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把语法点的讲授和分析作为课堂主要活动。语言学习脱离了情境,  相似文献   

2.
语法是句子构成的基本规则,是正确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隐性语法教学",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感知有关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规则。此教学方法恰好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2011》)语言知识部分的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语法的意义和用法"一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把"隐性语法教学"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法不能作为孤立的语法规则教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探索、使用和内化语法知识.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中的语境创设展开论述,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在语言语境的创设中强调了上下文语境和语篇语境的创设策略,在非语言语境中则突出了情境语境和认知语境的创设策略.最后,总结全文并概括了在语法教学的语境创...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将一些具体的语法规则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此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知语法知识,应用语法。  相似文献   

5.
周世德 《考试周刊》2014,(41):97-97
正长期以来,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我国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一直是"语法教学"、"语言知识教学",某些教师只注重语法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忽视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和语境,因而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背诵了大量的句型、词组,但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仍然不会运用英语交流。不仅如此,课堂教学中枯燥的讲解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语教学渐渐产生"语法教学的噩梦",使外语教学始终处于"费时、低效"的状态。情境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采用语法翻译法和结构主义的听说法,注重语法规则,忽视语境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许多教师尝试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无法实现有效的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就说明英语教学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识记单词、掌握短语、了解语法,还要能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语篇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实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实施语法教学,不能单纯采用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不能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使学生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因为语法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掌握一些语法规则和语法结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  相似文献   

9.
语法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语法知识,而是要正确、有意义、恰当地运用语法知识进行有效交际。PACE模式是由呈现语言材料、注意语言形式、共建语言规则、拓展语言使用四个环节构成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使用PACE模式进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教学,学生在故事语境中理解语言意义,通过注意语言形式提高语法意识,通过师生互动共建语法规则,通过真实的语言输出活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慧玲 《学子》2014,(2):18-19
<正>上海实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实施语法教学,不能单纯采用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不能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使学生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因为语法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掌握一些语法规则和语法结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  相似文献   

11.
付义衡 《教师》2013,(6):46-46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在此基础上学习与运用语言。文章从情境创设的简洁性、趣味性、可解读性、思维性、隐藏性出发,探究如何高效的创设有效的语言情境,优化学生语言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语法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教师也都很重视学生的语法学习,然而在实施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1.片面理解语法,脱离语言情景许多教师把语法看成"死的""孤立的"规则,以为语法教学就是让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语法规则的意义和使用的语境.许多学生能够熟练背出语法规则,但并没有正真理解它的含义,当被要求在一定上下文情境中运用该语法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3.
语法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但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以语法为中心,而是让语法教学为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服务,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在首先分析目前农村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强调语法教学情境化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设置情境,并结合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4.
语法是一套规则。学习一门语言须学习语法,掌握语法规则,并根据这些规则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英语教师应将语法教学结合在自然的语境中,指导学生反复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自如地交际,语法规则才能转化为真实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亲身体验,从而加速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情境"无处不在,只要留心一些,课内课外学习英语的情境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林海花 《考试周刊》2022,(50):98-102
语法教学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在主题语境下学习和内化,实现语法知识“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文章基于主题语境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实践,提炼出语法教学三大特征:融入情境性、强调探究性和体验语用性;进而结合主题语境总结语法教学五要素:任务驱动、语法感知、规则探究、递进迁移和综合拓展,并结合具体教学课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周岚 《广西教育》2013,(5):76-76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等方式,发现  相似文献   

18.
传统以讲解语法规则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英语语言使用的真实语境,影响了英语学习者对所学语法结构的完整理解和正确运用。在语篇中对学习者进行语法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语法教学的情境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语篇与语法教学的关系,介绍了基于语篇情境下的语法教学改革实践的情况,并总结了语篇语法教学的优点、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76):90-92
<正>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具体的语境和情景中学习语法知识,并且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谈论自己的生活学习。语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是围绕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不同形式的任务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观点。我在区级的公开课9A Grammar A Reported speech  相似文献   

20.
朱越红 《天津教育》2024,(2):116-118
<正>“语法最有可能在真实主题意义的背景下被理解。”英语语法教学也只有融入一定的主题意义中,才能被赋予其意义。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以孤立的、操练式的方式向学生教授英语语法规则和语法知识,不能将语法知识和主题语境有机关联,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逐渐失去对语法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提高。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形式—意义—使用”统一的三维动态语法观,指出语法教学的重心应从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向对语篇主题意义探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