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基本政策,对刑事法治的发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严打”政策相比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执行主体、对象和手段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发点是有效率、有效益地防止犯罪;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原则;得以实现的具体原则是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人权保障为政策界限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表现为刑事政策的法制化和刑事法的刑事政策化。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刑事政策,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须正确认识和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和统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标准,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是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但是在贯彻这项刑事政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制定量刑基准,加强教育,侧重预防,完善非监禁刑执行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提出的,其精神实质是分清犯罪情况区别对待.淡化民众的报应性观念,理性认识死刑的威慑功能,冻结非暴力犯罪的死刑适用,重视酌定情节在死刑限制适用中的作用,是宽严相济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发,以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在量刑中的考量为视角探讨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实体性规制和程序性规制,试图为如何规制量刑自由裁量权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实体性的规制主要是提出将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纳入量刑根据以对量刑时是否考量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予以规制、在量刑原则中引入比例原则以对考量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度予以规制、细化有关人身危险性的量刑情节以对考量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偏颇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6.
虽然目前倡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从现行刑法典的刑罚体系上看,我国现行刑法在量刑上还是一部偏重的刑法。在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大潮下,我国也应该充分考虑国情,摈弃重刑化思想,这是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死刑的严格限制适用政策以及罚金的适用与刑罚轻缓化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刑罚轻缓化、文明化、科学化。在刑罚轻缓化语境下修正盗窃罪刑罚之不足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这也是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当下学界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研究成果甚丰,但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具体适用却不时陷入窘境,司法人员对制度适用的理解时常产生分歧,被追诉人的实体权利供给在规范层面亦不甚明朗。应基于刑事一体化与制度体系化构建维度的考量,在宏观层面建议对制度适用模式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认罪”与“认罚”条件的同时成立,并拓宽“认罪”的内涵,将自首、坦白案件纳入认罪认罚案件的范畴;在微观层面结合试点经验肯定认罪认罚情节的法律地位及其量刑价值,以责任主义与该当量刑理念为理论根基,通过量刑建议预先划定责任刑视角下的刑罚范围,并分立为“认罪型”量刑情节与“认罚型”量刑情节以应对量刑情节的竞合适用问题,并促进形成从宽情节的体系化构建。  相似文献   

8.
李坤 《云南电大学报》2012,14(1):62-66,72
量刑是国家刑罚权实现的重要阶段,在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量刑公正是刑事司法公正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刑事正义的最集中的体现,对于刑事司法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量刑公正取决于多种因素:在个案量刑过程中应注意坚持量刑的均衡化,实现罪责刑相适应;认真考量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实现量刑的个别化;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主题;审慎判断和对待民意,提升量刑活动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控制死刑问题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通过分析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死刑政策,揭示了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当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贯彻“少杀、慎杀”死刑政策,对死刑立法进行重新配置,重构我国的死刑制度,在制刑、量刑和行刑三个阶段对死刑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中的量刑情节一词在刑事司法领域被广泛使用,由于在立法上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存在适用规则不细、量刑幅度间距大以及“情节”含义不清等诸多的问题.因而,本文对此拟提出一些完善设想,以之丰富我国刑事司法理论,促进司法完善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不仅是指导刑事司法的政策,也应当是指导整个犯罪预防与治理工作的政策。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要讲究"宽",主要是指惩罚的量应当相对轻;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要追求"严",应当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要采取严密防范的策略,而非严厉打击。为此,警察应当提前介入学校欺凌现象、家庭暴力现象、不良少年群体,同时改革收容教养制度,大力发展工读学校教育,并将收容教育制度重塑为工读学校的强制入学教育制度。在处理过程中,要注重恢复性司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刑事政策,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是要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实行区别对待,坚持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区别对待、注重效果。在立法上,应当在限制死刑、完善自由刑等刑罚体系方面作修改。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更为人性化的刑事政策导向。宽严相济中更多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和其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群落来综合考量以决定宽严的选择和尺度。这种刑事政策的推行势必对刑事诉讼的各个程序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包括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特殊侦查措施的明确和采用;不起诉范围的扩大;案件审理分流机制的多元化和非监禁刑的推广和扩大适用。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累犯制度所作的修改体现的是我国刑事政策宽与严的对接。根据第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构成累犯,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德主刑辅”的政策,但一味地轻判会过分纵容犯罪,因此这一规定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对于未成年人是否适用累犯规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论,笼统地规定适用或不适用,都会带来较明显的不利后果。第七条规定的条文中并未明确未成年人犯罪与特别累犯的关系,应当通过目的和体系解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执行主体包括公安、检察、法院等多个机关.受政策规定较为原则、执行主体认识不一致、衔接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公、检、法三机关在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存在的不协调、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入手,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适用标准、加强协调配合、完善考评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长期以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缺乏统一的适用标准,依赖于司法人员的主观裁量,使得该政策的适用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执法不统一,无形中影响了该政策整体运用的效果。宽严相济下的司法实务应高度重视现实法治环境,从现行的法律政策和法律规范出发,以社会功能的修复效果为评价这一政策落实状况的基准。  相似文献   

17.
宽容是协调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和法律准则。现代刑法必备宽容之维源于法治社会中必须充分保障和尊重被告人人权和人性的要求,毕竟被告人实施犯罪除了自身主因之外,还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被害人因素的作用。刑法的宽容理念已经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指导下,以刑事和解的方式践行,这种新型方式通过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真诚协商达成谅解以恢复和睦关系,而且这种宽容理念在《刑法修正案(八)》许多条文中又得到进一步确认,愈发凸显我国刑法深厚的宽容底蕴。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犯罪,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提倡之必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群体性事件引发犯罪之适用必需立足于宏观与微观两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