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聊斋志异》,已有许多相关文章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文章则拟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这一视角对其进行新的探究。《聊斋志异》在谈狐说鬼之中投射的实则是一种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品描述的人与异类的和谐关系,传达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体无意识;第二,作品中迷人的异类女性则是荣格笔下阿利玛的化身,反映出中国社会寒族士子对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2.
集体无意识与祥林嫂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祥林嫂的命运的解读可谓多矣,但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审视祥林嫂的命运,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新的启迪。这种审视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集体无意识怎样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一方面是对集体无意识的最初怀疑赋予了祥林嫂怎样的深刻的革命意义。让我们先从集体无意识谈起。弗洛伊德以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而享誉于世,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他还作过一…  相似文献   

3.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荣格是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把“集体无意识”视作一切审美活动的原动力,并在无意识“原型”与有意识创作之间、原始神话与现代艺术之间、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西方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这种关于艺术创作推动力的理论,无疑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其着眼点非常有限,很难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系严整的美学理论.由于荣格过分夸张了集体无意识的动力机制,试图用它来解释一切审美现象,因此难免陷入逻辑的混乱和理论的荒谬.  相似文献   

5.
《老生》开创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书写的一种新范式。经由对历史和记忆事实的"山"的层面的还原,与对民族集体无意识流变生成的"河"的层面的还原,刻画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流变和生成,勾勒出其中的变和不变,展示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与历史具体处境的交互关系,深化并推进了鲁迅式的现实型文学思路,同时也奠定了一种新的生命书写范式。以集体无意识书写所建造的巨大而幽深的真实图景,呈示生命沉沦和异化的生成机制,探寻其恢复本真的可能性和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6.
荣格集体无意识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荣格整个心灵结构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集体无意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文章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个人无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结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原型构成的.荣格认为:原型概念是集体无意识概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联物,它表示似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种种确定形式在精神中的存在.原型的一种众所周知的表达方式是神话和童话,本文将对童话中“原型”、“集体无意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荣格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激活,艺术家成了集体无意识和族类的代言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9.
容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源于弗洛伊德的 (个体 )无意识理论 ,其特点可以用“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和“至人无功”三个词来加以形象化的概括。以原型为关联点 ,揭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 ,是集体无意识理论在神话—原型批评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重新审视简·奥斯汀女性小说《艾玛》,分析《艾玛》中主人公的最终选择,从而找到女性视角下的集体无意识表现;从女性惯有的爱情婚姻、家庭和阶级门第的观点出发进行研究,论述了《艾玛》中选择的必然性;借此可以看到简·奥斯汀作为女性作家,虽然较以前女性作家有了一些突破和挑战,但并不能完全走出父权社会带给女性的压抑,这可以说是女性天然形成的弱点或是永远无法摆脱的枷锁。所以借《艾玛》中对女性的选择的集体无意识分析,以此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深思。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个性的表现形式分别为思想、制度、习俗和集体无意识,这四种表现形式既是同时存在的,又是依次发展的.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生成思想、形成制度、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沉淀.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从自觉状态向自在状态转化的过程,生成思想和形成制度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觉阶段,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阶段,集体无意识沉淀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最后阶段,相应的集体无意识沉淀成功,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标志.大学文化个性只有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形成,才能说一所大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2.
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结合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原型说与集体无意识理论,从新的角度对《蝇王》进行剖析和探讨。通过挖掘荣格的理论在小说中的具体反映,即论述在《蝇王》主要人物身上交替出现的荣格理论中的两种原型———人格面具和阴影,以及对《蝇王》中集体无意识的两种行为倾向的发现与分析,力图帮助读者突破过去对《蝇王》中“兽性”这一主题的理解,深入到对小说所包含的人类集体无意识中“阴影”和其它原型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蝇王》在原型探索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汤欣 《海外英语》2013,(5X):208-209
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重要类型之一。该文从集体无意识出发对福克纳几部短篇小说中的次要角色进行分析,审视集体无意识对文学作品中次要角色塑造的影响,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批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人物与情节的无意识进行分析,用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探寻小说创作中无意识世界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应用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从叙事层面完整分析了《朴氏夫人传》由始至终的故事情节,阐明了《朴氏夫人传》中无意识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对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我们在叙事层面更加深刻的理解《朴氏夫人传》所蕴含的神话观以及可以运用无意识理论解释的情节设定.对此,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  相似文献   

16.
“原型意象”这一概念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心理学论.他认为“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积累,就是集体无意识.它是构成一种超越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而且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地在一定的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形成一种族记忆.梧桐这一意象即是人类祖先千百年来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的积淀.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民族文化理论,对鲁迅小说中所描写一些民族无意识进行了解读,主要是:对权力暴力性的认可;对别人痛苦的赏鉴;对有价值的事物的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18.
荣格以人格面具和阴影来展开的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强调入冲突与妥协的统一,重点是在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中加上了集体无意识,把精神分析从西方扩展到全球的各种文化,提出了心理学和美学上的原型理论,并以印度文化的曼陀罗作为人类心理原型的核心,让精神分析美学具有了一种全球性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期待与失落     
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我似乎并不怎么赞赏,但弗氏弟子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却是深得我心。荣格所谓的集体无意识是一种种族心理的积淀,一种由初民开始、世代相传的心理遗产。毫无疑问,这种文艺批评的方法是融有某些社会学、人类学的意思在内的,因而用它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我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明对于季节已经变得不太敏感,但古人则不然.季节(春)对于他们而言,隐藏了一种被荣格称为“集体无意识”的“生命-情欲”本能,它表现在文学、婚俗、民俗以及语言文辞等诸多方面.进一步追溯,可以看到这种“生命-情欲”本能通过语言文字凝固在汉族先民的潜意识之中,并从深层次上对文学的审美范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