色,而浓郁的主体情思、浓厚的"虾油味"、丰富的表现手段更为闽都民间韵文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把握这一点对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南藏区古代已处丝绸要道,商贸活动异常活跃,民国时期更形成了拉卜楞和临潭两个贸易中心,主要有集体贸易、私营商业和集市贸易多种形式,为当代商品经济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农村武术的空前普及和城市市民武术的迅猛发展.在乡村,私人习武和教授武艺者渐成风俗.在城市,市民习武和娱乐表演相结合,对抗性的角抵、手搏、相扑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习武的基础上,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宋朝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以及骑兵的缺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的形成是武术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汉时期,血缘型、业缘型、机缘型的救助活动构成了民间教育救助的主要形式。这些教育救助活动深受当时宗族力量、社会风气、制度导向的影响。民间教育救助活动对两汉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近代广西壮族民间存在的多样化婚姻形态是壮族独立的民族文化习俗的体现。本文从宗法制度的全新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了近代壮族民间聘娶婚、转房婚、入赘婚、不落夫家等婚姻形态中所反映的宗法性实质和特征,证明了近代壮族社会与其他民族一样,仍然存在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封建的宗法制度和思想。因而,宗法制度在中国各民族中的存在是有普遍性规律的,但在个别民族中又有特殊性的特点。正确地对待及批判继承包括宗法在内的民族文化习俗,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是民间社会意识和心理的集中反映。安庆地方志记载了多种类型的民间信仰,从中可以考见清代安庆地区民间信仰的区域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歌文化是壮族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广西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通过考察历史上广西壮族山歌的禁毁和恢复过程,总结出歌手、歌本和歌圩是其关键的传播要素,是当代政府扶持山歌文化传播的三个着力点.同时在网络草根文化潮流的背景下分析了这些要素在当代民间的演变和发展的三个新趋势:歌手年轻化,身份多样化;山歌文本音像化,传输数码化;歌圩虚拟化,时空自由化.  相似文献   

10.
汉代民间信仰分为皇帝、官僚贵族、百姓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信仰形式.但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动、社会风气习俗的影响等,导致民间信仰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层级之间交融.神仙信仰在西汉中期以前还是限制在皇帝和宗室贵族间,此后在民间兴起并迅速传播.东汉以后.受到道教的影响开始发生转型.  相似文献   

11.
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既是地方师范类高校课程教学的必要,也是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需要。将本土民间美术融入师范院校艺术类课程建设体系中,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进行实践研究,探寻民间美术资源与师范院校艺术类课程建设的切合点,建立师范院校、中小学艺术教育和民间艺术家之间的联系网络和科学合理的民间艺术研究机构,使民族民间传统美术文化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民歌具有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区域性强、与台湾关系密切等特点。福建说唱音乐有二十多种,区域特点鲜明,其影响最大的是南音。福建民间器乐音乐有十余种,其区域特点也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古时期有宫廷“瞽”者乐官,后世有“觅食”说唱于世的民间瞽目艺人。本文通过文献的对比分析,考述其历史渊源及流变轨迹,同时也旨在揭示这一特殊群体曾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唱本和科书是桂中壮族民间师公教的精神核心,是其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也是壮族民间师公教观念的概括展示。这些唱本和科书大体可分为师唱本、圣唱本、杂唱本和科仪本四大类。从表现上看,它们上及释迦老庄,中述佛陀神仙,下达众生符Lu,其佛理仙论、菩萨神仙系统、佛法道术、斋醮科仪、宗派源流等,纷繁复杂,宛如一个臃肿的混血儿,但庞杂中也还是可以追寻其如下基本信条和教义:(一)善恶因果报应说;(二)天庭地府与仙境说;(三)人生皆苦易罪说;(四)重孝说;(五)多神崇拜,万物为神鬼主宰说。  相似文献   

15.
鲁兴勇 《保山师专学报》2006,25(4):F0002-F0002
和顺人以纯善著称,在这里你听不到大声的吼叫和无聊的争吵,有的是轻声细语的温暖问候和远远就为你让路的客气乡民。这一切既跟 和顺人高雅的素养有关,也跟 和顺人崇儒信教有关。在一个只有几千人和顺乡,历史上竟然出现过十四座寺观庙宇,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壮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到全球文化交流当中,壮族文化的英译研究也随着凸显出其重要性。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视域下,壮族文化英译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壮族文化英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卫辉,安葬着徐世昌高、曾、祖、考四代直系亲人,矗立着徐氏庞大的祠堂建筑群。卫辉的徐氏茔域共有四处:顿坊店、唐岗村、乾隆庙和张士屯。其中唐岗村安葬着徐世昌的父母徐嘉贤夫妇和夫人曹氏、祖父母徐思穆夫妇、高祖父母徐印川夫妇和曾祖父母徐新夫妇等,共有11个墓穴。1918年,徐世昌又在卫辉城内贡院街首建成了徐氏宗祠,这座大型祠堂,以其雄伟的规模成为国内乡土建筑的艺术瑰宝,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潘晓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80-181
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物质和精神发面的发展。广西壮族是以那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且其也影响着很多文化事项。拟从在稻作文化的影响下,从饮食(物质方面)和信仰方面(精神方面)的文化来窥视这些古老的壮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性,以期今人能从中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9.
在对广西壮族山歌属性分析、土壤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壮族山歌的发展困境,为创新广西壮族山歌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与参照。  相似文献   

20.
广西拥有极其丰富的壮民族文化资源,面对经济区域化全球化趋势,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广西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