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三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性的形成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产生、形成、规约和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性、时代特性、实践特性。“三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使中国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朝向民族文化自信、伟大复兴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2.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头脑,对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阐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启示、现实意义、实践策略,着力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方法、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并不是孤立的,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系,探讨了两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必然结果,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如何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实质都是“两化”,即“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化时代”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就是要不断提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文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破除对“三种”教条主义的迷信。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的整体性研究,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前提性的问题:一是如何准确理解推进“三化”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把握时代主题和历史本质;二是如何准确理解“三化”的基本内涵,把握推进“三化”的目的和实质;三是如何准确理解“三化”的相互关系,把握“三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搞清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文化运动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型主体,具有从一般到个别推进的民族化动力。从社会实践活动看,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型主体,具有从历史到当代推进的时代化动力。从思想文化与社会实践互动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型主体,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推进的大众化动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代发展相结合、同人民群众相结合,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过程。揭示和探讨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三化”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要求。系统分析、梳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涵、目标指向,从而说明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探索就是要使其本土化、现代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源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一直努力地追寻探索着这一问题。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三化"结合在一起,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在时代和任务根本转换的大背景下,厘清"三化"中的"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对于充分凸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据时代特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列在一起,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形式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路径,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校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执政党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发展需要以及高校科学发展需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是要实施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工程,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推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师生,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新要求。《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元典",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精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进一步在《共产党宣言》中寻求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方法,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的文本研究,既有利于准确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想和理论,又有利于完整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三化"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还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三化"研究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个进程”、“两个结合”、“三次结合”引发“三次飞跃”的历史主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命题和话语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内在逻辑与多重动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话语定格过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展开与聚焦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鲜明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演绎的本质规律,淬炼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7.
崔赟 《文教资料》2011,(29):117-119
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只有赢得并见重于青年和学子,才能赢得并见重于时代和未来。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开始了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三化合一”的发展历程.这一光辉历程与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互动而生、相伴而在的。积极探索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三化合一”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方向、内容与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要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宏大背景下,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进而提高学科水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理念,也是当前学术研究令人瞩目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整体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五个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七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以来,我国理论界就此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实现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学界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作一简要总结和概述,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