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苏俄政府在华策略经历了一个从联合吴佩孚到促使吴与孙中山联合再到联合孙中山的过程。这种策略客观上促进了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标志的中国北方工人运动发展的高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内政治形势的判断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学研究范式”是教学论领域一个基本而重要的课题.20余年来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这一课题,研究主要涉及教学研究范式的内涵和类型,各类教学研究范式的产生、发展、功能和特征,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发展趋向等具体问题.文章试对20年来我国“教学研究范式”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反思,以期对探索教学研究新范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双性化人格研究的梳理,发现迄今的研究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从年龄阶段上看,有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年人;(2)从职业分布上看,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和运动员;(3)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情绪特征、社会适应性、人际关系、依赖性、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自尊水平、自信心、创造性水平、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人口学分布特征等具体变量与双性化人格两两之间的关系;(4)双性化人格的跨文化研究和城乡对比。总的看来,已有的研究大都证明了双性化人格在很多方面是积极的、有利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还没有研究证明双性化人格对个体、对社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理想化的性别角色模式。未来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大研究力度,扩大研究规模;(2)寻求研究方法上的突破;(3)加强跨文化研究;(4)探究双性化和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并非是个别教育研究者的主观臆想和一时的心血来潮,相反,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动因和社会背景。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领域的日渐失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有价值的问题,采用科学的范式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意义才可能实现。文章通过对70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根据其发展特点大致分为5个阶段,从早期的缺乏范式意识到现在的具备范式多元化意识,研究范式意识逐步增强;“非实证研究”逐渐减少,“实证研究”逐渐增多,“量化法”“质化法”“混合法”的运用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章认为对于研究范式的使用应该注意:研究范式无高下之分,不论是实证研究还是非实证研究,均各有其用,研究范式的多元化才能形成合力得出科学结论;开展研究时要有系统观,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团队研究更利于综合运用多种范式,更容易产生工程化成果。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思想研究在历史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现代学术背景下受意识形态及对西方现代学术发展的感知差异影响,分别形成了哲学史、思想史、政治思想史、宋学演变、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司马光思想研究范式,围绕司马光是不是保守派、是不是理学家、思想成不成体系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料选择、讨论深度及方法适应上的问题。如何克服诸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局限,实现意识形态化研究向真正学理化研究的跨越,成为新时期司马光思想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早年的工人运动生涯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最初结合的一个缩影.他投身工人运动是他自己追求真理的具体表现.俞秀松在上海领导党团工作时参加了一些工会组织,进行指导,又内部指挥了包括五卅运动在内的多次工人罢工斗争.他对帮会流氓应对有方;对帮会的见解一分为二,富有策略性.他提出的组建工人俱乐部的主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工运路径.在他的言行中体现了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宏伟抱负.这种精神与抱负在一定程度上又具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在上海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2000--2006年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方法论建设上的主要成就.通过对我国三大主要的比较教育专业杂志的论文成果进行分析统计,总结了世纪初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我国目前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建设提出进一步的展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2000至2012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研究发现,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合理性、实施方式、财政责任、国际比较、实施效果调查、评价与完善。在回顾与综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推进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最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借助国际力量推动中国工人运动,认识到中国的工人阶级应当团结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李大钊深入到中国工人群众生活中,开展教育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和组织开展了多地工人运动,促使理论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李大钊参与领导成立多地工会组织,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工人运动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致力于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为开展工人运动创造组织条件;他躬亲革命实践,指导工人运动,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中国的工人阶级。陈独秀的探索不仅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早期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五四"爱国运动期间,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他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现状,创办工人刊物、成立工会、重视工人教育,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组织与领导,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的到来,立下了不小的功绩,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相似文献   

13.
混合方法研究是指结合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要素进行的研究,其已经逐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方法论。混合方法研究兴起于对范式不兼容的反思与批判,并随后选择了实用主义作为其范式,这奠定了混合方法研究的合法性基础。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对于为何选择混合方法研究以及如何开展混合方法研究,仍存有误区与困境。国内研究者丞待加强对混合方法研究的评介应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有关班级文化的研究虽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始引发关注。近十余年,学者们将研究视野主要聚焦在对班级文化的内容、功能、特征的厘清和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研究等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在对当前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力求做到多方法、高质量,使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也是学校伦理组织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本文主要以发展为线索,回顾目前师生关系研究状况的逻辑进程,采取边述边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师生关系发展的纵向与横向两个纬度,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处境出发来反思师生关系及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概括出师生关系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教育研究者开始把艺术取向的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以文学、表演和视觉等艺术形式开展教育研究实践,并以艺术作品来呈现研究结果,为解释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种突破性的研究方法,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方法引起了教育研究界对其价值论、方法论和伦理性等方面的理论争议,如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有何独特价值、其研究程序是否规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如何平权等成为人们争论的核心问题。在实践模式上,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围绕着文学、表演和视觉艺术三种主要形式展开,并与传统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混合使用。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有着广阔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方华伟 《考试周刊》2011,(22):160-160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设计、实施与反思的过程。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在教师自身对教材内容把握与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找出实际授课的思路;实施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反思是在教师完成对内容教授后,对自己实际实施教学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所形成的新教学思路的重新设计以达到对讲授过的课程进行再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混合方法研究是近年来教育学领域正逐渐广泛应用,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应用的研究思路。它与多方法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分为三角互证、补充、发展、启动和扩展等5种目的和8种类型。混合方法研究的一般过程包含有8个步骤和7个数据分析步骤。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日益成为一门显学,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多数研究缺乏科学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应用,而且关于研究范式与方法本身的探讨极少。文章首先综述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范式与方法。主要研究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释义主义范式和批判性范式。其后,从定义、特点、研究议题、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讨论了三种范式下的六种具体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近四十年来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认为国外主要范式与方法的引入与内化,对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科学化与全球本土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