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左联”期间,曾经大声疾呼:“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文学是战斗的!”“左联”的老战士夏衍同志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就是三十年代的战斗文学的代表作.它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光明》杂志创刊号.  相似文献   

2.
"包身工"这个称呼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确实是十分陌生的。每次指导同学们学习完《包身工》这篇课文,我都思绪万千,有许多的感受一股脑地涌入了我的心田。里面所写的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是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所难以置信的。诚然,这是一篇饱含血泪、令人叹息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包身工》一文时间明晰、穿插有序、内容充实的特点,可通过下列板书显示出来:清晨四点一刻——起床——住宿情况:狭窄湿奥(1-4段)  相似文献   

4.
【课标·教材·学情】 培养学生勤读、好思、善悟与质疑、探究的习惯,是“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包身工》思想深刻、构思讲究、表达典范,是培养阅读能力与学习习惯的一篇好课文。然而就一般高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文化素养来看,学习这篇课文,在内容把握、语言体味欣赏,特别是在社会时代、思想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体会上会有较大的难度和距离。因此,宜恰当设计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学会、会学、学有收获。  相似文献   

5.
经过“沪东公社”(进步分子利用基督教青年会的机构 ,在杨树浦办的一个以工人夜校为中心的服务组织 )同志们的介绍 ,我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杏弟。和她谈了几次之后 ,觉得真要了解包身工的生活 ,单凭搜集材料是不行的 ,非得实地观察不可。我找到了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时代的同学 ,到包身工工作车间去观察了几次 ,对她们的生活 ,那是非得亲自到包身工们住宿的工房去调查不可的。对现在的年轻工人来说 ,那种情况恐怕是已经很难于理解也很难于相信的了。在当时 ,包身工住的工房 ,实际上是一所管理得十分严密的监狱…  相似文献   

6.
夏衍的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后,根据教学的需要,编者作了一些删改。这些删削和修改,大都是恰当的。但我觉得,编者在语言文字的加工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看法,向编审者和老师们请教。 1.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加点处原文是“蜂房般的格子铺里”) 原文同第六段“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等句相配合,突出了包身工所住工房的建筑特点,“蜂房般”的比喻也是第二段“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这一描写的伏笔,这是后有照应的“启行之  相似文献   

7.
一、“性行淑均”,课本注:“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案:“性”是性格,但“行”不是“品德”,而是“行为”。“行”在金文作  相似文献   

8.
一、“然,胡不已乎?”课本注:“然,这里表示近于‘那么’的语气。”案:“然”作“如此”讲,不作“近于‘那么’”讲。如果把这句说成“然则胡不见我于王”, “则”才作“那么”讲。“然”是指示代词,“则”是承接连词,二者并不是一回事。这句译文是:“(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停止呢?”二、“虽然”,课本注:“‘虽然’,虽是这样,但是。”案:“虽然”等于“虽则如此”,它本身并不具备“但是”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也尽  相似文献   

9.
杨猛 《语文知识》2001,(2):F003-F004
《包身工》是三十年代最著名的报告文学之一,是著名戏剧家夏衍先生的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时,作者和编者都曾作过一些改动。金无足赤,山东侯振海、邵玉霞二同志在《名篇瑕疵刍议》(《语文知识》2000年第4期)中指出了《包身工》一文的一个病句:“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其中“继续”一词宜改为“持续”。今仔细研读该文,发现标点和词句尚有数处值得商榷,特指出以供参考。 1.标点错误①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为着要在主子  相似文献   

10.
精讲:《包身工》是一篇六千三百多字的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达的方法也多样。教学时应根据报告文学的特点,讲得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1、抓住包身工一天生活情景这根线索,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认识包身工制度血淋淋的罪恶。2、抓住文章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典型的形象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作者在冷静沉着的叙述中交织着热烈的抒情.由于充分展示了新闻的纪  相似文献   

11.
夏衍的《包身工》写于一九三五年,发表在一九三六年六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这是一篇写女工生活的材料丰富、情意真挚的报告文学。这一年,他还写了一篇同样反映女工生活的短篇小说《泡》,完成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版的第六卷第二期的《文学》上,早于《包身工》。《泡》的女主人公王彩云是一家肥皂厂的女工,年纪十七、八岁,但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顶多十四、五年的模样。她刚进厂时身体并不衰弱,第三年就得了可怕的干血痨。母亲想给她冲冲喜,但她期待着还有几个月自己便做满工五年,到那时可以多拿半年的工薪,然后及早摆脱那难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要点: 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以及运用典型深化主题的写法。二、学习指要: (一)从内容与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说明文章是怎样穿插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思考线索:写了“包身工”哪些方面的内容?各自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进行穿插的?为什么?……既可以用表解,也可以分条简述。)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紧扣文本,学会分析探究报告文学类作品之主题,了解包身工一天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对包身工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中有一些词语的理解,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除“落英”、“外人”、“何世”等争论较多,兹不录外,现辑录几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94年6月刊发的《涉江补注》(以下简称《补》文)较之课本注释详尽,有益于教学。但有的“补注”值得进一步推敲,有的课本和《补》文均未涉及到,需要充实,试述如下。一、《补》文说“陆离、崔嵬作句子的补语。”笔者以为不是补语而是定语。因为“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之”,在句中不是补语的标志而是定语后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课本未注,或注释有误.现说明如下. 一、"试用"为何意? 原文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其中"试用"未注.或许编者认为"试用"跟现在的意思差不多.<辞源>就将"试用"注释为"在正式任用之前先行试用"(商务印书馆1983,第2890页).人教版的教参将"试用于昔日"翻译为"从前试用他的时候",似乎向宠曾经历过一段试用期.查<三国志·向宠传>并无此说.  相似文献   

17.
夏衍同志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篇杰作,最早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光明》杂志创刊号上.由于它真实而生动地揭露了二十世纪在日本帝国主义经营的中国纱厂里,还公然地保存着奴隶制度这一罪恶事实,因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民那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救亡斗争.对于这样重要的一篇作品,解放后在一些报刊、书籍中广为转载、选用,那是十分自然的.然而,在转载和选用中,几乎都作了改动,且改动的情况又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包身工》中的坐标系濮阳市一中高同祥学生在十五分钟内预习全文后,我挂起了小黑板。学生们惊愕了:小黑板上画的竟是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这堂课我们就讨论课文和这坐标系的关系。这坐标系中,X轴的负方向、Y轴的正方向及第Ⅱ象限各有三个点。下面仔细阅读课文,讨...  相似文献   

19.
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但好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其大致评价标准的,那便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下面是我教学《包身工》一文的一些感想、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不能"课本无注,"不能十步"《教师教学用书》翻译成"不能跳出十步"(苏教版)、"不能有十步远"(人教版)。"不能"如果古今词义相同,那么它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