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甘州府志》采用类目体,基本遵循了清朝自康熙至乾隆年间首次纂修《大清一统志》所拟定的体例,又能借鉴《重刊甘镇志》;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注重文征。《甘州府志》的纂修者署名为钟赓起,四篇序言及《修志告示》也无一语涉及他人。但细读全志就会发现,在钟赓起之前和同时还有王学潜、庄学和等人创修或编纂该志,其功绩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2.
畲族许夫人舍身抗元,为世人敬仰,当地汉族村民感其忠勇,为其修庙祭祀,并由此发展成为民间信仰.从抗元历史背景、传统价值观念、民间信仰特征、宗教鬼神意识、畲汉交流融合五个层面深入分析,可以总结这种超越族属祭祀的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3.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4.
清代宁夏将军兼甘肃提督苏宁阿在《八宝山来脉说》《八宝山松林积雪说》《引黑河水灌溉甘州五十二渠说》中集中阐述了祁连山水源保护与张掖生存的关系,提出永远保护祁连山森林的深刻见解。至近代,《富甘之畜牧谈》等文又提出了保护祁连山生态的具体思路。在清末东乐等地的碑刻中,提出了保护祁连山水源的具体措施。明清时期和近代河西走廊植树造林的实践是对环境保护的具体践行。探讨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环境保护思想,对当代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河西走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山西平遥曾八修县志。但由于年代久远,明代所修者多已失传,清代所修者流传至今的也不多。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及光绪《平遥县志》内容翔实,考订精审,堪称善本。二志详细记述了该县历史沿革、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人物故事、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是今人研究平遥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7,(4):47-53
关公信仰是我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掖关公信仰分布广泛。通过对明清时期张掖地方志进行研究,调查相关碑刻,张掖关公信仰繁盛,是当地人好武尚忠的表现;另一方面体现了民众在恶劣生活条件下的心理诉求。政府对祭祀关公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且关公职能广泛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探讨民间信仰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张掖关公信仰有着连结官方和民众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 7年 6月间 ,我曾从陕西蓝田、商县、丹凤、商南一线沿着唐时的秦楚古道所经之地进行考察。在商县和丹凤县的地方志办公室查阅资料时 ,发现明、清的《商州志》中 ,均载有署名柳宗元的《四皓碑赞》一文 ,在近代所修的丹凤县志中 ,也有此文载入。当时 ,丹凤县新修县志已完成初  相似文献   

8.
贾恩绂字佩卿(1866年—1948年),河北盐山县常金乡贾金庄人。为河北著名的方志学者和教育家。一生著述很多,尤以方志最多。有《盐山新志》,《定县县志》,《河间县志》,《南宫县志》(以上四种已刊);《枣强县志》脱稿未刊;《直隶通志》(未刊)和《河北通志》。其中《盐山新志》为时人推崇,是其方志的代表作。《盐山新志》材料翔实,体例简洁、分析清楚,见解颇有新意。书中所阐述的修志观点现在仍值得方志界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修《清史》体例体裁可采正史纪传体,但应有所创新;在编纂思想上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叙事记人;从节省篇幅和沿正史之续的角度考虑,文体上宜用简易明快之文言文叙事状物;关于新修《清史》内容之取舍,应比较《清史稿》之得失,参戴逸教授相关意见并结合个人思考,新修《清史》似应保留《天文志》,并增设《洋务志》、《革命党人列传》、《南明载记》、《太平天国载记》等若干。  相似文献   

10.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11.
近代著名史学家张森楷毕生从事史籍校勘与编纂事业,编订的《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新校注》等堪称国史研究和校勘学之典范,主修的《合川县志》是康熙以来少见的新修地方佳志,还秉承经世致用之风,编写了大量济世救国之作。张森楷一生治学严谨、著述等身、成绩斐然,堪称晚清至民国初期成果最多的“史学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龙王形象,这些龙王一改往日威严、凶暴的强者形象,变得充满人情味和世俗气息。《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儒士形象、仕宦形象、畏道形象、妖龙形象。究其形成原因,可概括为吸收了印度佛典成分,文人的创作,民间信仰的影响及对现实不满的宣泄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龙王是佛教中重要的护法神.唐宋时期敦煌十分流行龙王信仰.龙王有施雨的作用,对于处于干旱地区的敦煌来说,雨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敦煌古代艺术中有各种形象的龙王.五代至北宋初期敦煌石窟流行一种新的佛教造题材《龙王礼佛图》.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仪式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民间信仰场域中发挥着特定的文化功能。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场域与功能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渭源县本庙索陀龙王身世的传说和演进,阐释了索陀龙王神游仪式中游神、迎神和安神的三个不同场景,从多维度分析民间信仰仪式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对索陀龙王神游仪式场域与功能的分析,着重揭示民间信仰仪式文化功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着变迁,民间信仰仪式文化中的宗教色彩正在慢慢地褪去,而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和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功能正在渐渐地彰显。  相似文献   

15.
记载大连地区的地方志有:《大连要览》、《南金乡土志》、《金州志纂修稿》、《复州乡土志》、《复县志略》、《庄河乡土志》、《庄河厅志》、民国《庄河县志》和伪满《庄河县志》,这在大连地区的文化历史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17.
自唐伊始,民间信仰习俗中就确立了以龙王为主导的海神信仰。宋代,又出现了湄州林氏女飞天的故事,并持续受到历代统治者赐封,成为沿海民众普遍崇奉的妈祖,并取代龙王成为中国海洋信仰的主神。民俗信仰是民众生活的抽象反映,从龙王到妈祖海神信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海洋社会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四川、重庆地方文献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即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嘉靖)四川总志》《(嘉靖)潼川志》《(乾隆)射洪县志》《(道光)蓬溪县志》《(光绪)彭水县志》《巴蜀禅灯录》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69首(包括37则断句),补充作者35人。  相似文献   

19.
《方志今议》是黎锦熙在方志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对指导《同官方言谣谚志》、《宜川县志》、《洛川县志》、《黄陵县志》等地方志的编写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编修省志、市志和县志,仍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剖析了《方志今议》的学术价值及黎锦熙的学养功力,以期更好地理解民国方志学和一代大师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吴晶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10-11,86
史梦兰是清代中后期京东的著名人物,编有《乐亭县志》《永平府志》《迁安县志》《抚宁县志》四大方志。文章拟从方志的性质、方志的作用、修志的原则、修志的体例与方法四个方面,对其方志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现代方志编纂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