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代科举发展较成熟,实施时间较长,取士数量较大,民族歧视色彩不重,专门设有女真进士科,显示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效应。它对文学产生过深广的影响:科举在金代文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与各民族、各阶层的知识分子的出处、命运紧密相连,对其生存方式、生活特点、人生道路和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丰富了作家的生活内容;科举的盛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映读书、应举、典试、登第和贡院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的诗、文;科举考试在金代中、后期成为文学思想变革的杠杆,文坛领袖们利用主文取士之机扭转创作中的不良习气,倡导健康文风,收到明显成效。但是作为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金代科举有双重意义,对文学既产生过积极、有利的作用,也带给它不少消极、有害的影响;既是文学繁荣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又对文学发展有一定的滞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代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构成宽泛而复杂,囊括了以女真民族为核心的诸多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并把创造文化行为包括在内.本文对金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向人们展示华夏文明金代的重要文化史.  相似文献   

3.
《归潜志》中关于女真完颜氏文人的记述尤为详实全面。以《归潜志》为主,兼以《金史》作参考,梳理金代完颜氏女真文人,勾勒其生平经历,描述其文学、文化活动的基本过程,探讨其个人活动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对金代文学、文化总体面貌的还原和构建有所补充和助益。  相似文献   

4.
金代大理寺官员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不仅有女真和汉族这样的主体民族,还有渤海、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官员。而且北方各族人民经过近千年的民族融合之后,到了金代已经不能简单的通过姓氏来确定一个人的民族成分,这也给深入研究金代大理寺各族官员比重带来了一些困难。此次通过梳理大理寺各级官员的民族情况,就是想进一步了解金代民族政策对大理寺官员群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饰面照容的生活用品的“金代铜镜”,以其丰富多彩的纹饰、造型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独特的纹饰传达出金代所特有的民族生活习俗,虽在汉化的洪流中,但仍保留其原有风貌。在这风貌下我们既可以通过龙纹、鱼纹等找到女真人的文化胎记,又可领会汉族文化对其产生深远而宏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在其近120年的统治时间里,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文明,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其中金代图书出版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根据所查询的资料和文献研究成果,对关于金代图书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7.
金代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其文化比汉文化落后,但由于他们积极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并辅之以游牧民族的性格特点,创造出了一些精美的石雕、泥塑、木雕、铜雕等艺术品,这些雕塑是女真文化的迹痕,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探寻金代女真民族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8.
金代文学反映了一个复合型文明体系,作为精英文化的汉语书面文学和作为民间文化的女真语口承文学分流并进,构成金代文学无比丰富的多样性形态,诗、词、文都对北宋有所继承和发展。院本杂剧、诸宫调和俗谣俚曲尤以崭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现在文学史上,对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产生了影响。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女真族无比生动的口头文学以真率自然的话语方式在金代文坛上盛极一时。特别是女真族口承史诗性长篇叙事文学——传统说部的崛起,给金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因子和新的元素,极大地发展和提升了金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内涵,促进了中国文学史的架构由内涵单一的传统格局向多维多元的完备体系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9.
金代是辽宁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方面,学校体系日益完善,辽宁籍士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文学方面,涌现出一批辽宁籍文学家,出现了一批描摹辽宁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宗教及艺术方面,佛教的影响在前代基础上继续扩大,书法、绘画作品的创作及收藏更加广泛。金代辽宁地域文化的进步,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为元明清辽宁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阿骨打建国,中原孝文化逐渐渗透其中,并与其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金代孝文化。金代孝文化是金代社会和谐关系建设的基础,社会和谐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孝文化。本文通过揭示金代的孝道行为、孝道社会的创建过程进而探讨孝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深入地剖析金代孝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金代和南方南宋墓葬及其他有明确纪年的遗址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金代定窑瓷器进行了研究,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金代和南方南宋墓葬及其他有明确纪年的遗址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金代定窑瓷器进行了研究,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化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代是女真族于中古时期,在我国北方继辽而起建立的又一个王朝,雄据祖国半壁河山,和南宋对峙长达一百多年.在此时期中,金代陶瓷的发展,取得很大进步,颇有成就.本文就对金代瓷器进行了研究,以此让我们清楚的认识金代陶瓷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石雕工艺有着辉煌的历史,其不少精品堪称国宝.本文介绍了金代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石雕作品.  相似文献   

15.
金代“尊孔崇儒”的教政策是在辽、宋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但同时女真传统化对儒学的认同也是不容忽视的。从金代教政策的特点看,金代崇儒是有选择的,与辽、北宋相比,也是较彻底的。从金代历史发展进程看,金代教政策的实施所达到的效果,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金代具有多种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在金代封建化过程中,家族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存在于金代家族中的儒家农耕文化成为推动金代汉化进程的基础。借助家族的力量,传统文化得以储存、积累、传授与发展。同时,在纷繁复杂的金代社会背景下,家族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内聚性促进了金代文学的繁荣。家族成员的嗜书、嗜学、学以为政、以文继祖的观念是金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7.
金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在统治过程中迅速汉化,并以华夏正统自居。金代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词也成为词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金词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大定、明昌词是金词走向成熟的阶段。其作品中的华夏正统意识与对宋代词风的继承皆表明金词深受汉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金代文学研究由于资源的局限,以汉语书面文学为主。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满族说部”的崛起,将金代女真族的长篇叙事文学通过口传心授活态传承数百年,为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新的生长点。女真族口传长篇叙事文学的发现,不仅给金代文学带来了生动的原生态作品和新的文学资源,而且给中国文学史的传播方式补充了同书面文学并行不悖的口承文学范式。这一传播范式的确立,将在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相激相融、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互动互补中促进学科建设,推动中国文学史的总体架构由场域狭小、内涵单一的传统模式向视野开阔、多维多元的创新体系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19.
金代皇帝大多重史,这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很是突出。其重史目的在于从历代兴亡中求得借鉴,获取经验教训,以维护和巩固统治。为此,金代统治者注重从多方面开展史学工作,从翻译史籍,到修《辽史》,到编撰本朝史,做得很有成效。而史学对金统治者确立君臣等级、实行“仁政”、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金代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乞留指吏民对即将离任官员的挽留并希望其再任。金人入主中原后,初期采用猛安谋克制度统治地方,遭到广大汉地民众的反对。金熙宗朝天眷二年改革后,金代官制逐渐转变为封建汉官官职体系。由此促进了金代地方官员选举、管理和调任地方官员的制度逐渐正规化,这也促进了各级地方官员乞留现象的频发。总的来说,金代乞留的发展演变经历了金代初期无明文规定下的一味遏制,再到金熙宗朝部分乞留事件得到了官方允许。世宗朝初期,乞留作为了解地方官员政绩和奖赏的渠道之一进行推行,发展十分兴盛。而到了世宗朝晚期,乞留又再次遭到遏制。至此,乞留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一直绵延于金代中后期,在金代末期走向衰亡。除此之外,金代民众所乞留官员的品秩呈现出中低等官秩占据主体的态势。金代乞留地方官员的方式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而地方官员被乞留往往是由其施政举措中多方面积极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