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缓解当前的资源紧张情况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热能动力工程在科技创新中的问题、热能动力应用以及它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2.
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中国人口众多,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产业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都存在能源短缺问题。尤其是电能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支撑,近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电能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筑电气节能工作势在必行。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与照明节能设计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煤化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并走上世界尖端行业。煤炭是我国最早开发的能源资源,也是目前我国产量最大的能源资源。然而,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和浪费是企业管理层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问题及其与环境矛盾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在分析国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阐明了广东发展可再生能源重要意义,指出了技术创新对加快区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就目前情况而言电能是可利用能源中最为方便能源形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是研究关于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存储和利用的一门科学。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笔者就针对电气自动化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李国超  胡丽蓉 《大众科技》2009,(9):101-102,8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就成了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文章在研究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与前景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对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3)
现目前,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电力能源又是重要的支撑能源,火电厂的电能供应作业也就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的实现火电厂的高效管理运行,保证火电厂高效率的完成供电工作,是当前火电行业应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火电厂集控运行技术逐渐走入电力行业人员的视线。本文就我国当前火电厂集控运行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希望能够促进火电厂集控运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木质能源林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木质能源林既是能源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土地资源丰富,为发展木质能源林,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区域内营造沙棘木质能源林的必要性、可行性、资源条件、栽培概况、效益和措施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营造沙棘木质能源林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4)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提高,风电厂生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传统的火电厂发电形式具有一定的缺陷,火电厂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使得能源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风力发电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能源矛盾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同时也属于清洁能源。通过风能发电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会减少发电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进行有关风电厂生产过程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结合风电厂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风电厂节能控制的相关技术,希望对以后的相关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一种逐渐加快的趋势。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能源资源方面的消耗量正在逐渐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存在矛盾,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就必须基于建筑耗能对建筑节能举措进行分析与研究,控制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耗能情况,使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能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矿山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从矿山企业的测量现状出发,矿山测量技术规程、矿石资源储量计算等理论,从测量及相关计算方法等进行研究,以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及方法对矿山企业资源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以期准确地反映矿产资源的储量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当前传统的能源形式主要以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为主,如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在此情况下,能源问题变得极为突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的主要方法除了节约能源资源外,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是极为必要的措施。建筑是人们居家生活的栖息场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建筑能源消耗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能源消耗环节。对于这一环节,采用新型可再生能源就是一个关键议题,也是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由此涉及到本文索要探讨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相关问题,对于这一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以及重要性意义,并从太阳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方面探讨了在建筑设计中利用相关内容,以作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英超  冯连勇  王建良 《资源科学》2016,38(12):2270-2282
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而现有的以经济价值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对此考虑不足。本文从能源开发本质是为社会提供净能源这一层面入手,结合能值的相关理论方法,把能源开发过程的能源投入与产出及环境影响均视为能量的流动或贮存,建立了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法,并以大庆油田进行实例分析。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结果显示大庆油田的能源投入回报值已经从2001年的6.3下降到2012年的3.6,说明其为社会提供的净能源正在递减。与标准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相比,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结果下降趋势更明显,更符合实际情况。此外,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可以视为一种反映能源开发活动生态变化的指标,该方法关注经济活动的能源资源基础,从相对物理的视角反映了能源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能源与资源都十分丰富的国家,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储量十分富集,对有效的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并且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发展集群,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必须要努力做好对西部地区能源产业的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以帮助西部地区建设起健全的能源产业发展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好西部地区的优势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16.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矿山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从矿山企业的测量现状出发,矿山测量技术规程、矿石资源储量计算等理论,从测量及相关计算方法等进行研究,以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及方法对矿山企业资源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以期准确地反映矿产资源的储量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面对常规能源短缺、环境问题凸显的新情况,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能源战略的不二之选。文章回顾了世界及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种种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而现有的以经济价值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对此考虑不足。本文从能源开发本质是为社会提供净能源这一层面入手,结合能值的相关理论方法,把能源开发过程的能源投入与产出及环境影响均视为能量的流动或贮存,建立了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法,并以大庆油田进行实例分析。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结果显示大庆油田的能源投入回报值已经从2001年的6.3下降到2012年的3.6,说明其为社会提供的净能源正在递减。与标准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相比,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结果下降趋势更明显,更符合实际情况。此外,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可以视为一种反映能源开发活动生态变化的指标,该方法关注经济活动的能源资源基础,从相对物理的视角反映了能源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谈集中供热采暖节能的管理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过低和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过高,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对于节能相关的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对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化石燃料燃烧是南宁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分析了能源活动清单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能源活动清单编制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