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分析认为培养学习习惯、关注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成绩的优劣是教师不能回避的现实,笔者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分析,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以下体会。一、成绩差的原因1、条件限制农村经济落后,电脑普及率低,小学生知识来源仅限于书本和电视,没有条件学习新知识。2、环境限制农村小学生除了在学校  相似文献   

2.
安康师专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我校04级新生调查,第一类学生占总人数15.9%,第二类学生占总人数的30%,第三类学生占总人数的54%.在全部学生中有4.1%的学生想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来自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女生占到第一类学生检出率的47.2%,对她们要多加关注.学生想要咨询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心理和情绪稳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基于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和自身经济能力等原因,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于是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失家庭教育,缺乏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缺乏教育,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成绩普遍落后。调查结果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占12%,良好的占21%,一般的占26%,较差的占41%。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大多是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回避不了且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的青壮年群体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我班留守儿童的数量占班级人数的69%。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照顾,他们因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又由于隔代,往往只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对孩子要么溺爱,要么放纵不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在家几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学校召开家长会他们也不愿意参加,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数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很容易发生打架,出现上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1.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情绪普遍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据笔者了解,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厌学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调查显示,有49.8%的留守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21.4%的留守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对学习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少做作业、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很普遍。在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检查和评价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并且认真督促检查,及时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了重要位置.因此,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计划性;(2)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3)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做笔记的习惯;(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6)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8)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9)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目前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进而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我校也设立了"农村留守学生研究"这一课题,作为班主任的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主要负责"留守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子课题中学习习惯的研究。我对我校三年级42名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甚至不做作业)的"留守儿童"有1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33.3%;学习  相似文献   

9.
我所任教的南川中心小学是典型的西部农村小学,全校329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269名,占学生数的82%。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上得不到辅导,情感上得不到抚慰,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和教师都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根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有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20%,笔者所在的安徽芜湖县,全县学生总人数约8万人,其中留守学生就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学中在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的甚至没有过学前教育,而他们的监护人也是一群留守老人,所以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他们的监护人也无暇监督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情况,导致农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据笔者了解,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厌学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调查显示。有49.8%的留守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21.4%的留守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城市化的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的出现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称作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那些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我作了以下的研究. 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不当.二、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三、重男轻女,家教失衡.四、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五、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他们忽视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六、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在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表现为思想不集中、不注意听讲,等等。在这一阶段重要的是尝试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入手,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学校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这些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爱母爱,在心灵上是有缺陷的,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多和他们沟通,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要真正做到多关爱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学生享受到阳光般温暖的爱。  相似文献   

16.
王倩 《宁夏教育》2014,(7):63-6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人数将呈上升趋势。作为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学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我所在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25%左右,大部分由老人监护。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学习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了调查研究。据对12个县(区)的32所农村初中、小学,21106名初中、小学学生调查统计: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达13226名,占农村初中、小学生总数的62.66%。农村留守儿童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及学生问的均衡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批孩子,是值得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严重问题.今年我对四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及父母和监护人做了调查,52名学生中,有18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9%.父母每年回家1次的有14位,两三年回家1次的有2位,有两位外出七八年也没有回家.  相似文献   

19.
长庆未央湖学校原是一所村办小学,当地农村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子女占大多数。这些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文化课基础薄弱,偏科现象严重,特别是学生上了初中后,英语和数学两门课成绩严重影响着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针对此现状,学校在大量走访和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初中年级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非凡。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学习习惯问题又显得特别突出。为此,选取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为研究主题,通过学习习惯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学习习惯对比分析以及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对比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方面主要存在诸如"课前不能很好地准备学习用品;上课听讲不够认真;课堂自律性差,较随意;课堂上不能很流利地回答问题;字迹不够工整;考试时做题遇到不会的题会轻易放弃"等问题,进而分析得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因素包括:学生年级与性别因素;学校班级氛围及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状况。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存在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不同层面的困境。就现实情况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多元教育方法;经常加强家校沟通,合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