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相似文献   

2.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词,初读质疑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容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这是对上学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的复习、巩固,也有助于自学习惯的进一步养成。课堂指导便于落实对差生的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上课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成果,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方法的习得。笔者(任教二年级)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了"一读、二标、三圈、四书、五思"这样几个基础性的预习内容,笔者把它简称"预习五部曲"。一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具体做到四个"不":不添  相似文献   

4.
师:昨天,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大家预习得怎样 ?老师要检查一下。谁来读读课后的词语 ?  (生读词语,教师相机订正 )  师:很好 !在自读课文时,你们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  生:“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 ?  生:课文说的是一个聋哑青年画鱼的事,为什么用“鱼游到了纸上”作标题呢 ?  生:我认为鱼是不能游到纸上来的,课文说的“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是什么呢 ?  生: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呢 ?  生:“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有什么不同 ?  生:什么是“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课外阅读 (一)用言语评价学生的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同年级段对预习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低年级学生预习时做到: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中年级学生预习时做到: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相似文献   

6.
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的词语教学读演结合,促进理解,妙趣横生,成为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与训练的典范.一、整组词语,“境”中理解初读阶段,于老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然后,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相似文献   

7.
一、初读感知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布置过,今天要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要求大家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预习过了吧。谁能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写了小朋友川川问了好多问题,地质勘探队的一位叔叔为他作了解释。生:课文倒数第二段中:“读了这本岩石书……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意思。师:大家说得很好,说明我们预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要真正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写了他们的什么事?这两点谁能说说看?生:(略)二、学习…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最核心的问题是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要让他们掌握阅读、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视预习激发思路教会学生预习的一般方法。先审课题,弄清题意,然后初读课文,对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笔作出不同的符号,再查字典,把字词的意义写在预习作业本上。再试读课文,按课后提示,探求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试分段落,试探段意,最后提出质疑。我指导预习,既不是向学生作一般号召,也不是千篇一律地提出要求,而是根据不同学生和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预习提纲,提出不同要求,为讲读课文打下基础。如第八册《手》这篇课文,对上等学生除要求弄清字词外,还要他们把“陈秉正的手是什么样的手,有什么特点,他的手为什么是那样  相似文献   

10.
这学期我的学生升入三年级,我也随着成为三年级的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三年级语文教学增加了阅读理解课文,课堂上时间就显得不够用,若有所侧重又怕知识点落不到实处。所以我想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读通课文,识记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预习要求布置下去了,可第二  相似文献   

11.
阎坤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113-113,115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崔峦老师提出关于中年级阅读教学训练的要求时强调中年级要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领会其表达的效果。中年级要更加重视朗读训练默读训练。在指导读的语气、感情上下功夫。默读不能只做到不指读,不出声,还要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阅读和写作,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词语。不识或不懂词语,阅读就会遇到障碍,所谓“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可见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怎样进行词语教学,我认为教学词语也必须重视能力训练。下面简要谈谈我教词语的方法。一、让学生查字典。我改变了词语的传统教法,要学生在预习时将课文中的生词找出,逐一查字典,写出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自读提问”,指的是在预习每一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经过思考还弄不懂的问题写下来,提前交给老师。我们训练学生自读提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把“自读提问”规定为一项预  相似文献   

14.
如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 ,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形势 ,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学习的效率 ,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预习环节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 把握预习的年级差异笔者首先把“读、画、查、标、思”五字作为各年级预习的基本要求。读 ,即读课文 ;画 ,指画出生字、词 ;查 ,指查字典晓字义(一年级除外) ;标 ,指标出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思 ,指思考课文后有关内容 ,主要指思考题。教师还应当根据年级段的不同 ,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16.
<正>一、做好课前预习,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预习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要求对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句要查字典、查资料并作标记,感到疑惑的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来交流探讨;通过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第五册的训练重点由二年级以词和句的训练为重点过渡到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小学语文教材从这一册的二、三单元开始安排读写重点训练项目,即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因此,教学这两组课文除字、词、句等双基训练外,要突出段的训练的重点,在教法上,要注意读写给合.现就上述几方面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一、抓好字、词、句等基础训练1.注重预习,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运用在二年级掌握的识字方法,通过预习课文来独立识字,即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结合查字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词含义,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和结构规律来记忆字形(二类字不要求).这方面教师要注意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可放到课内,在教师一步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读懂文章的前提是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所以文章中的所有字词句必须都认识,特别是生字。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拼读生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文中的字都认识了,就要反复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直到将课文朗读流利为止。2.默读做记号,自查工具书、资料,解决难题。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用上学过的方法给课文做记号,画出重点词句段,写写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做上记号。  相似文献   

19.
吴丽蓉 《学子》2013,(6):63
一、以读为本,夯实"双基"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读通、读顺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我们常常把读分为以下几步:初读一读顺一熟读,品读—感悟,诵读—积累。读通课文,指的是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反复读,达到基本读通的要求,也就是读得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读破句),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比如,高年级可采用预习课文五步法,即:一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并查资料弄懂;  相似文献   

20.
教学大纲规定,三年级开始按要求预习课文。那么该提出哪些预习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人人都能预习呢?下面谈谈预习课文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一、设计布置预习题程序教师根据阅读的要求,把有关阅读方法、阅读过程变为以下操作的具体步骤:1、第一遍通读全文,每个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读后想想课文讲了什么?2、第二通通读全文时,划出生字、生词。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词义的理解,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语言的具体环境或查字典来解决。查字典主要采取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要求学生熟悉有关汉字笔画和部首的知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