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教育培养论是“活动——单向度”的教育。现行培养论的失误是由哲学理论的泛化及其衍生的后果。现行教育培养论必须进行基础性的改造,即改造成为“影响——双向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教育的理论——教育基础论、教育发展论、教育人才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独创性之所在,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发展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揭示出现行“个体社会化”教育本质观的实质,然后在哲学、教育学、学校教育学三个领域内对其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反思,最后从“社会个体化”角度对其进行了基础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人性假设与教育意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性假设是依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人性的现实表现有选择的抽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为人”,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以先验的“伦理人”和“理性人”为取向的预成论人性假设容易导致片面的教育;教育“成人”,关注人性发展的可能性与丰富性,必须从生成论人性假设出发,引导人的人性自觉和精神自由,促进人性的生成与丰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源流,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框架,列宁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相似文献   

6.
依附论是在结构功能主义备受争议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社会学思潮,依附论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理论渊源,其倡导的“中心/边缘”分析框架也被比较教育界所采纳。本文以依附论的两大代表性人物阿尔特巴赫、卡诺伊的比较教育观为例,着力探讨比较教育研究中引入依附论分析模式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现行教育理论中教育者优越论的实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等级性地位观,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观,其失误在于以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三个方面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与作用过程中的无限定、无边界的泛化式思维,因此,对现行教育者优越性的改造就要走出其理解方式,而把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与作用的考察转换到对具体的教育事实的关注上来,只有在转换后的新视野中,才能真正构建出反映当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新理论,即以平等为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对“灌输论”最有力的质疑是“不道德论”。“不道德论”的立论是“无灌输道德教育”,“国家对道德中立”和“教育中立”是其理论支柱,是代表着自由主义立场的教育思想。面对着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对“灌输论”的质疑,任何语义上的辨析都是徒劳的,因为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本质上质疑任何教育权力,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因此,任何对“灌输论”立场的退缩,都是在向自由主义教育靠拢,同时也就是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力观点的坚持。  相似文献   

9.
超越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教育理论界非常关注主体性教育,而“超越论”为其理论问题的纵深发展拓宽了视野。“超越论”的时代背景是“人的危机”,“超越论”的实质是主体性的弘扬,“超越论”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与重建:论学校教育的特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通过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超越生活化”和“超越儿童化”的过程。正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殊价值,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必须澄清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流行着的学校教育“泛化论”和“理想论”的错误认识,具体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我国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从学科的内涵、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三方面来进行讨论。学科的内涵用“学科树”形象地表示 ,理论框架由本体论、核心论、过程论、资源论和绩效论五部分构成 ,研究领域分为基础性探索和应用性探索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目的的个人体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划分是从一个侧面对教育目的的理论的一种抽象概括,其实两种“本位论”各自内部还存在着诸多重要差异,并不像现有的教育理论新认为的的那么简单。此外,两种“S一位论”的划分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历史上,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论者和社会本位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人可以胆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而不同超历史的抽象统一。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教育  相似文献   

13.
阿尔特巴赫等人将依附论运用到比较教育领域里,借用激进现代化派理论的“中心”与“边缘”等概念作为分析框架,对国际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这对于拓宽和深化比较教育理论视野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运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因革观来分析依附论,我们就会发现依附论割断了历史,没有看到第三世界国家教育与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因"。"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位中西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相互提携、相互融合创新,以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并吸收了世界比较教育理论精华的多样化的中国比较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谭洁  王飞 《教学与管理》2022,(30):68-72
在惩罚哲学发展史上,陆续产生了以公平报偿为主的“报应论”、强调将过错行为禁于未发的“一般预防论”、注重对已然过错予以纠正的“个别预防论”,以及将上述理念融合形成的“一体论”等惩罚哲学。学校应借鉴“预防论”以预防为教育惩戒的主要目的,并以“报应论”的正义性目的为辅助,促进预防目的的实现。将“报应论”的公正性理念与“个别预防论”的个别化理念作为裁量教育惩戒的“尺度”,并从惩罚哲学理论中获得关于教育惩戒实施原则的启发,同时保证惩戒的确定性与及时性、谴责性与专属性,从而提高教育惩戒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维护秩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论、学习论、教学论以及自主评价观。“以学生为中心”是其教育理论的立足点,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丰富且对当今教育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一直是中国主流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近年来,西方各种课程理论越来越为中国学者所理解与接受。其中,泰勒的课程理论被公认为是西方课程探究的主要范式,被誉为“西方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这两种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涉及的意识形态来源各异,肩负的教育使命亦迥异,因而对“课程”、“教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论诠释。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藉此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梳理、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存在着理论特征弱化、高水平师资缺乏等问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强化教育基础理论,并加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拓展以“学科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具有中小学教学实践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其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始终坚持的是“立人”继而“兴国”的教育目标,胡适却始终以“教育救国论”为指导思想。本文从鲁迅和胡适教育目标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教育实践三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今天教育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存在着理论特征弱化、高水平师资缺乏等问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强化教育基础理论,并加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拓展以“学科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具有中小学教学实践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