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教育的中介桥梁,语言习得的熟练性制约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双语教育和多语教育成为民族教育的特色之一,多语教育的效果对民族学生知识的习得起到至关重要地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双语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于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得以体现的,本文基于语言能力相关理论,对民族院校双语教育在学生知识习得的作用加以分析,并阐释了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即英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的第三语言教育,是基于民族语言和汉语上的外语教育。因此,少数民族学校的英语教育模式应区别于汉族学生的英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学习语言首先必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同样,语言教学也必须以文化教学为基础。民族师专所处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学生对英语社会及其文化认识比较有限,进而影响语言教学效果。因此,强化民族师专综合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5.
经济资源的地域性不平衡,教育程度的不同,制约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提高速新,寻求教育活力。外语教学不但要根据本地区特点出发,以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知识技能,加强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重视思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同时应加强师资的教育与科研,使教育目的得以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民族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因为语言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从识字或读写教育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如果从学习角度来说,语言教育几乎是终身教育。民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和继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的科学和文化水平,也就是提高民族素质,从而繁荣民族经济,加速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而语言教育正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因为一切科学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语言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民族教育中的语言问题,特别是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教育和使用问题,虽然写进了宪法,但在实施过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生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包括:封闭性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民族自尊与民族自卑的矛盾;趋前的思维发展与滞后的语言能力的矛盾等。新时期的民族教育必须关注民族学生独特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8.
正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是甘肃省唯一以哈萨克语和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小学,全县城乡各个民族的适龄儿童全部集中在这一所学校就读,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有学生767人,共设22个教学班,其中哈萨克族学生252名,占学生总数的32.9%。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大力传承和弘扬哈萨克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学校依托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构建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三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有机融入哈萨克族文化元素,开拓各种渠道渗透哈萨克族文化精  相似文献   

9.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提高汉语能力要做到口头语,书面语一起抓。要想提高藏族地区学生的汉语能力,既要注意口语教育,又要狠抓书面教育,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汉语能力这一目的,本文就如何提高藏民族学生汉语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口头语的教学口头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表现出来,是谈话人直接参加语言活动。由于口语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因此抓好口语是提高藏语学生汉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一)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受教育情况的不同。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的学生汉语能…  相似文献   

10.
唐敏 《文教资料》2009,(20):61-6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普通话的推广显得极为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普通话难,难在民族学生以传统民族语言思维习惯来学习普通话,造成师难教、生难学的现象.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改变传统语言思维习惯是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教学的重中之重.另外,从新课改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实际而言,应提倡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马学伶 《教书育人》2010,(8):104-105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高等院校,也是甘肃藏区第一所培养中高级民族师资力量的大学。如何根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特定的区域和民族以及特定的学科教育和语言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既切合藏族学生自身特点,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科学有效的藏、汉、英三语教学模式是实现藏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民族预科教学质量 输送民族优秀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简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层次相比,民族预科教育学制较短、学生全部是少数民族、学生中学阶段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都要面临选择大学专业。在教育实践中,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从民族预科教育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预科生发展为本,夯实知识基础,培养预科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走向成功。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而采取的特殊政策措施。是对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仅首府乌鲁木齐市就有43个少数民族。民族教育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所使用的教材、语言都是以少数民族文字或语言为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从文化到生活习惯都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向着更先进、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作为少数民族教育来说。同样,与汉民族教育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生活中的民族之间的差异,少数民族教育与汉民族教育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民族教材和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域等原因的差异造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教育水平与质量上的差距,为扶植民族教育,贯彻党的各民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原则,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高考录取民族学生予以适当的照顾。但由于少数民族本身教育起步晚、语言因素复杂、牧区的教育滞后等因素的阻碍,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在众多民族教育科目中,数学是颇为令人头痛的科目,其具有众多科目中学生进步最为缓慢、学习困难生占据比例最多等特点。本文以民族学校教育为立足点,以提升高考数学成绩策略为主要方向,阐述民族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造成民族学校数学高考成绩不高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人们把它称之为“成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短短的四个字表达了深刻的含义。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质量、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双语”教育历史悠久.我省的“双语”主要指藏语和汉语.三江源学校是2010年刚刚建立的第一所省属民族寄宿制中学.由于生源来自全省六州农牧区,学情十分复杂,学生年龄、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很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异地办学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双语”教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是对民族学生教授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小学教育阶段要进行两次分流:即小四分流与小六分流.分流后的学生分别进入三种不同语言类别的学习.分流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多语种教学的实际困难.但也存在学生压力过大、影响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等弊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开展分流教学.  相似文献   

18.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双语”教育历史悠久。我省的“双语”主要指藏语和汉语。三江源学校是2010年刚刚建立的第一所省属民族寄宿制中学。由于生源来自全省六州农牧区,学情十分复杂,学生年龄、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很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异地办学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双语”教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是对民族学生教授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建构语言结构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课外阅读融入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和学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教育必须立足于对自己民族语言负责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语不只是交际工具,它首先是思维工具,同时还是化传播工具。语以其工具性、基础性、人性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是一种通过语言指向人心灵的教育,应该在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方面有所作为。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从教育对象出发,以学法定教法,不仅遵循学科规律,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