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对《缪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亟需检讨。第一,“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之“阴阳”是指一岁之中春秋冬夏的推移,“短长”是指四时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晦明”是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的现象;第二,“夫羸德以与人遇,则失人和矣”之“羸德”,与“弱德”同义,指愚懦不毅之德;第三,从语义表达及其与故事情节的契合程度看,帛书“后说之壶”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这并不足以否定今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帛书《要》篇"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一句,其缺文应当补作"门户"——残一字为"门"、脱一字为"户";"审察"意为"仔细观察"、"细究详审","门户"意为"枢机"、"关键",全句应当译为:损益之道是吉凶的关键,不可不细究详审。  相似文献   

3.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后关系问题,帛书<易传>的成书时间问题,都可在这一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周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思想附会于《周易》卦爻辞的含义中,将其作为理论来源和载体,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理论依据。这种倾向体现了儒家思想重视人道德心性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是先秦时期道德心性观念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5.
刘彬先生的《帛书〈要〉篇校释》一书,是自马王堆帛书面世以来第一本专门研究《要》篇的专著.该书体例谨严、学风规范、方法科学,但凡立论,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以于关键处多有发明创获.由此,可以发见作者严谨规范、理性开放、见善则迁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损益卦论内容的分析,将帛书<易传>中<二三子>、<系辞>、<易之义>和<要>四篇文字的内容与今本<易传>中"乾坤之门"论说进行梳理和比较,并将这种梳理与帛书和今本两种<易传>传播历史脉络的梳理相结合,试图找到为什么损益卦论没能流传的原因并认为如果将"损益之门"与"乾坤之门"结合在一起作为理解<周易>的经和纬,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较为方便地入<周易>之门.  相似文献   

7.
张艳 《语文知识》2012,(2):31-33
对帛书《老子》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9.
帛书《缪和》可以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师生问答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子曰”自述自释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易》、史相发的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是该篇的主体 ,而后两部分则可能是逐步编入其中的。此外 ,《缪和》第二部分第二层的“子曰”文本 ,直接反映了孔子曾经传经和创作《易传》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笺"字《说文》所释非本义,通过古代语文辞书释义的对比和研究有利于发掘"笺"本义及捋清其相关引申义。"笺"最初表示用于书写的狭长小竹片,继而引申出文体名等义项,其后,被郑玄用作训诂著作的书名而逐渐衍生注解、训释义。  相似文献   

11.
道家之学在百家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黄老学在扬弃、发挥道家思想中很得力,汉初的文景之治即为明证。因此,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学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学术逐渐分化。总体看,它大致沿着三条路径分化:一是其政治理念,成就了汉初的文景之治。二是将政治情怀消解在求长生的追求中,向着民间宗教发展,后演变为“黄老道(道教前身)”。三是继续沿着学术方向演进,其思想的精华被后世思想家所吸收。  相似文献   

12.
《说文分类榷失》是一部独立的文字学著作;《说文统释序》是《说文分类榷失》的增改本,是研究《说文统释》的重要文献。它从文字“失误”的视角审视历代文字在演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价值。《说文统释序》指出的很多“失误”其实是汉字演变和使用的结果,因此,它的观点比如对文字借用的认识、对俗体字的观点等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张艳 《语文知识》2010,(3):41-43
帛书《老子》有大量通假字,本文从音韵学角度对之进行分析与研究,印证前人成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自汉代以来《诗经》研究既成统系 ,并各有家门。“三家诗”亡而《毛诗》独传。《毛诗》一系盖以伦理为尚而说《诗》,一直延续到清代。吴敬梓所著《文木山房诗说》虽择要而论 ,但所论者皆有所本。书中关于“七子之母”的论述亦然 ,明显受到前人季本、何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其在经学方面也有独创的见解,提出了“《系辞》等非圣人所作”这一极具震撼力的论断,这一观点虽曾一度遭到不少学者的非议,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无误的,从中也体现出欧阳修的远见卓识和严谨的治经态度。  相似文献   

16.
帛书《易之义》对《周易》经文义理方面的阐发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论其性质、特征,一种是按照论乾坤两卦的模式下贯而来,突出文武调和的思想。《易之义》论易卦性质与特征的价值取向是中庸、中和,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之至"与中庸和阴阳相济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物色篇》心物说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文教资料》2007,(8):68-69
本文从审美主客这一角度去阐释《物色篇》的美学思想,从黑格尔文艺创作理论角度对《物色篇》“心物交融说”进行阐释,即它要达到高层次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心物交融说”的“境界说”对应阐释的相隔和审美主客观关系阐释的不隔。  相似文献   

18.
宋本《玉篇》明确标注出的引《说文》(大徐本)的内容,包括释义、析形、书证、注音、字形和重文。其引文与《说文》相应条目的不同,表现为十二个方面。修订者参考了不同于大徐本的说文本子,或者引用时改动了原文,以及宋本《玉篇》和大徐本在流传中产生的讹误,都可能导致这些不同。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活跃在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政治舞台。其在经学方面也有独创的见解,提出了“《系辞》等非圣人所作”这一极具有震撼力的论断,这一观点虽曾一度遭不少学者的非议,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无误的,从中也体现出欧阳修的远见卓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中的“小国寡民”思想,是老子作为“思想圣者”以民为重治国理念的重要表达,是其“以有为修无为,以无为成大为”的治世追求,亦是其实现“大有大无,大无大有”的“以道治国”平天下的至善境界。然而,历代注疏对老子“小国寡民”的解释多有失偏颇,甚而误将“小国寡民”作为一种消极遁世之说。“小国寡民”思想应从时代变局、圣人之治、无为而治、治世之道等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